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再别康桥》课件(6)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再别康桥》课件(6)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24 15: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徐志摩
诗人档案
作品解读
课堂练习
歌曲欣赏
朗诵欣赏
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彩
 金柳
 青荇
 潭水
 长篙
 星辉
 ……
新娘
招摇
彩虹
寻梦
放歌
……
依恋之情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 意象
意象美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诗的画面美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构思美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转移向天空,跳出了一般“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谢榛《四溟诗话》)
康桥情结
  康桥,即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这个时期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8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诗人档案
姓名:徐志摩
别名:章垿、南湖、云中鹤
生辰:1897年1月15日
忌日:1931年11月19日
星座:魔羯座
婚姻状况:原  配:张幼仪
     灵魂伴侣:林徽音
     夫  人:陆小曼
地区:浙江海宁硖石
职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优点:新诗创作
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
康桥情结
徐志摩与陆小曼
林徽音
徐志摩与张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