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
动物植物都需要。
谜底:空气空气复习课1、空气的主要成分1)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2)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氧气、二氧化碳1)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3)说明氧气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4)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5)说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6)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中考考试说明:3、臭氧层、温室效应1)描述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2)说明温室效应的成因3)关注温室效应的利弊4、空气污染1)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列举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其他成分1%
能否用模型表示空气中各成份的体积分数?1.空气的成份氦气
氩气
氙气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空 气氧 气氮气: 78%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固氧液氧都是淡蓝色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稀有气体:0.94%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二氧化碳: 0.03%一般情况下
无助燃性
粉尘空气的污染:(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有害气体:煤、石油燃烧
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用 途:供给呼吸 和 支持燃烧性质 决定 用途碳 硫 磷 铁 镁 蜡 烛+氧气点燃 水和
二氧化碳氧 化 反 应燃烧平静燃烧急速燃烧空间 有限缓 慢 氧 化自 燃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四氧化三铁
氧化镁
化合反应燃烧条件
灭火条件
掌握:反应方程式、反应现象、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可能 引起爆炸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原 理制取过程药品颜色、仪器名称、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放置方法催化剂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氧气是供给呼吸的重要物质;
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
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也需要氧气。O2的用途你知道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又是怎么制取的吗?
净化液化汽化一、CO2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能溶于水(1:1)二、CO2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CO2不能供呼吸。3、CO2跟水反应。CO2+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4、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CO2+ Ca(OH)2 = H2O +CaCO3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人工降雨灭火工业原料致冷剂光合作用 CO2的用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空气的用途空气的现状
大气污染全球的空气污染已成为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及固体尘埃等,使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的空气将会怎样?关于大气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
粉尘和有毒气体(如CO、SO2和氮氧化物)等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尘烟排放、土地沙漠化等课堂练习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
的气体 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B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4:1 B 1:4 C 1:5 D 5:1B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A 4、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2H2O2 ===== 2H20 + O2MnO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5、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能控制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植树造林;④戴呼吸面具。 2CO+2NO =N2+2CO2催化剂(1)(2)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有如下各操作步骤:
1. 向大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
2. 检验装置是否漏气;
3. 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4. 给大试管加热;
5. 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6.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7. 移开酒精灯并熄灭;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154637学好科学知识
让我们的天更蓝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件33张PPT。第34课常见的化合物 (本课件按《浙江中考》而做,若不合适,自己修改)1、常见的三种强酸是盐酸、硫酸和硝酸;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相同的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氢离子(或H+);家庭厨房的食醋中含有醋酸,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
2.小明同学为了制取氢气,他从废干电池中得到了锌,但此时实验室中只有浓硫酸。为了将浓硫酸稀释,他应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3.为了防止硝酸分解,常把硝酸盛放在棕色瓶中,且放置在阴暗、温度堡的地方。实验室中盛放在棕色瓶中的还有一种常见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4.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或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并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可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部分形成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5.将白醋和肥皂水分别用玻璃棒滴到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pH分别为3和10,那么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6.纯碱又称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而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常见的可溶性盐有K+、Na+、NH4+等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常见的不溶性盐有硫酸盐中的BaSO4等,盐酸盐中的AgCl和大部分的碳酸盐等。 b5)辨认常见的化合物b4)区别单质和化合物a3)描述化合物的概念a2)描述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a1)描述单质的概念 1、单质和化合物a3)描述碳酸钙的主要性质 a2)描述纯碱的性质及用途a1)描述食盐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2、重要的盐a1)说出中和反应的特点 4、中和反应a5)描述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b4)测定溶液的酸碱性a3)举例说明常见的酸、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b2)概述酸、碱的共性,并说明原因a1)列举常见的酸、碱的主要的性质 3、酸和碱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及稀有气体。(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单质和化合物(二)、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1、铁是________色的金属2、铁丝在纯氧中________________,放出 _____,生成一种_____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_______).3、想一想: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银 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热量黑Fe3O4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而炸裂瓶底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产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三)、非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1、硫是____色的固体粉末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色火焰3、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___________气味的二氧化硫手摸集气瓶外壁的感觉是_______,说明硫燃烧能_______热.黄微弱的淡蓝刺激性明亮的蓝紫色热放(1)、硫在氧气中燃烧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冒出白烟,放出热量.(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纯洁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发出浅蓝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2、重要的盐1)、什么是盐:是酸与碱中和的产物,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铵根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2)描述食盐的主要性质及用途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 1.海水、盐湖、盐井和岩矿中都蕴藏着食盐(海盐)(池盐)(井盐.四川)岩盐(含碘少)。 2.粗盐含MgCl2,CaCl2等杂质易潮解,精盐不易潮解。 3.用途:食用,防腐(介绍山区腌菜、鱼),重要化工原料(Na+和Cl-的利用),制0.9%的生理盐水氯化钠(食盐NaCl),用食盐水清洗伤口等。 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3)碳酸钠(纯碱或苏打Na2CO3) 1.是重要的碳酸盐Na2CO3?10H2O(洗涤碱)易风化。
2.纯碱不是碱,而是盐(名称由来是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 3.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Na2CO3+2HCl=2NaCl+CO2↑+ H2O
Na2CO3+ Ca(OH)2= CaCO3↓+H2O 4.用途:产量一半用于制造玻璃,蒸馒头、煮粥,利用碱性制肥皂,造纸、纺织品等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4)碳酸钙(CaCO3)1.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大理石、方解石、白垩,汉白玉,外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用途:A建筑材料B制水泥和玻璃的原料C炼铁的助熔剂 Ca(OH)2+CO2 = CaCO3↓ +H2O 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一)列举常见酸的主要的性质食醋——醋酸,胃液——盐酸,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这些物质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酸= H+ + 酸根阴离子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2)、硫酸有哪些性质?Zn + H2SO4 = ZnSO4 + H2 ↑ Fe2O3 + H2SO4= Fe2(SO4)3+ H2 OCuO + H2SO4 =CuSO4+ H2 OCu(OH)2 + H2SO4 = CuSO4 + H2 OBaCI2 + H2SO4 = BaSO4 ↓+ 2HCI1、稀硫酸 + 某些金属 === 硫酸盐 + 氢气2、稀硫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硫酸盐 + 水3、稀硫酸 + 碱 === 硫酸盐 + 水4、硫酸 + 某些盐 === 硫酸盐 + 另一种酸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1、 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 盐酸 + 碱 〓 盐 + 水 3、盐酸 + 盐 = 新盐 + 新酸4、 盐酸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5、盐酸+金属 = 盐 + 氢气(3)、盐酸的有哪些性质?(化学性质)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列举常见碱的主要的性质1.未成熟的柿子中存在碱性物质,家用的洗涤剂中也存在着碱性物质;常见的物质中,NaOH、Ca(OH)2等物质都属于碱。2.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1、碱有哪些通性?(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
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3)、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4)、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 和另一种盐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羊毛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即不耐碱。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 )2 + 2HCl = Ca Cl2+ 2H2OCa(OH )2 + H2SO4= Ca SO4+2H2O 碱 + 酸 = 盐 + 水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 )2 + Na2CO3 = CaCO3 ↓+2NaOH 3Ca(OH )2+ 2FeCl3 =2Fe(OH)3↓+3CaCl2 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1)酸碱指示剂
(2)pH试纸
(3)认识溶液酸碱度的意义:①科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pH溶液中才能反应;②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接近或等于7的土壤中才能茁壮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能了解空气污染程度;④测定人体内排出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5.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或碱)流到实验台上——用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冲洗——水洗——布擦。
碱溶液滴到皮肤上——水洗——涂硼酸
酸溶液滴到皮肤上——水洗——涂3%~5%碳酸氢钠溶液(若是浓硫酸应先布擦再水洗)。6、描述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稀释时应做到:
①一定要注酸入水,万勿注水入酸。
②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器壁)倒入。
③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7、浓硫酸稀释时的注意事项2).中和反应的应用:3)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H++OH-=H2O3.中和反应: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1、单质和化合物2、重要的盐3、酸和碱4、中和反应【课后强化训练】
1.D 2.A 3.D 4.C 5.A 6.A 7.B
8.(1)澄清石灰水 (2)气泡 白色浑浊(3)2HCI+CaCO3=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9.酸雨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在其表面喷防护材料等
10.(1)取少量污水,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污水呈碱性(其他试剂如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等都可以);(2)取少量污水,向其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或硫酸铜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或蓝色沉淀,说明污水呈碱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1.(1)NaCl、NaNO3、Na2SO4、Na2CO3等 (2)Na2SO4 12.D
13. 2NaOH+SO2=Na2SO3+H2O
14.(1)酸碱指示剂可从紫罗兰花瓣中提取;(2)紫罗兰花瓣上某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红色物质;(3)其它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也能出现红点等。 15.H2SO4或HCl Ca(OH)2或Ba(OH)2 CaCl2或BaCl2等
16.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铜是热的良导体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17.B 18.盐酸具有挥发性
19.C20.(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是反应放出氢气、HCl逸出、反应放热加速蒸气蒸发等(2)表示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① (3)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是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所以开始曲线下降较快;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逸出的HCl较多,所以最后的位置比较低
21.偏高 22.甲:不可行.因盐酸尽管能反应掉Na2CO3,但反应后生成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乙:可行,因硫酸反应掉Na2CO3,且生成Na2SO4与原物质相同
丙:不可行,因Ba(OH)2在反应掉Na2CO3的同时,也能与Na2SO4反应
23.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
原因是Ca(OH)2溶液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则无法确定所加的Ca(OH)2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若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若Ca(OH)2溶液过量,则溶液呈碱性;因此很难使溶液恰好变为中性。甲同学的方案可行。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后,碳酸钙反应掉溶液中的盐酸,而过量的碳酸钙难溶于水,则所得的溶液呈中性24.甲同学的方案不严密,因为含Ag+而不含SO42-的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
乙同学方案严密,因为它可有效排除Ag+干扰的可能性,只有溶液含有SO42-时才能出现此方案的现象
25.B、C课件17张PPT。第35课 常见的有机物 中考说明1.从物质组成看,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石油、煤、棉花、指甲等都含有有机物。大多数有机物含碳、氢、氧、氮等元素,因此大多数有机物充分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绝大多数(填“绝大多数”或“极少数”)。课前热身训练2.我们经常看到池塘底部会冒出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俗称沼气,其主要成分就是有机物甲烷,天然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也是CH4(填化学式)。甲烷及氢气、一氧化碳等均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时应先进行纯度检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课前热身训练3.油漆、脂肪不易溶解于水,却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中,常见的有机溶剂有(举两例)氯仿、苯、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具有易挥发、易燃烧等特征,在交通运输中是旅客严禁携带的物品。有机物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对经济、生活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机合成材料有(举两例)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课前热身训练1.无机物和有机物:复习要点梳理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复习要点梳理2.一些重要的矿物能源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复习要点梳理由古代动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的液体(2)石油: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复习要点梳理(3)煤: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木本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1)糖类: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
(2)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
(3)脂肪:主要以贮存能量的形式存在于体内。复习要点梳理3.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复习要点梳理4.一些常见的有机物(1)酒精:又称乙醇,易燃、易挥发,化学式为C2H5OH工业用酒精中常含有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醋酸又称乙酸,具有酸的通性。(2)醋酸:(3)有机合成材料: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问题:
1.这样处理塑料可以吗? 为什么?
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使用与污染问题?复习要点梳理“白色污染”[例 1] 某同学提出下列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课内例题解析D[例2]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含有少量硫、磷、氧、氮等元素。1991年海湾战争中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报道,有些地区已降黑雨或酸雨。黑雨的主要成分是炭,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课内例题解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例3]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煤矿生产死亡人数有上升趋势,其中瓦斯爆炸事故在一些煤矿中时有发生。瓦斯是初中阶段介绍的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其主要成分与沼气相同。瓦斯具有可燃性,当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就会发生爆炸。据此,你认为要杜绝瓦斯爆炸的发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课内例题解析答:措施:(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2)严格监督检查煤窑内的通风设施;
(3)在煤窑内安装瓦斯检测设备;
(4)煤窑内严禁明火等。 [例4] 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为了解决“白色
污染”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课内例题解析答:措施:(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塑料盒等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分类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等。课件33张PPT。第36课 水的性质 考
试
内
容考
试
内
容课前热身训练1.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的液体,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或1.0X103千克/米3)。水电解后,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上述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课前热身训练2.在菜汤里放一些麻油和酱油,搅拌一下,发现麻油总是漂在汤的上面,而酱油并不会只集中在某些地方,这说明麻油和酱油在水中的溶解性(或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将麻油和酱油分别放在汤中搅拌,前者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后者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而泥水则是一种悬浊液。课前热身训练3.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在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或HCl),溶剂是水。一杯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蔗糖溶液中各部分的甜度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在一定温度下,如果这杯蔗糖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那么把它称为该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课前热身训练4.手上沾了机油或油漆,常用煤油或汽油来洗,而不用水来洗,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另外,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如温度等)有关。水煮沸前会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把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钾、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课前热身训练5.夏天剧烈运动后,深色的衣服或背心上常有一些白色的渍印;一杯浓的热糖水放置冷却后,有时杯底会出现固体颗粒。上述这些现象称之为结晶。在医用酒精中加入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该粉末会变成蓝色,这说明医用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的沸点(78℃)比水低,要减少酒精中水的含量,可采用蒸馏的方法。6.医用生理盐水是指0.9%的氯化钠溶液,该溶液可由0.9克氯化钠与99.1克蒸馏水配制而成。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则该温度下可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若要将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钠固体除去,可采用过滤的方法。课前热身训练1.水的组成和用途复
习
要
点
梳
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点电源开关开始!复
习
要
点
梳
理(2)水的用途:
a、水是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许多物质。世界上消耗淡水最多的是农业生产,水在工业上常用于洗涤、溶解、加热和冷却,并可作为许多化工生产的原料。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复
习
要
点
梳
理2.水的性质复
习
要
点
梳
理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在通电或高温时能分解,例:
②常温下,能和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反应,例:
③常温下与某些氧化物反应,例:2Na+2H2O==2NaOH+H2↑SO3+H2O==H2SO4CaO+H2O==Ca(OH)2复
习
要
点
梳
理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复
习
要
点
梳
理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①组成:
②溶质:
③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最常用的溶剂是水,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复
习
要
点
梳
理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复
习
要
点
梳
理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复
习
要
点
梳
理(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5、溶解度(计算题不要求)一定温度100克溶剂(一般指水)饱和状态质量(克)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含义是?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复
习
要
点
梳
理②溶解度曲线:温度/℃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A表示什么意义?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47g44g60g3.B点的含义是__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温度/℃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复
习
要
点
梳
理 ④溶解性和固体溶解度的关系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10g1--10g0.01--1g<0.01g氯化钠、蔗糖、硝酸钾氯酸钾氢氧化钙碳酸钙复
习
要
点
梳
理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复
习
要
点
梳
理7.水的污染和净化1、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2、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3、农业废水中含有化肥、农药复
习
要
点
梳
理7.水的污染和净化 (1)沉淀法;复
习
要
点
梳
理7.水的污染和净化 (1)沉淀法; (2)过滤法;复
习
要
点
梳
理7.水的污染和净化 (1)沉淀法; (2)过滤法; (3)蒸馏法。复
习
要
点
梳
理8、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式: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复
习
要
点
梳
理例: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克,问需要氯化钠多少克?水多少克?配制过程:A、计算 B、称量 C、溶解 解:
溶质=50克×10%=5克
水的质量=50克-5克=45克溶液的配制过程例题讲解[例1] 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蒸馏。综合运用上述3项操作净化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沉淀、过滤、蒸馏例题讲解[例2] 试根据图中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温度一定,某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一定的B.硝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C、图中的物质中,硝酸
铵的溶解度最大D、20℃时,25克硝酸钾
晶体在100克水中充分溶
解,得到该温度下不饱和
溶液C例题讲解[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a克物质加入b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100a/(a+b)% C、加入同种物质不一定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硝酸钾溶液降温后将一定有晶体析出C例题讲解[例4] 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未开启前该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克?(2)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多少毫升这种硫酸?(3)把(2)中配成的稀硫酸全部用于跟是量的锌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课件29张PPT。第37课 金属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
点
击
相
应
内
容
进
入。请点击相应内容进入。1、金属和非金属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下列哪些材料属于金属?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金属和非金属2)列举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有光泽
比较硬
有延展
有导电性
导热性
铁磁性 物 理 特 性 用 途铁锅、铝茶壶等
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做装饰品
做钻头、机器等
拉铁丝、做铝箔等
永久磁铁等。 1、金属和非金属3)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1、金属和非金属3)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主页2、金属活动性顺序1)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Mg + HCl =
Cu + HCl =
Mg + H2SO4 =
Zn + CuSO4 =
Cu + AgCl = 2 MgCl2 + H2↑
≠不反应
MgSO4 + H2↑
ZnSO4 + Cu
≠不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2、金属活动性顺序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 实验:将镁、锌、铜三种金属分别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可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铜表面无气泡产生,镁和锌表面产生气泡,但镁产生的气泡的速度比锌要快。镁、锌、铜三种金属和稀盐酸(1). 试剂的选择:2、金属活动性顺序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结论:镁、锌、铜(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Mg>Zn>H>Cu2、金属活动性顺序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金属活动性顺序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为什么要用不活泼的金属制造货币可以防止生锈、被腐蚀等。不能,因为锡能跟酸反应。
Sn + 2HCl = SnCl2 + H2↑不能,铁能跟波尔多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能否用锡壶装酸性物质?2、金属活动性顺序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能否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为什么?不能,因为锡能跟酸反应。
Sn + 2HCl = SnCl2 + H2↑不能,铁能跟波尔多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能否用锡壶装酸性物质?2、金属活动性顺序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能否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为什么?主页3、金属的防腐1)列举金属腐蚀的条件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有哪些?如何用实验验证?2.提供的器材:1. 猜测:锈蚀的条件有:空气、水3.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锈蚀的条件,并画出装置图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片若干,蒸馏水,干燥剂。3、金属的防腐1)列举金属腐蚀的条件比较试管: 1与2,1与3
铁锈蚀的外部条件是:同时具备空气和水如果用纯铁做这个实验,会有什么结果?说明什么?3、金属的防腐2)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1、保护膜法:(外部措施)油漆、搪瓷、金属镀层、氧化膜法3、金属的防腐2)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1、保护膜法:(外部措施)油漆、搪瓷、金属镀层、氧化膜法2、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法:(内部措施)主页4、废弃金属对环境影响1)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1、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2、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3、工厂排出含重金属的污水。污染来源4、废弃金属对环境影响1)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金
属
污
染
危
害1.浪费大量资源2.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3.含铅、镉等有毒金属被腐蚀后,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源重金属污染。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的电池都可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4、废弃金属对环境影响2)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这里所看到的垃圾桶和平时常见的垃圾桶有什么不同?4、废弃金属对环境影响2)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防
治
金
属
污
染
方
法1.垃圾进行分类回收2.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3.使用无铅汽油。4.废旧电池不能任意丢弃。5.工业废水和废渣不能任意排放和堆放。主页5、金属材料的发展1)列举新金属材料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等。尤其是抗腐蚀性能非常好,即使把它们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其抗腐蚀性能远优于不锈钢,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讯设备等5、金属材料的发展1)列举新金属材料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人造卫星天线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被广泛用于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水暖系统、防火门和电路断电的自动控制开关,以及牙齿矫正等医疗材料。5、金属材料的发展2)知道合金的概念合金: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就成为合金。5、金属材料的发展2)知道合金的概念合金由于在导电、导热、硬度、延展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不能播放,点右键,选播放!5、金属材料的发展3)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合金法主页[例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并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小明同学调查厂居住小区内某垃圾箱中一个月废弃金属的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如下:①废钢材及废生铁30千克;②废铝制品10千克;③废铜及铜合金2千克,④废弃的灯管内残留汞约2克。请你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分类回收的价值和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方案。 [例4] 将等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放人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金属为_____。 镁、铁、锌课件19张PPT。基本化学反应 课前热身训练:1.根据变化时有无_______生成,可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是____变化,而燃烧过程中的石蜡融化是____变化。从微粒的角度看, ____变化是分子或原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____变化是生成了新的分子或原子。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煤气燃烧
C.湿衣服凉干 D.菜刀生锈C新的物质化学物理物理化学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汽化 B.瓷碗破碎
C.汽油挥发 D.高炉炼铁
4.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Fe+CuSO4=FeSO4+ Cu
B. NaCI+AgNO3=AgCI↓+ NaNO3
C.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D. S + O2 ==== SO2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铜制造电线 B.活化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 D.用氢气填充气球
点燃DCC复习要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比热,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碱度,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等2.通常状况下,下列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
A.汞和铝 B.浓盐酸和浓硫酸
C.酒精和醋酸 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再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D四大基本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A + B == ABAB == A + B A + BC == AC + BAB + CD == AD + CB例: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其宏观表现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A.2Mg + O2 ==== 2MgO
B.CaO + H2O == Ca(OH)2
C. 2KClO3 ==== 2KCl + O2↑
D. H2CO3 == H2O + CO2↑
E. H2 + CuO == Cu + H2O
F. Fe + CuSO4 == FeSO4 + Cu
G. HCl + NaOH == NaCl + H2O
H. NaCI+AgNO3== AgCI↓+ NaNO3 点燃△△A C E F2)根据1)的分析结论和推论,可推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为:
(填“一定是”,“一定不是”,“有的是”)
a.化合反应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有的是一定是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物之间直接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失升氧化还原剂得降还原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例:1)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
SiO2 + C == Si + CO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碳表现出还原性
C. SiO2发生了氧化反应 D.碳是还原剂
2)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在利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海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 === 2H2↑+ 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 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激光TiO2CA基础练习:1.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应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通入水中 B.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C.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D.分别点燃,检验燃烧后的产物
2.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 )
A. Fe + CuSO4 == FeSO4 + Cu
B. Fe + H2SO4 == FeSO4 + H2↑
C. H2 + CuO == Cu + H2O
D. CuO + CO == Cu + CO2↑△△DA3.下列用连线方法对部分化学只是进行归纳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通的导电性强--制造电线,电缆和电器
酸能与碱中和--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B.保护环境:
控制“白色污染” --禁止使用白色塑料制品
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 基本安全常识:
饮用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食用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D.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出去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洗涤
使煤燃烧更旺--可增大煤与空气接触面积B4.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5.伽利略说:“生命如铁?,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真确的是( )
A. 3Fe + O2 == Fe3O4
B. 3Fe + 2O2 == Fe3O4
C. 3Fe + 2O2 == Fe3O4
D. Fe + 2O2 == Fe3O4高温DB6.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叶绿体 C.光 D.水
7.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氧气存在而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吸收掉密封的食品包装盒内的氧气就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物质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掉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是( )
A.红磷 B.固体烧碱 C.铁粉 D.生石灰CC8.2004年5月1号期实施的新交通法规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测试酒精既可用电子仪器,又可用化学方法。某兴趣小组利用物质颜色变化验证酒精的存在,其做法是:向盛有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棕色三氧化铬晶体(CrO3),然后向其中滴加酒精,生成了绿色的硫酸铬溶液[Cr2(SO4)3]和CO2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Cr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3
B.CrO3是还原剂
C.反应前后Cr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6
D.CO2是氧化剂A9.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事实或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2)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3)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
4)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化合反应
5)有酸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6)有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生成的分解反应10.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起邻近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烧20多人的皮肤。请简答:
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实验时,用相对原子质量为4的稀有气体氦气作为大型空气球的气体,其原因是氦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谢谢,再见!课件10张PPT。化学反应的应用 课前热身训练: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 + 6HCl==2FeCl3+H2
B.2KMnO4==K2MnO4+MnO2+O2 ↑
C.CH4 + O2 ==CO2 + H2O
D.4P +5O2 ==2P2O5
2.在反应A+B→C+D中,20克A与7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A.20克 B.7克 C.16克 D.11克
点燃点燃DD3.根据2H2O === 2H2↑+ O2↑可知,36克H2O分解后可得到4克H2 和___O2.
4.小明学习科学后,在家里想用科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
A.观察它们的颜色
B.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 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分别尝它们的味道通电32C复习要点:1.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2)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注意: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虽然是反应物,但却未参加反应的那部分。
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包括生成的沉淀和逸出的气体。例: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 +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SO4 B.SO3 C.SO2 D.CO
C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C2.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注意点:
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以后加横线,
等号上下标条件,箭头标气或沉淀。
4)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氧化还原法等。
5)意义:
①质: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及反应条件。
②量: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及分子(或原子)个数比。例: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Fe3O4 +__CO==__Fe +__CO2
2)__C4H10 +__O2==8CO2+__H2O
已知铁在化合物中有+2、+3价,而铜也有+1、+2两种价态。一般氯气(Cl2)与金属化合时则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在硫蒸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143421310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比和已知量→列出量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的答案
2)注意:
①方程式必须配平
②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比时式量要乘以前面的系数
③单位必须统一
④如是不纯物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代入计算例1.6.2克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消耗标准状况下阿的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
例2.100克稀硫酸恰好与适量的锌粒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变为106.3克,问:有多少克锌参加了反应?14.2克,26.7升6.5克课件32张PPT。第40课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1)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2)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说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
2)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碳循环的主要途经:(1) CO2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的
呼吸作用CO2说明: 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经。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的过程,又被重新释放。
这样使得吸收得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的含量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中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地球产生一种“温室效应”。 碳循环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 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它主要可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植物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第二种形式是植物被动物或人采食后,碳水化合物(糖类)经食物链传递,被人或动物吸收,又成为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动物或人的呼吸释放回到大气中又可被植物利用。
第三种形式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思考: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的循环会产生什么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自然界自发进行的碳循环,在很长的时间内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使地球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从而给予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温室效应 1. 什么是温室效应:
整个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包裹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
2. 温室效应的危害: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一系列的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讨论】为什么温室效应会加剧?
1)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2) 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
所以控制温室效应的增长速度,关键是控制
二氧化碳的排放。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D)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C)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练习: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氧气的产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
氧气的消耗:
⑴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
⑵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⑶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业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思考】
1)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
--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
2)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3)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
――在缸内养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换水、使用增氧气泵、养水草等。
保护臭氧层1、臭氧的形成:
O2 2O O + O2 = O3
2、臭氧层:距地面20-35千米的大气平流层,集中90%的臭氧。
3、紫外线的危害:
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叶内的叶绿素,阻碍光合作用。
4、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5、臭氧层的破坏:氟氯烃、氟里昂(汽车、计算机、空调等)【讨论】臭氧层对人和生物的影响?
--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而臭氧层就有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现状】臭氧层正遭受破坏,变薄,并出现臭氧空洞。
--原因:电冰箱、空调器的致冷剂的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渗入;太空火箭喷出的氢氧化氮以及高空飞行的飞机喷出的尾气;大量使用化肥等。
--措施:各国颁布保护臭氧层的计划,在联合国探讨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如禁止生产、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1. 把大量的植物放在房间过夜,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吗?
答:植物夜间发生呼吸作用,吸收房间内的氧气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2.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使温室中的农作物获得高产?并说明相应的原因?
答:白天增强光合作用,适当的增高温度,适当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适当的增加光的照射量,使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增加。
夜间减少呼吸作用,适当的降低温度,适当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
3. 如何保持房间内氧气含量的平衡?
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可以保持房间内氧气含量的平衡。思考(1)哪些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4)动物在哪一个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
答:1)绿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被动物食用,动物食用绿色植物的果实都是动物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4)动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当动物死亡以后被微生物分解也能放出二氧化碳。4. 如图显示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练习1. 黄豆在不见光的容器内,通过经常喷淋水,可以培育出又长又胖的豆芽菜。在这个过程中黄豆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
A. 增多 B. 减少 C. 先减少后增多 D. 保持不变
2. 人体呼吸过程中,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 )
A. 氧气的含量增加 B. 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C. 水蒸气的含量减少 D. 氮气的含量减少
3. 刚收获的稻谷堆放后会发热,这与植物的哪项生理活动有关(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4. 验证是否产生淀粉,所用的试剂是( )
A. 盐水 B. 糖水 C. 碘酒 D. 酒精
5.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 )
A. 为人类和动物提供食物 B. 为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 放出氧气,供生命呼吸作用的需要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6. 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使人感到窒息的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重的气体 D. 二氧化碳是不能供呼吸的气体7. 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不包括(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臭氧
8.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于( )
A. 人体中的活细胞 B. 血管中的血液 C. 肺中的肺泡 D. 呼吸道
9. 地球表面的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那么臭氧层主要集中在大气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层 D. 热层
10. 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 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 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 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
11. 从氧循环的角度分析,早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傍晚空气中的氧气含 量要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指的是空气中的_______含量和________含量保持在稳定的变化范围内。
13. 栽花最好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不宜用瓷盆,这有什么道理?【试题答案】
1. B 2. B 3. B 4. C 5. D 6. D 7. B 8. A 9. B 10. C
11. 少 夜间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同时夜间一切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都要消耗氧气,所以,日出前后地球表面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但不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
12. 二氧化碳 氧气
13. 瓦盆质松,盆体有许多细孔,而瓷盆质密,无细孔。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栽花,有利于植物根部获取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透水能力,防止盆内积水造成植物死亡。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说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
2)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1)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金属跟氧气化合生成碱性氧化物,这类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密切关系,由K到Ag逐渐困难,Pt和Au不能跟氧化合。
例如:4Na+O2 2Na2O
2Mg+O2 2MgO
3Fe+2O2 2Fe3O4
2Cu+O2 2CuO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2)金属氧化物→金属某些金属的氧化物,在高温下能被强还原剂(如H2、C、CO等)还原成金属单质。
例如:CuO + H2 Cu + H2O
Fe3O4 + 4H2 3Fe + 4H2O
2CuO + C 2Cu + CO2↑
2Fe2O3 + 3C 4Fe + 3CO2↑
CuO + CO Cu + CO2
Fe2O3 + 3CO 2Fe + 3CO2
Fe3O4+4CO 3Fe + 4CO2
PbO + CO Pb + CO2
(3)金属氧化物 + 水 → 碱K2O、Na2O、CaO、BaO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例如:K2O + H2O 2KOH
Na2O + H2O 2NaOH
CaO + H2O Ca(OH)2
BaO + H2O Ba(OH)2
其它碱性氧化物(如CuO、Fe2O3)不能直接跟水反应,可用间接方法制得它们的碱
如Cu(OH)2,Fe(OH)3(4)碱 → 金属氧化物 + 水发生这类反应的,一般是不溶性碱。
例如:Cu(OH)2 CuO + H2O
2Fe(OH)3 Fe2O3 + 3H2O
2Al(OH)3 Al2O3 + 3H2O(1)非金属+ 氧气 →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跟氧发生反应生成酸性氧化物,这类反应在初中只介绍了碳、硫、磷直接和氧气反应。
例如:C+O2 CO2
S+O2 SO2
4P+5O2 2P2O5
硫还有一种重要的氧化物,在这种氧化物中,硫表现出+6价,化学式为SO3。三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跟氧气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合而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2)非金属氧化物 + 水 → 酸某些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后生成酸。
( SiO2不溶于水,于水不反应)
例如: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P2O5+3H2O 2H3PO4
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但它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可以用间接方法制得H2SiO3。 (3)酸 → 非金属氧化物 + 水 含氧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脱水生成酸酐
例如:H2CO3 H2O + CO2↑
H2SO3 H2O + SO2↑
H2SiO3 H2O + SiO2S→SO2→H2SO3→H2SO4 点燃
1 、 S + O2 == SO22、SO2 + H2O = H2SO33、2H2SO3 + O2 = 2H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思考:酸雨的形成原因讨论: 你认为正常降水是碱性、中性还是酸性?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1) C→CO2→H2CO3 → CaCO3
(2) Ca→CaO→ Ca(OH)2 →CaCO3
课件54张PPT。 第41课 材料 1、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 1)举例说明传统材料(钢铁、铜、铝、水泥、橡胶、陶瓷、塑料等)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新型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所谓材料,是指人类用来制作有用物件的物质;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支柱。
新材料则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的一类材料。
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极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历史分期: 以人类使用工具的材料划分
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硅时代材料具有的性质延展性:即延性和展性。延性就是能延长的性质,例如铁能制成铁丝;展性是能展开的性质,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一般来说,延性优良的物质展性也优良,所以可统称为延展性。
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比如见光或受热是否容易分解,是否易和氧气反应等。
可塑性:就是指当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产生形变,而外力去除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一.传统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合金,合金是混合物。
如铜、铝、钢铁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陶瓷、玻璃
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
合金的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的结合构成,一般它在功能上会具有各金属成分的优点,甚至会有一些新功能出现。
金属材料 1.钢铁炼铁:铁矿石与石灰石、焦炭混合后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到生铁。
炼钢:生铁在富氧空气中加热,降低含碳量后得到钢。
生铁一般硬而脆,工业上适合铸造,不适合锻造。钢一般有一定的韧性,既适合铸造,也适合锻造。所以钢的用途更广
钢铁的锈蚀:实质上是铁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
由于铁锈疏松,透气性、吸水性较好,所以钢铁制品一旦生锈,如不及时处理,生锈的过程不会自动停止,只会越来越快。
关于金属的污染:一是冶炼金属时产生废气、废渣造成的污染。一是废弃金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钢的分类生铁和钢的比较
炼铁和炼钢 金属材料 2.铜铜的物理性质 :纯铜呈紫红色,熔点约1083.4℃,沸点2567℃,密度8.92g/cm3,具有良好的延展性。1g纯铜可拉成3000m细铜丝或压延成面积为10m2几乎透明的铜箔。
纯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但比银便宜得多,所以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铜用于电力和电讯工业上。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在其表面生成碱式碳酸铜(铜绿)。铜常用于制造铜线、电极以及电镀工业。铜合金金属材料 3.铝铝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铝是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制成铝箔可包装纸烟、糖果。
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和铜(导电率为铜的64%,密度小于2.70g/cm3,为铜的30%),因而铝广泛地代替铜做电缆。
铝有良好的导热性,大量用于制做炊具,还可以做太阳能的吸收装置 铝是人类继铜、铁之后,第三种被广泛应用的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防止进一步氧化,此氧化膜不溶于水,因而使铝不与水作用
铝在氧气中加热时剧烈地燃烧,发出炫目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铝与氧结合的能力很强,是亲氧元素,它能从许多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而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很高,可使游离出来的金属熔化。由此可制取金属,常称铝热法,冶金工业上用铝热法制备金属铬、锰、钒等。例如:
Cr2O3 + 2Al = Al2O3 + 2Cr铝是两性金属,可与稀酸(盐酸或硫酸)、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同时放出氢气。
把铝放入冷硝酸中,会使其“钝化”,而不与稀酸反应。 铝的最主要用途是制造各种轻质合金,铝合金具有质轻硬度大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航空、汽车工业以及国防工业上,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制造门窗、家俱和饮具等。纯铝也大量用来制作电线和电缆,此外也用于制造特种漆料,药膏、化妆品软管和容器及包装箔等。有机铝化合物,如三乙基铝为立体定向聚合催化剂。铝的用途
(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4)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5)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6)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它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7)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它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常用铝。
铝的生物功能:
铝不但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还可以入药治病。如用Al(OH)3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已有多年历史。胃舒平等也是含铝药物。人体内的微量铝可阻挡肠道内磷的吸收,降低血磷,阻止继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血磷增高、软组织钙化及肾结石形成,但是,过量铝摄入身体也会带来危害。由于铝制品及铝化合物的广泛应用,现代人身体内的铝含量比古代人增加了2倍。当铝制品盛放咸、酸性或碱性食物时,其表面保护膜就会遭到破坏,氧化铝就会被溶解成胶体溶液。这种氧化铝融合在食物中,便会使人体铝摄入量增多。如此,日积月累,势必影响健康。当人体内蓄积的铝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即可破坏某些酶的活性,降低胃酸,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铝还可以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干扰磷的代谢,破坏正常钙磷的比例,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并能使骨骼脱钙、软化、疏松。
在正常人的大脑中,铝的含量仅为2 mg~3mg。由于铝的摄入量过多,天长日久也会在大脑中堆积起来,尤其易堆积在大脑皮层和随意运动的大脑海马区等部位,使人的记忆力减退、情绪淡漠、反应迟钝、心情烦燥、精神萎靡,使人脑组织老化速度加快,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老年痴呆症。
此外,长期摄铝过多,还会使人的皮肤皱纹增多,头发容易脱落、视力下降。
使用铝制炊具的另一个最大弊端,在于隔绝了人们摄取铁的一条重要渠道,使患缺铁性贫血的人与日俱增,尤其是妇女儿童更为明显。为了减少铝制炊具中铝对人体的过量摄入,在使用铝制炊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避免同其它硬质器具摩擦,以防铝表面氧化膜被破坏;2.铝制品不宜久放盐、酱、醋、酒、茶、水果汁、发酵粉、牛奶等调味品和饮料,以防铝溶解进入食物;3.铝锅烧煮食物时间不宜太久,应控制在4h以内。不要在铝锅内炸食品;4.由于氟对铝的腐蚀性强,所以在含氟量高的水质中,尽量减少使用铝制炊具。在酸雨地区,酸雨渗入地下,会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的水中的铝、铜、锌、镉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几十倍。 铝合金
以铝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纯铝的导电、导热和耐蚀性能良好,主要用作导电、导热材料,但强度低,不宜作结构材料。铝可与许多化学元素形成合金以改善性能。铝合金比重轻,比强度接近合金钢,比刚度超过钢,塑性好,铸造和可切削性也较好,适宜制造重量轻的结构部件,因此成为航空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在交通运输、建筑、轻工、化工、仪表机械等部门,在家用器具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铝及某些铝合金用阳极氧化等法处理,通过着色工艺,生成各种颜色,广泛作包装、装饰材料使用。铝合金的
主要应用领域【例1】铝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只选一次)
(A)质轻 (B)延展性好 (C)易传热 (D)易导电 (E)氧化时放热
①太阳能热水器 [ ] ②飞机 [ ] ③焊接铁轨 [ ] ④电缆 [ ] ⑤铝箔 [ ] 5、我国古代主要的化学成就有:(1)制造青铜器;(2)冶铁炼钢;(3)湿法炼铜,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 A、(1)(2)(3) B、(3)(2)(1) C、(1)(3)(2) D、(3)(1)(2)无机非金属材料 1.水泥水泥:水泥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它也是硅酸盐,普通的水泥也称为波特兰水泥。它是由石灰石和粘土配合,加热到烧结的程度,而后粉碎研磨制成,旧时也称水门汀,是由英文音译而来。
水泥在空气或水中都能硬化水泥黏土
石灰石
石膏(辅料)水泥回转窑高温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水硬性1.建筑用粘合剂——水泥沙浆的 成分是什么?
2.混凝土又是什么做成的?水泥 沙子 和水 的 混合物水泥 沙子 和 碎石混合而成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制品,它是由粘土或粘土加入石英和长石等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和焙烧而成的 。
陶瓷:陶瓷是统称,陶器和瓷器不一样,陶器是质地较粗的陶瓷制品。瓷器是质地较细、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陶瓷制品。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陶瓷质材料,叫做陶瓷涂层。
搪瓷:在钢铁等制件的表面用陶瓷类材料进行处理,形成耐腐蚀的覆盖层,就是搪瓷。可耐高温,但易裂开。无机非金属材料 2.陶瓷陶瓷黏土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高温土陶、陶器、炻器、瓷器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二、陶瓷材料
1.传统陶瓷 原料: 天然矿物( 岩石、沙子、粘土、……) 制备 : 烧制 例如 水泥、玻璃、砖瓦、耐火材料…… 2.几种新型陶瓷材料 (1) 高温结构陶瓷 原料: 氮化硅、碳化硅、…… 制备: 1700 ℃ 烧结 用途: 汽车、飞机发动机 陶瓷刀具 ( 超薄 )( 2 ) 透明陶瓷 ( 光学陶瓷 ) 特点 光学性能优异 耐高温 ( 熔点 2000 ℃ 以上 ) 用途 高压灯 ( 如高压鈉灯 工作温度 1200 ℃ 寿命1—2万小时) 防弹玻璃 ( 3 ) 光导纤维 ( 4 ) 生物陶瓷 特点: 耐腐蚀、 稳定性好 用途: 人体器官、组织修复、再造 ( 5 )金属陶瓷
随着火箭、人造卫星及原子能等高技术的发展,对耐高温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希望材料既能在高温时保持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能经得起激烈的机械震动和温度变化,又有耐氧气腐蚀和高绝缘性等性能。但无论是高熔点金属还是陶瓷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
金属陶瓷是由陶瓷和粘接金属组成的非均质的复合材料。陶瓷主要是氧化铝、氧化锆等耐高温氧化物或它们的固溶体,粘接金属主要是铬、钼、钨、钛等高熔点金属。将陶瓷和粘接金属研磨混合均匀,成型后在不活泼气氛中烧结,就可制得金属陶瓷。
金属陶瓷兼有金属和陶瓷的优点,它密度小、硬度高、耐磨、导热性好,不会因为骤冷或骤热而脆裂。另外,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气密性好、熔点高、传热性能很差的陶瓷涂层,也能防止金属或合金在高温下氧化或腐蚀。
金属陶瓷广泛地应用于火箭、导弹、超音速飞机的外壳、燃烧室的火焰喷口等处。思考题1.我国最著名的陶器产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之称?
2.我国素有“瓷都”之称的地方在那里?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江西景德镇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塑料是指可以塑造的材料,或者说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它应该包括陶土和石膏之类的材料。
而目前塑料的概念已经是专指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并无严格的分界线,例如纤维未定向拉伸之前,或橡胶在低温下都是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丁烯等,它们的原料均来源于石油或天然气,因此在塑料中是产量最大的品种。聚乙烯为其代表,如食品包装袋、油桶是我们最熟悉的应用。但它的主要缺点是受热和在空气中易老化。
聚氯乙烯的最主要缺点是耐热性差,超过60℃就要变形,还有一定毒性。不过目前已出现无毒的聚氯乙烯树脂。白色污染:最早指的是由聚苯乙烯制成的快餐包装盒对铁路两边造成的污染,后来泛指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解决对策:
(1)加强环保教育,不要随意丢弃废饭盒。
(2)寻找一种能替代聚苯乙烯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降解而消失。
(3)对聚苯乙烯饭盒回收。有机合成材料 2.橡胶天然橡胶能从近500种不同植物中获得,但主要是从热带植物——橡胶树中取得。目前年产量为300万吨。天然橡胶在综合性能上均优于目前所有的合成橡胶。
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的最大品种
氯丁橡胶也被称为“万能橡胶”
2)举例说明新型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超导材料超导 :材料在一定低温下电阻突然变为零的现象。
低温超导 — 液氦 (He) 4 K
高温超导 — 液氮 (N2) 77 K
当电流通过金属时,金属会发热。电流通过金属(或合金)而使金属发热是由于金属内部存在着电阻,电阻具有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人们早已知道,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的增大反过来又促进金属的发热。
金属材料的电阻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汞冷却到低于4.2K时,电阻突然消失,导电性几乎是无限大的,当外加磁场接近固态汞随后又撤去后,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会在金属汞内部长久地流动而不会衰减,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具有超导性质的物体称为超导体。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c)。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也就是电流在超导体中通过时没有任何损失。超导材料可制成大功率发电机、磁流发电机、超导储能器、超导电缆、超导磁悬浮列车等。用超导材料制成的装置,具有体积小,使用性能高,成本低的优点
应用: 超导发电机 —不产热、发电效率高
超导输电 —节电
磁悬浮列车
2.纳米材料纳米材料
纳米 — 长度单位 1nm= 10-9 m(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颗粒 — 尺寸在 1~100nm 之间的颗粒
纳米材料 — 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级
尺度水平并且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几种纳米材料(1)纳米陶瓷
普通陶瓷 — 硬、脆、易碎
纳米陶瓷 — 坚韧、塑性、弯曲、耐磨
(2)纳米金属 纳米铁 : 铁粉碎 6 nm 颗粒 压制
强度为铁的12倍 硬度100—1000倍
可任意弯曲
弹性好
(3)碳纳米管性质: 直径 — 理论 0.4 nm(国际 0.7 nm , 我国0.5 nm )
质量 — 同体积钢的 1/ 6 强度 — 钢的100倍 导电 — 大于铜 用途: 制高能纤维 超微导线、超微开关 纳米级电子线路 储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