《穿井得一人》
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1.熟读课文;
2.积累“溉汲、居、及、国、道、对、于”等文言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明白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
2.积累“溉汲、居、及、国、道、对、于”等文言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读课文,查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语言,我国古代有许多特别有智慧的人,他们也善于通过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
二、了解《吕氏春秋》
三、初读课文,读的通畅
1.听朗读录音,注意断句。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齐读第一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溉——灌溉。汲——从井中打水。居——在。
2.齐读第二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及——等到。其——他。得——得到。
3.齐读第三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者——……的人。闻——听说。传——传播。
4.齐读第四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
5.齐读第五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对——回答。使——使唤,这里指一个人的劳力。若此——像这样。
五、读课文,深入思考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
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
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最终你是如何知道真相的?
2.如何避免以讹传讹?
略。
课件11张PPT。课文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语言,我国古代有许多特别有智慧的人,他们也善于通过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走近作者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全书26卷,160篇。 初读课文听读,注意断句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远门打水浇田,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负责打水)。等到他家打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的顺接连词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代词,他这里指“节省”在疏通文意 有 闻 而 传 之 者,曰:“丁 氏 穿 井 得 一 人。”
国 人 道 之,闻 之 于 宋 君。听到译文: 有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挖出来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讲述使听见疏通文意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传播这件事国都 宋 君 令 人 问 之 于 丁 氏。丁 氏 对 曰:“得 一 人之 使,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求 闻 之 若 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得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向这件事 回答 的使唤在疏通文意派遣 这里指“挖出” 读课文,深入思考: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读课文,深入思考: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读课文,深入思考: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
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如何避免以讹传讹?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最终你是如何知道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