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雷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雷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10 20: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节选)》解读与探究(上)
预习提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帝国主义加紧了军事和经济的侵略,国内军阀混战,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大风暴即将来临。剧本《雷雨》通过一个家庭的变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是著名戏剧作家曹禺(1910—1996)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正在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侍萍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谈判这两场戏。鲁侍萍来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自己三十年前的恋人周朴园,课文就从他们在周公馆的意外相遇写起。
课文篇幅较长,情节错综复杂,内容丰富深刻,学习时宜采用如下方法:
1.要认真体会作品独具匠心的构思。这场戏写的是“相认”,这是我国传统剧种中很平常的戏目,但是作者写得很有新意,把“相认”中种种不同情况交错在一起,形成曲折激烈的戏剧冲突。更难能可贵的是,形式上写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是当时整个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的缩影。赏读课文时,要紧紧抓住作品的这一特征。
2.要细细品尝戏剧语言。戏剧作品靠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戏剧语言主要是人物台词,要注意人物台词的性格化、动作化,更要注意人物台词的言外意、弦外音,也就是所谓的潜台词。通过对本文潜台词的品尝,要总结这方面的规律和方法。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午饭后”至“……”这是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和省略的剧情。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本幕戏省略的情节是:鲁侍萍来到周公馆,从室内的摆设,特别是摆在桌上的自己年青时的相片,发现这里的主人就是三十年前情人周朴园,又从与繁漪的交谈中得知女儿四凤与周家的大少爷相恋,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可怕命运又在女儿身上重演。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第二部分,“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至“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这是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意外相认。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本场戏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第一层次,“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至“鲁侍萍??哦,好地方”。写周朴园和鲁侍萍邂逅相遇,由陌生到认出是同乡,进而产生一种亲近之感,为下文写周朴园吐露心中隐私张本。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①地)哦。(①涔涔:cén?cén,形容汗水不断地流。)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第二层次,“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至“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这是本场戏的第一个高潮,写周朴园由于对梅侍萍的怀念,和鲁侍萍谈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鲁侍萍趁机用局外人的身份和口气,控诉了周朴园三十年前对她始乱终弃,赶出家门,逼上绝路的罪恶。周朴园原以为当年犯下的罪恶完全可以遮掩过去,没想到眼前的人却知道得这么详细,于是惊惶恐惧,疑窦顿生,鲁侍萍平静地回答“我姓鲁”,周朴园如释重负,刚刚掀起的波澜转趋平静。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鲁侍萍??她没有死。
周朴园??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哦,救活啦?
鲁侍萍??以後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周朴园??那么,她呢?
鲁侍萍??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也活着。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嗯,就在此地。
周朴园??哦!
鲁侍萍??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不,不,不用。
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鲁侍萍??大概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周朴园??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鲁侍萍??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
第三层次,“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至“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这是本场戏的第二个高潮。如果说剧本前面是写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的态度,那末这里则是写周朴园对活着的侍萍的态度,如果说前面是周朴园主动表白他对死去的侍萍的感情,那末这里则是鲁侍萍主动试探他对活着的侍萍的感情,如果说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充满了眷恋和怀念,那末对活着的侍萍则是冷漠和无情。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揭露了周朴园残忍、自私、冷酷、无情和虚伪的本质。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朴园??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纺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①,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①窟窿:kūlónɡ,孔、洞。)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响。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低头)哦。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周朴园??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侍萍??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就是他!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周朴园??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什么?说吧?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你想见他?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么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可是你--
外面争吵声。鲁大海的声音:“放开,我要进去。”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
成,老爷睡觉呢。”门外有男仆等与大海的挣扎声。
周朴园?(走至中门)来人!(仆人由中门进)谁在吵?
仆??人???就是那个工人鲁大海!他不讲理,非见老爷不可。
周朴园???哦。(沉吟)那你就叫他进来吧。等一等,叫人到楼上请大少爷下来,我有话问他。
仆??人??是,老爷。(由中门下。)
周朴园?(向侍萍)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第四层次,“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至“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这是本场戏的又一高潮,写周朴园在和鲁侍萍相认后展开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周朴园终于明白眼前站的就是侍萍时,突然发出责问,然后有侍萍的控诉,有周朴园的劝解和曲意诉说,周朴园拿出金钱来进行感情上的交易,最后以侍萍撕毁支票,提出见一见周萍完成这场戏的冲突。剧作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对抗,讴歌了鲁侍萍所坚持的骨气和人格,揭露了周朴园奸诈、虚伪和金钱万能的资本家本质。
第三部分,“仆人领着大海进”至结尾,这是课文节选的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周萍和鲁大海相见。如果说第一场戏是写周朴园与鲁侍萍这对老情人由相见而到相认,那末第二场戏则是写父与子,母与子、兄与弟相见而不相认,不仅不认,而且是誓不两立的仇人。剧本通过这场戏说明,血缘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阶级关系。本场戏根据剧情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
仆人领着大海进,大海站在左边,三四个仆人立一旁。
鲁大海?(见侍萍)妈,您还在这儿?
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鲁大海??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您。
周朴园??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
周朴园?(摇头)我不知道。
鲁大海??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我又在你府上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周朴园??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鲁大海??我跟你说吧,他们现在正在联络旁的工会呢。
周朴园??哦,--他们没告诉你旁的事情么?
鲁大海??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萍由饭厅上,见有人,想退回。
周朴园?(看周萍)不要走,萍儿!(望了一下侍萍。)
周??萍??是,爸爸。
周朴园??(指身侧)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鲁大海??哼,你们的手段,我都明白。你们这样拖延时候,不就是想去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暂时把我们骗在这儿。
周朴园??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鲁大海??可是你完全错了。我们这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我们代表这次来并不是来求你们。你听清楚,不求你们。你们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我们一直罢工到底,我们知道你们不到两个月整个地就要关门的。
周朴园??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
鲁大海??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结合要可靠得多。
周朴园??那么我给你一件东西看。
周朴园在桌上找电报,仆人递给他;此时周冲偷偷由左书房进,在旁谛听。
周朴园?(给大海电报)这是昨天从矿上来的电报。
鲁大海?(拿过去读)什么?他们又上工了。(放下电报)不会。
周朴园??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
鲁大海?(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么?(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周??萍?(忍不住)你是谁?敢在这儿胡说?
周朴园??没有你的话。(低声向大海)你就这样相信你那同来的几个代表么?
鲁大海??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
周朴园??好,那我把那复工的合同给你瞧瞧。
鲁大海?(笑)你不要骗小孩子,复工的合同没有我们代表的签字是不生效力的。
周朴园??合同!
仆人进书房把合同拿给周朴园。
周朴园??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伸手去拿,想仔细看一看)他们不告诉我,自己就签了字了??
周朴园?(顺手抽过来)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鲁大海??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怒)你混帐!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
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第一层次,“仆人领着大海进”至“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写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斗争。周朴园用金钱收买的办法,对罢工代表分化瓦解,以达到孤立鲁大海,破坏罢工运动的目的,深刻揭露了周朴园的奸巧狡诈,表现了鲁大海坚持原则,坚持正义的立场,同时也反映了他单纯幼稚,缺少斗争的经验。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起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第二层次,“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至结尾,写鲁大海和周萍兄弟之间的对抗和冲突,鲁侍萍和周萍母子之间的不相认。
《雷雨(节选)》解读与探究(下)
特色鉴赏
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剧本以集中的时间(从一天的上午到午夜两点钟),集中的场景(周家的客厅和鲁侍萍家的住房),高度提炼了周鲁两家30年的旧恨新仇。课文节选的这幕戏写的是我国传统剧目中的相认戏,但写得错综复杂,很有新意,鲁侍萍和周朴园情侣之间,嘴里相认而内心不认,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子不知父,父不认子,鲁侍萍和周萍母子之间,子不知母,母不认子,周萍和鲁大海兄弟之间互相不知,无从相认。剧本不以铺设悬念见长,而是娴熟地运用吃惊、意外、发现和突转等戏剧冲突的技巧,使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例如第一场戏,鲁侍萍接到繁漪的通知来到周家找女儿四凤,意外地发现这里的主人就是三十年前对她始乱终弃的情人和仇人周朴园,一时惊奇、悲伤、愤怒涌上心头,竟至于与周朴园在周公馆的客厅不期而遇,但是周朴园却辨识不出眼前的这位老妇人就是三十年前的恋人梅侍萍,眼看故事到此终止。可是,鲁侍萍一个关窗的动作给了周朴园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周朴园感到“奇怪”,鲁侍萍的无锡口音也使他感到亲切,于是两人开始攀谈套近乎,勾起了周朴园对往事的回忆。但是,饱经风霜磨练的鲁侍萍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现实,她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容地诉说着自己三十多年的悲惨遭遇,一步步地对周朴园进行试探。周朴园由疑惑而慌张,由慌张而恐惧,最后惊讶地发现站在面前的正是自己日夜怀念的旧恋人“梅小姐”。故事到此,人们满以为两位旧恋人一定会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没料到剧情突转,周朴园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严厉地追问:“为什么来?”“谁指使你来?从而激起了鲁侍萍的极大愤慨,她怒不可遏,控诉了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于是又搬出甜言蜜语软化鲁侍萍,善良的侍萍不能识破周朴园的伎俩,使他达成了目的,剧情又趋平缓。这时,周朴园突然节外生枝,拿出金钱和鲁侍萍进行感情交易,剧情顿时掀起轩然大波,两人又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全剧就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问题探究
?巴金说:“《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雷雨》的可读性固然由于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等诸种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对话中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就是深藏在台词之中的真正含意。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台词流露、表达出来的。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往往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物说出,或者由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出,它所表达的意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两个人都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但周朴园这样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眷恋,是一种真情的流露;鲁侍萍这样说,表面上附和了周朴园,实际上是说那是你的好地方,而是我的伤心地,说的是反语。
又如: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鲁侍萍先后两次说同一句话,第一句话是与周朴园刚相遇时说的。鲁侍萍一眼认出了周朴园,但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鲁侍萍说这句话内心的想法是,你难道认不出我了?但是鲁侍萍不愿一见面就立即离开,所以通过这句台词挑逗周朴园继续下谈。
第二句话则是鲁侍萍控诉了周朴园三十年对她始乱终弃的罪行,告诉周朴园当年的那个梅侍萍不仅还活着而且就在此地,周朴园态度冷漠,而且仍然没有认出鲁侍萍。这时,鲁侍萍心情激动。难道你到现在还认不出我?难道你真的认不出我了吗?难道我真的衰老得连你也认不出来了吗?内心里深深地充满了对周朴园的怨恨和绝望。鲁侍萍说这句话是打算正面亮相,直面周朴园,看看他到底是一幅什么心肠。
上述例子说明,潜台词的分析对于理解台词的丰富内蕴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剧中不一定每句台词都有潜台词,但是具有丰富的潜台词是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特别是优秀的剧作,它可以给观众留下意会和回味的余地。因此,深入发掘潜台词,体会剧本语言中的丰富意蕴,就是我们赏读剧本的重要目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对于《雷雨》中的潜台词,我们在“课文解读”里作了详尽的解析。请你再细细看一看,然后归结一下,解读潜台词有哪些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
探究思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苟子也说过同样的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无论偏废哪一方面都是要不得的。本道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学了《雷雨》之后还要思一思,想一想,就如何探究剧本潜台词的问题,总结一点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
下面提出五个方面的思路,可供参考:
 一、不只看人物嘴里怎样说,更要看人物心里怎样想。
有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说多少话,但透过简短的语言,可以探知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第二幕从开头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部分内容,周朴园一共说了六个“哦”字。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⑤(苦痛)哦!
⑥(汗涔涔地)哦。
要是在平常,对这种应答词我们就可能忽略过去,但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舞台说明的解读,我们可以挖掘到人物的未说之意、心中所想:①是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询问口吻;②是勾起周朴园的回忆,他陷入沉思之中;③是一般应答词;④是表示惊奇,用了问号;⑤是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情态词,用叹号;⑥是作贼心虚的窘态。一个简短的“哦”字,就有如此丰富的意蕴,生动揭示出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心虚惶恐的心理变化过程。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①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②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③
读这段台词,我们不只听到鲁侍萍在口头上怎样说,而且可以听到另一个鲁侍萍在心里怎样说:①什么亲戚呀?那虚伪了!②她没有死,天可怜见,她们母子被人救起了。③她现在就站在你面前呢。
二、不只看人物有没有这样说,更要看人物是不是这样想。
在某些情形下当事人对有些事不便明说,这时一句话的潜台词与台词的表层意义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把梅小姐逼上绝路,这明明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什么鲁侍萍反而说成是“闲事”哟?原来这句台词的言下之意是:你周朴园干的丧尽天良的坏事还少吗?这梅小姐的事,对你来说,只是小菜一碟,闲事一桩,何必那么装模作样?鲁侍萍故意化大为小,正话反说,对周朴园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周朴园这句台词的意思是,你不要闹,闹起来让儿女知道你年轻时还有那么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多难堪!表面上替鲁侍萍着想,担心她丢了脸皮,实际上他是最害怕鲁侍萍闹起来,让繁漪、周萍、周冲以及仆人们知道了他的老底,那末他尊严、高尚、“社会上的好人物”的假面具就会被撕开,这才是他心虚所在。但是,他的这番心思不能明说。
三、不只看人物话到嘴边欲说还休,而要想人物心中未了之言未尽之意。
潜台词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情况有时要借助双关。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而很多情况下则是说半句、留半句,对这类半截子话,要特别留意分析揣摩。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你是”后面没有说出来的是“侍萍”二字。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老妇人是梅侍萍,又不能不确信这的的确确是梅侍萍。这句台词逼真地表现了他当时对鲁侍萍不敢相认不愿相认又不能不相认的犹豫矛盾的心态。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可是你--
周相园没有说完的这句台词内涵相当丰富:周朴园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有多种猜测,①从上文“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推知:“可是你生活得这么艰难,我实在于心不忍啊。”②从下文“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推知:“可是你也别太任性,太固执了,你境地这么艰难,这钱你现在不要,将来喝西北风可别后悔啊。”③从上文“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推知:“可是你未免也太过分了,连这赎罪的机会也不给我吗?”
四、不只看人物甲怎么说,还要看人物乙怎么答。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问:“你知道吗?”鲁侍萍不是回答说“也许知道”,而是回答说“也许记得”。为什么会答非所问昵?这里的潜台词是:你当年犯下的罪行,我岂只知道,而是刻骨铭心地记在心里。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这句台词很有戏味,提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周朴园说“没有人知道”“大家都忘了”,鲁侍萍则一再提醒“也许记得”;现在周朴园说出这三十年前的往事,问“你知道么?”鲁侍萍反而佯装“不敢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往下看。“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受尽苦难和折磨的鲁侍萍,她不想急于和周朴园相认,她现在要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看一看,这个当年的负心汉,他的情究竟是真还是假,这个当年把他赶出家门的怨家仇人,他的心究竟有多黑?
五、不只看人物此时此地说什么,还要看人物彼时彼地说什么。
这也就是说要注意人物话语的前后联系,这是我们解读人物对话潜台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周朴园和鲁侍萍刚刚相认,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么两个问题呢?初一看,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读到下文,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不老实的人。”“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原来周朴园是怀疑,鲁侍萍是受鲁贵的指使前来向他敲诈的。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么傻的。我明白他的地
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
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
不愿意认我的。
鲁侍萍说“这些年我也学乖了”。言下之意是“我以前真是太傻了”。那么,鲁侍萍过去“傻”哪里?现在又“乖”在哪里?这就要联系鲁侍萍前面说过的一段话:“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这段台词说明,鲁侍萍年青时候“傻”在“不规矩”“不守本分”,妄想依靠了周朴园爬上贵妇人的地位,结果被逼上绝路。严酷的现实告诉她,在这个社会里,贵与贱、穷与富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过去仰仗周朴园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现在也不可能靠儿子捞到什么好处。“学乖了”三个字,反映鲁侍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总之,学会赏析品味剧本人物台词中弦外有音、意蕴丰富的潜台词,对于了解戏剧人物语言,把握戏剧人物形象,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训练提高
1.请你结合剧本内容,说说剧本标题的丰富含义:
答:
?
2.下面台词朗读时,对其节拍(用“/”表示)和重读(下加圆点)安排有误的一项是(??)?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B.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C.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D.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3.下列句中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相同的两项是(?)
A.你——你贵姓??
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C.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E。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4.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动作,又指人物内心动作,它往往通过外部动作、语言动作来表现。下面对戏剧动作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场戏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单的话语和极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出了鲁侍萍的愤恨、失望的心情。
B.鲁侍萍目睹周萍打鲁大海时,“(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表达了鲁侍萍震惊而愤怒的感情。省略号表示鲁侍萍的迟疑,对儿子欲认而不能认的酸楚心情。
C.当周朴园指着窗问“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自然地关窗”动作,暗示了侍萍的身份,为下文埋下疑点。“慢慢”表明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之情。
D.当鲁侍萍隐瞒身份叙述梅小姐被周家少爷抛弃投河自尽时,周朴园“(汗涔涔地)哦。”这出汗是因为天气阴沉郁热,说明马上要下雷雨了。
5.对下面台词或舞台提示进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分析:相片中的侍萍,是当年那个“很贤惠”、“很规矩”的侍萍,是我怀念中的、想象中的侍萍;你,站在面前的这个老妇人,是我所需要的侍萍吗?不,你不是“侍萍”,你是鲁贵的老婆!这段舞台提示说明周朴园仅在嘴上与鲁侍萍相认,在心里没有和鲁侍萍相认。)
?B.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那钱就算得清的。
周朴园??可是你--?
(分析:周朴园没有说完的这句话,内涵相当丰富,我们可以有多种猜测:①从上文“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推知:“可是你生活得这么艰难,我实在于心不忍啊。”②从下文“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推知:“可是你也别太任性,太固执了,这钱你现在不要,将来可别后悔啊。”③从上文“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推知:“可是你未免也太过分了,连赎罪的机会也不给我吗?”)
C.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分析:这句台词表现了鲁侍萍复杂的思想感情,出乎一种母爱的本能,鲁侍萍脱口叫出了周萍的小名,但是现实的情况使她马上意识到他们之间已经不是母子的关系,而是对立的阶级关系,于是立即转为严厉的质问:“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我不会那么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
(分析:鲁侍萍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终于由“傻”而“学乖”,说明她对当时对抗的阶级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可以说,她是一个觉悟了的女性。)
6.请分析下面台词中加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②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嗯,就在此地。
③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答:
?
7.请将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括号内的词语进行比较,说说句中用哪个词语较好?
(1)窗户谁叫打开的?(谁把窗户打开的?)
(2)周朴园?你知道么?
鲁侍萍?也许知道(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3)老爷问这些事(闲事)干什么?
(4)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允许还是不允许?(答应还是不答应)
答:
?
8.赏读剧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探究剧中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潜台词越丰富的剧本就是优秀的剧本。《雷雨》的潜台词非常丰富,下面这个片断中的台词,请把你认为有潜台词的句子找出3-4句来进行分析:
周朴园??那么我给你一件东西看。
(周朴园在桌上找电报,仆人递给他;此时周冲偷偷由左书房进,在旁谛听。)
周朴园?(给大海电报)这是昨天从矿上来的电报。
鲁大海?(拿过去读)什么?他们又上工了。(放下电报)不会。
周朴园?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
鲁大海?(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么?(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周??萍?(忍不住)你是谁?敢在这儿胡说?
周朴园?没有你的话。(低声向大海)你就这样相信你那同来的几个代表么?
鲁大海?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
周朴园?好,那我把那复工的合同给你瞧瞧。
鲁大海?(笑)你不要骗小孩子,复工的合同没有我们代表的签字是不生效力的。
周朴园?合同!
(仆人进书房把合同拿给周朴园。)
周朴园?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伸手去拿,想仔细看一看)他们不告诉我,自己就签了字了??
周朴园?(顺手抽过来)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鲁大海?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怒)你混帐!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
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答:?
?
?
9.《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假的、虚伪的?还是有虚伪中有真情,真情中有虚伪?评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请你利用图书资料或者从因特网上搜集有关的说法,加以整理,然后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
?
?
10.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雷雨》的悲剧意义。不少于500字。
答:?
?
?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题旨在体会剧本标题的双关意义。
答案:剧本命名《雷雨》有两重意义,一是剧中故事的高潮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课文开头也写明“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二是“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的事物的象征,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3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2.解析:C项较妥当的安排是:“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周朴园说话所指的对象是“这间房子”,强调的重点是“不准”。)?“你的女儿?”?“四凤/是我的女儿。”(只有“四凤”重读才是对问话的回答。)?“那/你走错屋子了。”?(“那”与后面的文字自然地在意义上分开,应有停顿。)
答案:?C。
3.解析;课文共有23处破折号,大体可分为四种情况,第一,解释说明。第二,话题转变。第三,声音延长。第四,阻断停顿。认真分析这些破折号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台词的深刻含义。A表示思考中的间隔,B和E表示解释,C表示说话声音的延长,周朴园吞吞吐吐,欲说又止,D表示转换话题。
答案:BE。
4.解析:“汗涔涔”是表明周朴园的紧张惊慌,害怕自己的丑行被揭露。
答案:D。
5.解析:A分析是合理的。这段舞台提示是“动作提示”,周朴园“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暗示了相片和实体相差巨大。分析这段舞台提示,我们要注意周朴园前面的台词“哦,侍萍!(低声)是你?”说明他并没有认可眼前的女人是梅侍萍,注意后面的台词“(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说明他内心里和鲁侍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B分析是合理的,“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段台词含义的体会,可以加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C这句台词,鲁侍萍用同音替代的办法,中途变换了说话的内容,这种变换是鲁侍萍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反映。分析时要从母爱——自然的本性,理智——现实的处境两个方面入手。
答案:D(剧中因果报应的宿命论的观点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自己悲苦命运的根源,她还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女性。)
6.解析:本题测试词语意义,理解词语的意义一定要从具体语境出发,语境不同,说话人不同,所指的角度不同,意义就可能发生微妙变化。
答案:①无锡,对于周朴园是好地方,对鲁侍萍则不是好地方。②周朴园说的“此地”,指的是“这个地区”,鲁侍萍则是指“你的面前”。③周朴园说的“贤慧”“规矩”,是从他自身的角度,指侍萍很体贴,很关心他,也很听他的话,并且把他与梅侍萍的私通也美化是合乎“规矩”的。而鲁侍萍说的“贤慧”,指的对自己的母亲而言,她“害死了自己的亲娘”,对母亲不贤慧。“不规矩”就是下文说的“不守本分”,幻想通过周朴园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7.解析:这是一道词语选用题,选用词要从语义、语境和前后搭配等方面考虑。(1)周朴园关心的是窗户被打开,而不是要追究谁打开。(2)如果仅从问与答的角度看,用“知道”是妥当的,用“记得”好像是答非所问,但能增加语义的含量,意谓不仅知道,而且铭记在心。(3)用“事”一般化,用“闲事”有化大为小的意思,能增加讽刺的意味。(4)“允许”有一种上下级关系,“答应”可表示“平等”的关系。
答案:(1)括号内的用法不妥。(2)用“记得”更好。(3)用“闲事”更好。(4)当用“答应”。
8.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有无潜台词,潜在意义是什么,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看法。本题强调个人独自的感受,感受深刻与否,取决于鉴赏水平的高低。
答案:①周朴园?那么我给你一件东西看。(潜台词: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②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潜台词:你还算什么代表?你已经不是代表啦。)③鲁大海?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潜台词:你这是说,他们已经背叛我了;但是,我不会相信你的,我知道你这是挑拨离间的计策。)④周朴园?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潜台词:你与我斗,你还太嫩啦。)
9.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要求我们学会运用各种手段搜集资料,然后再发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下面是我们搜集整理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意见认为:周朴园30年来对侍萍的种种怀念,毫无疑问地是假的、虚伪的。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因此就认为周朴园对侍萍一点真情也没有。周朴园对侍萍是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的,他曾喜欢过她,并还认为这种怀念是出于“内疚”,因为周朴园感到自己30年前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钱谷融《〈雷雨〉人物谈》载《文学评论》1962年1期)
第二种意见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有真也有假。他对侍萍的怀念,在侍萍已死的特定情况下是真实的。因为,侍萍曾经给过他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再有通过对侍萍的怀念在感情上是追寻他早已逝去的青春年华,填补他目前空虚的灵魂;还通过对亡妻的悼念,他把自己打扮成多情多义的体面人物,以给妻儿们树立榜样。?为什么说对侍萍的怀念又是假的呢?一旦侍萍未死,出现在他面前,周朴园马上意识到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于是撕去了面纱,露出资本家凶狠冷酷的原形。“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想象中的怀念变成了现金交易,他又果断地开除了鲁大海。什么亲生骨肉,血肉之情,统统都是假的。(陆文壁《关于〈雷雨〉人物的通信》载《电大语文》1985年第一期)
第三种意见认为:周朴园对侍萍不是喜欢,而是蹂躏、侮辱。(田本相语)
第四种意见认为:当年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爱情,至于后来赶走侍萍,造成客观上对侍萍始乱终弃的责任,主要应由周朴园的母亲承担。30年来周朴园真心怀念侍萍,这不是伪善,也不是出于忏悔,他是用这种怀念来医治自己后来两次不美满的婚姻在心灵上留下的创伤,用它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立即翻脸,厉声呵斥。这种感情的急剧变化,是由于他的自私而不是伪善,怕危及自己的声誉。(李家瑞,载《四川学报》1986年1期)
第五种意见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不仅是真的,而且在情感上排斥另一个女人蘩漪的潜在心理因素。关于蘩漪,人们总是侧重分析他所受的封建专制主义压迫,忽略了她心理还有一层更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18年来周朴园对她的无爱和冷淡。造成周朴园这种感情态度的最直接原因,乃是他无法忘怀侍萍,假如他对侍萍的爱只是藏在心底,恐怕也无伤蘩漪,但不幸的是周朴园的这种怀念、忏悔、内疚完全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比如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有评论说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做给人看的,是虚伪的表现。但他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难道这也是做给人看的?何况30年来一直是如此,如果没有真情,恐怕难以做到。我们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不仅是真的,而且在情感上排斥另一个女人蘩漪的潜在心理因素。(刘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3期)
答案:略。
10.解析:这是一道文学评论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雷雨》的悲剧在哪里,然后再根据你的理解,《雷雨》揭示的人生最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它怎样地被毁灭?
答案:《雷雨》为我们留下了一缕遗憾、一声叹息、一个悲剧的结局。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它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人与人性有关的启示呢?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脱摧残和拷打的人性。“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鲁侍萍喊出在旧社会里,世世代代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的心声。因此,《雷雨》是一出人生悲剧。(此是一家之言,你也可以从“爱”的毁灭这个角度分析《雷雨》的悲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