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苏教版6反比例的意义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下苏教版6反比例的意义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2-13 18:17:12

文档简介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互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认识了有关正比例的相关知识,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
(1)在下面关系式中,谁一定时,谁和谁成正比例?
a×b=c =c(a、b、c不为0)
(2)(出示表格)
表格1
数量/本 1 3 6 8 10 20 ……
总价/元 4 12 24 32 40 80 ……
表格2
单价/元 1.5 2 3 4 5 6 ……
总价/元 6 8 12 16 20 24 ……
表格3 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 1.5 2 3 4 5 6 ……
数量/本 ……
①请将表3填写完整。
②每张表格中两种量相关联吗?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③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
④每个表格中的两个量是不是都成正比例?
2、表格3中的两个量不成正比例,哪成什么比例呢?
二、探究新知
1.体验一 —— 教学例3。
(1)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表格3中的数据。
出示以下讨论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①表格3与表格2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② 你能找出表格3中的两个量变化的规律吗?这个乘积表示什么?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 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2)自学书本第65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谈话:和同学们刚才猜的结果一样吗?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板书: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3)引出课题。
(4)再次让学生根据板书,同桌间说说表中单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2.体验二 —— 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作适当板书:因为每天运水泥的数量×时间=总吨数(一定)所以每天运水泥的数量和时间成反比例。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说每天运水泥的数量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3.抽象表达反比例的意义。
(1)观察上面两个例子,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
①变化规律相同;
②乘积一定;
③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量等等。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乘积一定,它们就成反比例。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一定)提问:你能解释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吗?
(3)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4.你能举出一些反比例的例子吗?
教师解释:速度×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这里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看成:
原来速度:现在速度=现在时间:原来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5.观察下面两张表格,并回答问题。
(1)购买同一种笔记本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本 1 3 6 8
总价/元 4 12 24 32
(2)用同样的钱数购买不同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 2 3 4 5
数量/本 30 20 15 12
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各有什么规律?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如果购买笔记本的数量一定,笔记本的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
5.齿轮演示: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齿数和转数成反比例。
即:甲齿数×甲转数=乙齿数×乙转数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件46张PPT。 反比例的意义SJ 六年级下册 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1)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1.反比例的意义
2.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3用60元购买笔记本,购买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探究点 反比例的意义表中的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购买笔记本的数量随着单价的变化而变化。笔记本的单价越低,购买的本数越多;单价越高······1×60=60, 2×30=60 ····笔记本的总价不变。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当单价和数量的积总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 × y=k(一定)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小试牛刀生产240个零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如下表:(1)填写上表,说说工作时间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56(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120×2=240 80×3=240 60×4=240
48×5=240 40×6=240 ······探究点 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3)这个乘积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吗?答:这个乘积表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4)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乘反比例吗?为什么?答: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因为工作总量是一定的。1.糖果厂生产一批水果糖。把这些水果糖平均分装在若干个袋子里,每袋装的粒数和装的袋数如下表:小试牛刀(1)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每袋粒数和袋数的积,比较积的大小。12×500=6000 15×14=6000 20×300=6000
24×250=6000 30×200=6000 ······答:它们的积相等。(2)每袋装的粒数和袋数 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每袋糖果的粒数×装的袋数=糖果总量(一定)答: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乘反比例,因为糖果的总量是一定的。2.工地要运一批水泥,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乘反比例吗?为什么?72×1=72 36×2=72 24×3=72 18×4=72 12×6=72 ······每袋装的吨数×需要的天数=需要运的吨数(一定)答: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需要运的总吨数是一定的。1.填空。
(1)某电视厂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的台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小试牛刀①表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每天装配的台数(   ),则需要的天数(   )。每天装配的台数 需要的天数 增多减少②每天装配的台数和对应的需要的天数的乘积都是(   ),这个乘积表示(         )。③因为每天装配的台数和对应的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所以表中两种量成(    )关系。(2)如果xy=7.5,那么x和y成(    )比例关系。3600装配的这批电视机的总台数 反比例反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关系。 (  )
(2)一堆煤总量一定,用去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成反比例关系。 (  )
(3)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关系。
(  )
(4)3×5=15(一定),3和5成反比例关系。 (  )
× √ × ×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订阅《现代少年报》的总价一定,订阅的份数和报纸的单价。(2)用同一批纸装订成同样的作业本,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成反比例关系,因为份数×单价=总价(一定)。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每本的张数×装订的本数=这批纸的总张数(一定)。(3)发芽率一定,发芽种子数与试验种子数。不成反比例关系。因为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发芽率(一定)。4.某运输队运送一批物资,需一次全都运完,每辆车的载重量与所用辆数如下表。
?
?
?(1)表中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表中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写出表中给出的两种量中的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这些积一定吗?
(3)这个积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5×48=120 4×30=120 5×24=120
2×60=120 乘积都是120,积一定。这个积表示的意义是这批物资的总质量。(4)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每辆车的载重量×所用辆数=这批物资的总质量(一定),所以每辆车的载重量和所用辆数成反比例关系。5.填表。
(1)已知x和y成正比例关系,在下表的空格中填写合适的数。(2)下表中x和y成反比例关系,请在表格中填写合适的数。59.60.80.62538.42310546.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时间一定,织布的总米数和每小时织布的米数。
?
?(2)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成正比例关系,因为织布的总米数÷每小时织布的米数=时间(一定)。成反比例关系,因为分母×分数值=分子(一定)。(3)打同一份稿件,打字的速度和打字所用的时间。
(4)每根雪糕的价格一定,雪糕的销售额和销售量。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打字的速度×打字所用的时间=稿件的总字数(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因为雪糕的销售额÷销售量=每根雪糕的价格(一定)。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2)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归纳总结:1.装配一批计算机,装配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如下表:夯实基础装配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成反比例。因为40×40=1600,80×20=1600,100×16=1600,200×8=1600,400×4=1600……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乘积是一定的,并且工作效率随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们成反比例。2.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表示1厘米。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62435243(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成反比例。因为长方形的长(或宽)随着宽(或长)的变化而变化,且它们的积(面积)是一定的,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反比例。不成反比例。因为虽然长方形的长(或宽)随着宽(或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长与宽的积不是一定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与宽不成反比例。3.4.根据每个表中对应数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哪些量成反比例,哪些量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圆柱底面积与圆柱的高成反比例。
钢材体积与钢材质量成正比例。小明的年龄与小明的身高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圆的直径与圆的周长成正比例。5.下面的图像表示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1)看图填写下表。4080200160120240280(2)根据上面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3)在这幅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米?比例尺是1 :4000。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因为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定的。解:设两地的实际距离是x cm。6.四名同学都看了《我们爱科学》这本书。
(1)填写每人看完这本书需要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21830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成反比例。(2)照这样的速度看3天,它们各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把结果填在表中。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成正比吗?为什么?60120451353015018162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不成比例。因为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是和一定,而不是积或比值一定,所以它们不成比例。7.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为什么?(1)120名同学参加团体操表演,没排的人数和排数。
(2)小军每分钟浇树的棵树一定,浇树的时间和浇树总棵树。成反比例。因为每排的人数和排数的乘积(总人数)一定,所以它们成反比例。成正比例。因为浇树的时间和浇树总棵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3)用同样大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地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
(4)一个商场每天的营业时间一定,每天接待顾客的数量与营业额。
(5)购买商品的总价一定,商品的单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因为地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理由略。成反比例。因为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乘积(总价)一定,所以它们成反比例。8.在计算器上按下面的程序操作。把每次输入的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里。(1)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表示y和x之间的关系吗?(2)y和x成正比例吗?1428312416520624y=4x当x≠0时,y和x成正比例。因为y随x的变化而变化,并且y和x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y和x成正比例。易错辨析7.所铺正方形地面的面积一定时,每块方砖的边长和需要的块数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辨析:判断比例关系时,没有找准相应的量不成比例关系。因为边长×边长×块数=所铺正方形地面的面积。作 业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

1. 根据反比例关系求比
2. 根据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8.有甲、乙、丙三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当甲转3圈时,乙转5圈,丙转2圈,这三个齿轮的齿数比是多少?甲 ∶乙 ∶丙=10 ∶6 ∶15 9.甲、乙、丙、丁每人买一本《童话故事》,他们每天看的页数与看完这本书需要的天数情况如下:
(1)把下表补充完整。65(2)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3)已经看了4天,剩下的页数和已看的页数成反比例关系吗?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总页数(一定),所以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因为剩下的页数+已看的页数=总页数(一定),所以剩下的页数和已看的页数不成反比例关系。10.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杯子中,杯子的底面积和杯中水面的高度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底面积和水面高度成(   )比例关系。
(2)底面积是10cm2的杯子中,水面高度是(   )cm,底面积是30 cm2的杯子中,水面高度是(   )cm。
(3)估计一下,底面积是40cm2的杯子中,水面高度是(   )cm。反30107.5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