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把握戏剧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重点难点】
理解复杂的人物性格。
【课前预习】
1.课内词汇
(1)注音
汗涔涔(cén cén) 谛听(dì) 雪茄(jiā) 离间(jiàn)
江堤(dī) 见地(dì) 昧心(mèi) 缜密(zhěn)
惊愕(è) 沉吟(yín) 混账(hùn zhàng) 规矩(guī ju)
勾当(gòu dàng) 伺候(cì hòu) 咀嚼(jǔ jué) 繁漪(fán yī)
打量(liang) 纺绸(fǎng chóu) 亲戚(qì)
(2)释义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怨愤:怨恨愤怒。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2.文学常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
【问题探究】
1.速读课文,简述《雷雨》节选部分故事情节。
2.结合故事情节,理清剧中人物关系。
周萍(周朴园与侍萍之子)
↙ ↑ ↘乱伦
乱伦↙ │ ↘ 四凤(侍萍和鲁贵之女)
↙ │ ↗
↙夫妻 │↗
繁漪————周朴园—————侍萍(鲁妈)
父子↙ │ ↘
↙ │ 鲁贵
鲁大海 │
周冲(喜欢四凤,最后两人双双触电而亡)
3.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4.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雷雨“为题含义是什么?
【课时测评】
1.下面对《雷雨》节选部分构成戏剧冲突因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B.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血缘纠葛。
C.周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纠葛。
D.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2.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不限一项)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21教育网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3.下面的各项是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试选出正确的项( )(不限一项)。www.21-cn-jy.com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21·世纪*教育网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的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21*cnjy*com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和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21cnjy.com
4.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心情和神态,下面所缺的四个舞台说明选哪一项最恰当?( )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①忽然严厉地 ②怨愤 ③冷冷地 ④悲愤
B.①忽然严厉地 ②悲愤 ③冷冷地 ④怨愤
C.①冷冷地 ②悲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怨愤
D.①冷冷地 ②怨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悲愤
5.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接连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低声)是你? ③你——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②③
【延伸阅读】
以女人视角打造新版《雷雨》
20日晚,来自北京人艺的导演顾威将携大型新版话剧《雷雨》亲临临沂大会堂,为临沂广大市民倾情演绎。记者通过柏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一次的演出将有和以往不同的诠释和演绎,导演顾威表示,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在以往的排演中,总是把周朴园作为第一主角,认为是他的专横伪善致使了最后悲剧的发生。但却忽略了作者曹禺先生的一个说法:《雷雨》不是社会问题剧,它讲的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人性,讲的是人在命运中的挣扎与呼号,繁漪是我最衷爱的。在复排的新版《雷雨》中,着重表现了人性,首次把触角伸向女主角繁漪,使剧中的繁漪超越了周朴园成为第一主角。
繁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曹禺认为:“繁漪是《雷雨》中最先成熟的人物之一。”此次湖北省话剧院启用大量新人来重演经典,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肖俏婷饰演女一号繁漪。肖俏婷是四川大学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大四学生,在学校的戏剧演出中她常常饰演花旦。这次能演绎一个时代特色如此鲜明的女性,她的心情又紧张又兴奋。为了能将35岁的繁漪演活,肖俏婷下足了功夫:反复读《雷雨》、观看和领悟各种话剧版本中繁漪的形象、尤其留意身旁一些母亲对孩子的言谈举止……“她是受过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只有忍受周朴园的凌辱。”肖俏婷说,只有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在舞台上一次次爆发,让这一悲剧性人物得到更多人的同情。
作为周家的女主人,繁漪在物质上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是一贫如洗,甚至没有任何人生自由。周朴园的凶横以及繁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难以跨出周家大门一步。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内,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的结局。繁漪是一个具有反抗性的人物,然而她的反抗方式最终还是没能把她解救出来。
导演顾威认为在复排《雷雨》的时候,应尊重作品,力求回归作者原意,演出过去那个时代的氛围,让观众能够切身体会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
《雷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奥秘在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精湛的戏剧手法、错综复杂的感情与时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命运轨迹,给“诗”化的《雷雨》带来了很强的可看性,使其富有极其旺盛的戏剧生命力。剧中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命运,抗争命运,最后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走向毁灭,复杂敏感的人物关系让舞台上充满了欺骗与爱情、乱伦与亲情、理想与抗争、生存与死亡等多种情感的胶合——这也是话剧《雷雨》最大的看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课前预习】
1.课内词汇(近义词辨析)
怨愤:怨恨愤怒。
怨恨:对人或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昧心:主观上愿意做违背良心的事,一般是指做坏事。
违心: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干事,不一定是干坏事。
拜望:拜访,看望。
探望:有看望的意思,还有试图发现情况的意思。
倾听:多指认真细心地听取意见。
谛听:仔细听,注意听不易听清的声音。
见地;见解,见证,多指具有一定水平的。
见解:不表示认识水平的高低,是中性词。
2.每日成语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文学常识
戏剧的划分
1)按篇幅规模分:有独幕剧(如《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和小品。
2)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诗剧、戏曲等。 【出处:21教育名师】
3)按题材反映的年代分:有历史剧(如《王昭君》)、现代剧(如《雷雨》)。
4)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为现代剧、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儿童剧、童话剧等。 【版权所有:21教育】
5)按冲突的性质性质分:有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问题探究】
一、
1.欣赏剧本,首先要弄清剧本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体会冲突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读好剧本,请结合剧情对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作具体分析。21*cnjy*com
2.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加以品味,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3.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加以品味,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4.文章以“雷雨“为题含义是什么?
【课时测评】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剧本巧于安排戏剧冲突,结构慎密,语言具有个性。
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C.侍萍,你不要太固直,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2. 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4.下面对《雷雨》节选部分构成戏剧冲突因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B.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血缘纠葛。
C.周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纠葛。
D.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5.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不限一项)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C.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2·1·c·n·j·y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二、
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和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和灵魂的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的假面具(甲),撕碎了资本家的信条(乙),撕出了侍萍的性格(丙),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的精神(丁)。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1.有人说周朴园是“混血儿”,为什么??
2.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侍萍:A________ B________ 周朴园:C________ D________
3.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
4.本段文字末尾,本段文字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延伸阅读】
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其一,人物说明。一般指戏剧文学剧本的“人物表”。它主要是介绍登场人物的年龄、职务和人物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剧中人的概况。如陈白尘的《大风歌》对审食其的介绍是这样的:“约五十岁,吕雉宠臣,封辟阳候。曾任典客,后任左丞相,迁太傅”。寥寥数语,就把审食其的身份地位介绍出来了。而曹禺剧作的特点,则是在开幕前,对本幕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粗线条勾勒,使人们在“人物表”的基础上加深对人物的了解与认识。例如在《雷雨》第一幕介绍鲁贵时写道:
鲁贵——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神气萎缩,肿眼皮,嘴角松弛地垂下来。他的身体较胖。和许多大公馆的仆人一样,他很懂礼节。他有点驼背,似乎永远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常常贪婪地窥视着。
这段人物说明勾画出鲁贵长于卑躬屈膝的外貌,又暗示出他鄙陋猥琐的性格特征,对于演员创造人物是大有补益的。
其二,舞台场面说明。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设计;灯光效果、道具运用;人物的上场、下场以及幕的启闭等动作。如《大风歌》的第一场:
“是年四月丁未日下午,在长乐宫永寿殿西厢。”“永寿殿西厢连带殿外石阶。殿上寂无一人,只有《大风歌》齐唱声自前殿方向随风飘来,时断时续。”
“殿下,宦官多人搬运大冰块急趋而过,另一列卫士持戈执戟与宦官交叉前进,均紧张沉默,静寂无声。”
“审食其从殿后转出,神色紧张,挥手示意,宦官与卫士便加速步伐前进。”
“大谒者张释从西阶慌张奔上。”
这些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从审食其、张释的紧张、慌恐的出场中预示出一场斗争的来临,从而暗示出刘邦死后,吕雉、审食其之流封锁消息、秘不发丧,蓄意篡权窃国的罪恶勾当,在局势和氛围的布置上作了铺陈、渲染,既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划人物性格。
其三,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划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圆括号来标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等。
其四,唱腔、板式说明。这是戏曲文学剧本所独有的舞台说明。如京剧的唱腔标有“西皮”、“二簧”,以及它们包括的板式,如(原板)、(散板)、(二六)等曲牌、唱腔、板式都属于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戏剧文学剧本的附件,但又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用极其简炼、明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为交代环境、刻划人物和推进剧情服务。
《雷雨》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问题探究】
1.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鲁妈为找女儿四凤来到了周家。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几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揭露他在包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2. 周萍(周朴园与侍萍之子)
↙ ↑ ↘乱伦
乱伦↙ │ ↘ 四凤(侍萍和鲁贵之女)
↙ │ ↗
↙夫妻 │↗
繁漪————周朴园—————侍萍(鲁妈)
父子↙ │ ↘
↙ │ 鲁贵
鲁大海 │
周冲(喜欢四凤,最后两人双双触电而亡)
①周朴园和侍萍:侍萍被周朴园玩弄后遭到抛弃,她为周朴园生了儿子周萍。
②周朴园和繁漪: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但是她与周萍却保持着母亲不母亲,情人不情人的乱伦关系。 21·cn·jy·com
③侍萍被周朴园抛弃后寻短见被救起,嫁给了鲁贵,生了儿子鲁大海和女儿四凤。
④侍萍的女儿四凤与同母异父的周家大少爷周萍热恋,已经怀有身孕,重蹈了母亲的覆辙。
⑤鲁大海在周朴园的厂子干活,作为工人运动的代表,他被周朴园开除了。
3.周朴园对30年前侍萍居室的布置保持原样,对侍萍的一些习惯念念不忘,甚至把侍萍摆到前妻的位置,表示要修一修她的坟墓,这种怀念有真实的一面。因为年轻时的侍萍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贤慧体贴,周朴园对她的爱是真诚的,是初恋;更何况侍萍是在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后,主要是被父母逼走的;再加上周朴园的婚姻并不幸福,常让他回忆起昔日与侍萍相处的日子。不过,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他怀念的是30年前已经投河死去的侍萍,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侍萍。当侍萍“死而复生”,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可能对自己及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威胁时,他审时度势,看出利害关系,毫不犹豫地想与侍萍一刀两断,露出了资本家的狰狞面目。www-2-1-cnjy-com
4.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剧本是演出的脚本,都要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等,它既是导演把握剧情、指导演出的重要依据,也是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依据。比如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出人物的烦燥、郁闷、不安的情绪,为矛盾的展开作好铺垫。再如第一场戏中一些动作提示,可以暗示人物身份,透露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而鲁大海出场前的舞台提示则为他的坚定、勇敢、敢于反抗恶势力作了铺垫。
6.《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课堂测评】
1.D(选部分并没有涉及“爱情”和“血缘”,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的冲突也并非(单纯)是“爱情”上的,而是染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的。)
2.ACD(“哀叹”和“无可奈何”都不符合鲁侍萍的个性特征;说她“根本不相信命运”和“彻底觉醒”也是不恰当的。这是一个刚强中偶有软弱,怨恨中稍有温情的立体、丰满的人物。)
3.CDEF(周朴园想要用金钱换取自己的心安,而不是什么“忏悔”,也非“大方、仁慈”,而是一副相信“金钱万能”的丑恶嘴脸。)2-1-c-n-j-y
4.B(舞台说明提示了人物的神态和心情,对情节起推动作用。周朴园在确定是侍萍之后的“忽然严厉”表现了他的色厉内荏,之后的“冷冷地”则反映了他冷酷无情的真实面目。鲁侍萍由“悲”到“怨”的变化反映了他愤怒情感的加深。)
5.A(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③①同是问对方,但方式不同。③句问话比较客气,因为侍萍关窗的动作引起周朴园的怀疑,勾起他对那段往事的回忆;①句问的比较迫切,表现人物听到侍萍描述得越来越真实时的极度恐慌不安的心理;②句是当周确认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认识到活的证人还在,想到自己的名誉、地位就要受到威胁,立即生出厌恶之意。⑤④两句突出周朴园蛮横阴险的本质。因此,这五个问句揭示周朴园从怀疑——惊讶——惧怕——厌恶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欣赏剧本,首先要弄清剧本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体会冲突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读好剧本,请结合剧情对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作具体分析。
课文一共有两场矛盾冲突,第一场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第二场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对于这两场冲突的实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种认为冲突的实质是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剧本暴露了大家庭内部的罪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加以品味,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①第一场中,我们看到,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梅小姐”的“坟墓”等,让人感到他依然怀念已死的侍萍,但在对话中他却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而且只跟他“有 点亲戚”关系。从这前后矛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实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门第”和“老爷”的“尊严”,为了美化自己,并掩盖其对侍萍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因为在他看来,同女仆有点什么“关系”是可耻的,有损自己高贵的门第。
②当周朴园认出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侍萍后,就立即扯下虚假的面具,由对侍萍一片“深情”转而凶相毕露。“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等一连串的对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卑鄙的伪君子,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的冷酷的资本家。当然周朴园的性格也有其复杂性,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全是虚假的。他不忘旧情,保留旧家具,旧习惯,穿旧雨衣、旧衬衫,一听到侍萍的无锡口音,便急于打听“梅小姐”的事情等,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因为他后来的家庭生活很不如意,妻、儿都对他敬而远之,使他倍感孤单寂寞,他只能用回忆跟侍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来填补心灵的空虚。
3.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加以品味,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倔强,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是痛苦的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同时使她对现实的残酷有了较清醒的认识。虽然她对周朴园的真正了解有一个发展过程,她的善良的天性曾使她一度对其产生过某种程度的轻信和谅解。但是,她从周朴园的前后行为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险恶本性,清醒地意识到周、鲁两家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阶级的鸿沟。于是她毅然撕碎支票,表示了她对周朴园这个卑鄙的伪君子以及对不公平的阶级社会的蔑视和抗议,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探究]
文章以“雷雨“为题含义是什么?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闷,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中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课堂测评】
一、
1.D (A项慎→缜;B项燥→躁;C项直→执)
2.D (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3.D (选文部分并没有涉及“爱情”和“血缘”,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的冲突也并非单纯是“爱情”上的,而是染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的。)【来源:21cnj*y.co*m】
4.A C D (“哀叹”和“无可奈何”都不符合鲁侍萍的个性特征;说她“根本不相信命运”和“彻底觉醒”也是不恰当的。这是一个刚强中偶有软弱,怨恨中稍有温情的立体、丰满的人物。)
二、
1.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分析要点:“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在这里指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个性的双重特征。)
2.A.哀怨 B.愤恨 C.伪善 D.冷酷(分析:注意所选语句在文中的位置。A、B两空是鲁侍萍意外地来到周家,看到三十年前抛弃她,险些致她于死地的周朴园时的心情,必是哀怨、愤恨的。C、D两空强调了周朴园的伪善和冷酷。)
3.充分表达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抗议、蔑视、憎恨。
4.甲.伪善自私 乙.金钱至上
丙.倔强自尊 丁.坚忍反抗
(因为是处于排比句中,所以最好数字相等,结构相近,此外须揭示人物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