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知道什么是惯性,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过程
实验:在桌上放着一本物理书,它是静止的,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要用力去推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21cnjy.com
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 根据教材17页,设置以下实验: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木板
棉布
毛巾
(设计意图: 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1教育网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了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21·世纪*教育网
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www-2-1-cnjy-com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3、惯性
(1)阅读课本上的“想想议议”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2)阅读课本18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解释一下课本图8.1-4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严谨态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只和质量有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非一定需要力来维持。
4、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