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选择条件,提出问题。
①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40千米;②铅笔每枝0.3元;
③买2枝铅笔;④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3小时。
A.叙述选择条件提问题。B。提问:为什么不选择①和②两个条件提问题?
C.小结:数量之间又联系,才能提出相应的问题。
2、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速度 时间 路程 ②单价 数量 总价 ③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④总产量 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⑤总重量 总体积 单位体积重量
小结:每组中数量之间有联系,能组成关系式,可以说成是相关联的。
二、理解相关联的量的变化
1、感受相关联的量。
①出示例1路程与时间的表格。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②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观察表格,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③小结: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时间扩大,路程扩大;时间缩小,路程缩小,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相同。
2、练习:下面每张表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相关联时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①
数量/枝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3 0.6 0.9 1.2 1.5 1.8 ……
② 一周天气变化统计
日期/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天气状况 晴 阴 晴 晴 多云 多云 阴
③ 学生一天饮用水情况统计
饮用量 1.5 2 2.5 3 3.5 4
剩余量 4.5 4 3.5 3 2.5 2
④ 某班48名学生如何分组进行分析
组数 2 3 4 8 6 12 16 24
每组人数 24 16 12 6 8 4 3 2
三、探索成正比例的量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我们具体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1.继续出示例1的表格。
2.问题:①表中的两种量相关联吗?
②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这里相机提问:扩大或缩小的数值是一样吗?)
③根据交流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应式子)
④提问:观察这些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速度)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速度(一定)。说明:速度保持不变,我们就说速度一定。速度一定是否意味着路程、时间同时扩大或缩小,而且倍数一样?
2. 讲述: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对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三点发现:第一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点是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第三点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结论中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紧密相联的。“成正比例”和“是成正比例的量”都是对两种量关系的表述形式。就如同某两个人是同学关系,或互称同学一样。
3.谈话: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正比例。(板书课题)
4. 请阅读课本第56页的一段文字,各自默读三遍,边读边画。
提问:你能读懂吗?
在这题中,哪个量和哪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时间和路程是成正比例的量,并在全班交流。
5.简要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比值(商)一定,它们就成正比例。
四、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学生自由读题。
2.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3.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5.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五、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①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③ 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谈话:如果用字母y和x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k(一定)
谈话:这是正比例关系式表达式,对这个式子要这样理解:y 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y比x的比值k一定,我们就说y和x成正比例。
六、寻找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
1.生活中具有相似规律的现象吗?
2.以数学书作为标准,书的本数与书得厚度有此规律吗?
七、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48张PPT。 正比例的意义及图像SJ 六年级下册 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单价 = 总价÷数量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1.正比例的意义
2.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3.正比例图像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如下表: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行驶的时间越长,形式的路程越多;时间越短······80÷1=80,160÷2=80······行驶的速度不变。你能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吗?比值80,表示什么?80802403803204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1)填写上表,说说总价是随着那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1.622.4答: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2)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3)这个比值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答:这个比值表示铅笔的单价。=单价(4)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答: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是一定的。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你能举例说一说吗?1.张师傅生产零件的情况如下:(1)写出几组相对应的生产零件数量和时间的比,比较比值的大小。=25, =25, =25=25, =25 ······比值相等(2)生产临建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每小时生产零件数量(一定)答: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他们的比值是一定的。2.做同一种服装,做的套数和用布的米数如下表:做的套数和用人的米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2, =2.2, =2.2=2.2, =2.2 ······=一套衣服用布的米数(一定)答:做的套数和用布的米数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是一定的。2例1表中的各组数据,可以用下图中的点表示。(1)图中的点A表示1小时行80千米,点B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其他各点呢?答:点C表示2小时行160千米;点D表示3小时行240千米;点E表示4小时行320千米;点F表示6小时行480千米;点G表示7小时行560千米。(2)连接图中各点,你有什么发现?答:图中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答:这辆汽车行驶2.5小时行驶200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5.5小时。小玲用计算机打字的数量和所用的时间如下表:(1)小玲打字的数量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50, =50, =50=50, =50 ······=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一定)(2)在下图中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在按顺序连接起来。(3)根据图像判断,小玲5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打750个字需要多少分钟?答:小玲5分钟可以打250个字,打750个字需要15分钟。1.填空。
(1)为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学生们积极订阅书刊,认真阅读。某书店销售《小学生天地》的份数和总价如下表。①表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 )增加,( )也随着增加。总价份数份数总价②总价与份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 )的,这个比值实际上是( )。
③因为总价与份数的比值一定,所以表中的这两种量叫作成( )的量。
(2)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 ),当这个比值一定时,( )和( )成( )比例关系。一定单价正比例速度路程时间正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 )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 )
(3)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成正比例关系。 ( )
(4)x÷y=4,x和y成正比例关系。 (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量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人的身高和年龄
B.y=5x,y和x
C.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D.圆的周长与直径A(2)甲数的 与乙数的 相等(甲数、乙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 )。
A.成正比例关系 B.不成正比例关系
C.无法判断A4.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三角形的底一定,面积和高。
?
?(2)成活率一定,栽树的棵数和成活的棵数。成正比例 成正比例(3)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不成正比例5.下面是6位同学家4月份的用电情况。(1)根据表中的数据找规律,把上表填写完整。15.9516.517.6(2)表中变化的量有几种?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
?
(3)写出表中已知的相关联的两种量的比值,并说说比值表示什么?两种,电费随着用电量增加而增加。0.55 比值表示每千瓦时的电费。(4)表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成正比例关系,因为电费和用电量的比值一定。6.购买《英汉词典》的本数与总价的情况如下表。(1)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描出购买《英汉词典》的总价和数量所对应的点,再把这些点依次连起来。53.789.5125.3(3)购买《典中点》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答案略成,因为 =单价(一定)。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作成正比例关系。
2.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首先判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则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之,则不成正比例。归纳总结:3.正比例图像: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两种量的变化情况,由一种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种量的值。归纳总结:1.六年级各班订阅《趣味数学》杂志的情况如下表:订阅《趣味数学》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成正比例。因为180 :6=30,240 :8=30,360 :12=30,300 :10=30,270 :9=30,订阅《趣味数学》的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2.先分别按2:1、3:1和4:1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填写下表。481216149161cm1cm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因为4 :1=4,8 :2=4,12 :3=4,16 :4=4,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3.小军和家人周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像表示他们骑车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1)他们骑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利用图像估计,他们20分钟大约行多少千米?行10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他们20分钟大约行5千米,行10千米大约要用38分钟。4.一种彩带每米售价5元,购买2米、3米······各需要多少元?(1)把下表填写完整。(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彩带总价和长度所对应的点,再按顺序连接起来。10152025(3)购买彩带的总价和长度成正比例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4)根据图像判断,购买3.5米彩带需要多少元?成正比例。我是根据购买彩带的总价和长度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判断的。根据图像可知,购买3.5米彩带需要17.5元。5.一根弹簧挂上物体后长度会伸长,物体的质量与伸长的长度如下:(1)在图中描出物体的质量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所对应的点,再按顺序连接起来。(2)物体的质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挂上质量是5千克的物体,弹簧应伸长多少厘米?要使弹簧伸长4厘米,应挂上多少千克的物体?成正比例。因为2 :0.5=4,4 :1=4,6 :1.5=4,8 :2=4,10 :2.5=4……物体的质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弹簧应伸长1.25 cm。应挂上16 kg的物体。7.在梯形中,面积和哪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辨析:不能准确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①当高一定时,面积和梯形上、下底的和成正比例关系。 ②当上底和下底的和一定时,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关系。作 业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
1.正确判断正方体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8.下表中关于正方体的一些数量,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说明理由。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底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因为表面积÷底面积=6。
正方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关系,因为质量÷体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一定)。9.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车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乙车呢?
因为 =速度(一定),所以甲车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同理,乙车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2)如果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甲车速度: =90(千米/时)
乙车速度: =60(千米/时)
(90+60)×5=75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750千米。10.购买甲、乙两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价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两种练习本各买5本,分别需要多少元?
?
(2)从图上看,哪种练习本便宜些?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种练习本的单价是2元,乙种练习本的单价是1元。
甲种练习本:2×5=10(元)
乙种练习本:1×5=5(元)
答:两种练习本各买5本,分别需要10元和5元。
从图上看,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乙种练习本的总价少一些,所以乙种练习本便宜些。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