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四年级下册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1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四年级下册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11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3 21: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3张PPT。23 古 诗 三 首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渔歌子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田园风光乡


月作



卷解诗题 知作者
翁卷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诗风清苦。他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 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能诗,与徐玑(jī)、徐照、赵师秀并称“永嘉(jiā)四灵”。作品有《四岩集》、《苇碧轩集》。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做田园诗。自主学习10* 自由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多音字卷了j uàn (试卷)?j uǎn(卷尺) l iǎo(了不起 )le (好了 )我会写蚕桑cánsāng要求写工整、正确 2*鸿是江边鸟蚕是天下虫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蚕桑自主读书5* 读出节奏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山原是怎么样的?翠绿的山原绿的淋漓精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这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绵绵细雨……合作学习 理解诗意。 3+2+3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
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蹄叫,天空中
烟雨蒙蒙。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才   又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作者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到了,农民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桑蚕的事,又要插秧了。你从哪两个字可以看出农民农活繁忙呢?“才”“又”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这里体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诗歌大意采桑给桑“上山”收茧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江南农村初夏美景
总结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乡 村 四 月品读诗句3*巩固练习 5*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写了——、——、——、——四种景物。这句诗的意思是:——————————。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这两个字看出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这句诗的意思是:—————————。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我喜欢《乡村四月》中“——————”一句,因为———————————————。
小练笔5*乡村的四月是繁忙、紧张的,但是繁忙、紧张的背后隐藏着农家人民的幸福与喜悦;其实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样写着农家人的幸福,请看李万年先生的这幅作品,他真实的反映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用现代诗的形式写一段话吗?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王 维《山居秋瞑》、《田园乐》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再见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来背背?
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田 园 诗 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人的劳动为题材。
风格清新淳朴。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共有60首,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农民生活、描绘农村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提问导入 3*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词,并且思考诗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字、词,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习生字yúnjiáqīnɡtínɡdié耘蛱蜻蜓蝶耘田
耕耘蛱蝶蜻蜓蜻蜓蝴蝶蝶泳当dānɡ 当然 dànɡ 当真 解jiě 解开 xiè 解数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
些什么内容? 导入2*朗读的停顿节奏: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理解题目有感而发的兴致四时田园杂兴一年四季农村 四时田园杂兴指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
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
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
很多的感想。《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
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朗诵诗歌xìngjìyún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
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白天 除草 搓麻线 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不懂得,不会 做,从事靠近自主学习5* 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
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小组合作学习 5+5+5 理解词意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词语理解:
昼---白天。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童孙---幼童。
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结合想象诵读,注意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并试着和同桌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想一想◆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勤劳不怕苦可爱爱劳动天真好学 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
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的事,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品读5*
范成大的另一首田园诗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jiá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理 解读一读,想一想。诗句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颜色、形状、情态。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金灿灿的油菜花已经落去,显得稀稀疏疏。
这两句从正面写出了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无人走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后两句描写乡村的寂静,从侧面衬托了农村繁忙的劳动景象。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初夏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描写方法上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一首诗描绘了农民劳动的情景;第二首描绘了初夏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
从第一首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农村男女老少都热爱劳动,还充满了乐趣;第二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之乐。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
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
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 。 夏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5*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四时的诗句呢?请按春、夏、秋、冬各写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再见!渔歌子古诗诵读双基回顾 4*背诵前两首诗。要求流利、有感情。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 遍 山 原 白 满 川, 子 规 声 里 雨 如 烟。 乡 村 四 月 闲 人 少, 才 了 蚕 桑 又 插 田。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 【词简介】 词:文体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牌简介】◆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渔歌子》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渔歌子》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常见的词牌有:如梦令、忆江南、卜算子、浣溪沙、采桑子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
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太学”,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白

鳜 鱼桃 

借助拼音跟读诗歌,初步了解这首诗。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suoruo liluguisai 同学们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由读词】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九种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春雨垂钓图。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合作学习10+5+5 理解诗歌的含义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注释】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西南。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译文】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反复吟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还不回家呢?
【词句赏析】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句赏析】 “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的生活环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词句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思考:从本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乐趣?【词赏析】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5*。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唐 张松龄
乐 是 风 波 钓 是 闲,
草 堂 松 径 已 胜 攀。
太 湖 水, 洞 庭 山
狂 风 浪 起 且 须 还 。 浣溪沙
   宋 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为官期间,他关心人民疾苦,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却一次又一次的被贬职……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布置作业】 1、背诵《渔歌子》。2、做完相应的练习册。
3、同学们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