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任务单
一、大气的重要性
活动一: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这一层薄薄的大气对于地球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即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得怎样?
一:
二:
三:
四:
二、大气的分层
活动二: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层分成几层?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三、大气的保护
请你为保护大气层,提出合理的建议:嫦娥一号怎样奔向月宫(图)
奔月示意图
从地球到月球的平均直线距离是38万千米,嫦娥一号卫星飞向月球要走四段路。
第一段是发射段,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入绕地球飞行的大椭圆轨道。
第二段是调相轨道段,卫星和火箭分离后,依靠卫星上的推进系统使卫星绕地球做3次加速变轨,一次比一次飞得更远,越来越接近月球。
第三段使地—月转移轨道段,卫星调整飞行路线,准确飞向月球。
第四段是绕月轨道段,卫星接近月球时“刹车”,靠月球引力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
这四段路加起来,卫星的实际飞行距离将超过100万千米。大气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出示幻灯一|、播放音乐流星雨
引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吗?流星雨,对!据说流星会给人们带来好运,但对月亮来说却刚刚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先请大家来看一段月亮和地球的对话。
出示幻灯二、我们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来表演一下这段对话好吗?
有没有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看来同学们都想把机会留给别人,那只好由老师来点将了),还有没有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可以表演的更加出色。大家说两位同学表演的精采吗?精采,那还等什么,就给点掌声啊!接下来轮到大家动脑子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她呢?
因为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大气层的知识,出示幻灯三。
过渡:同学们周围有存在大气吗
有,但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老师今天带来了两样东西,一支针筒(别紧张,不是给你们打针)和一只塑料袋,你能利用塑料袋或针筒来证明大气的存在吗?请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问题2,哪些自然现象也能说明大气的存在?学生发言,出示幻灯5。
出示幻灯6、对于许多事物是可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办法总会有的。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可以点松明火把;连火把也没有,我们还可以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而对于大气就不同了,如果没有大气层,(假设我们有还能生存,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不同的景象。)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看看哪些同学说的最合情合理。(有道理,完全正确,这也想得到,太有才了,棒极了,对了)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是先回到现实中来吧!来做一下深呼吸,还好大气还在。
出示幻灯7、大家看图这就是我们地球上可亲可爱的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高度内,约等于地球半径的1/6,虽然大气层厚度比地球要薄的多,但大气层对人类非常重要。出示幻灯8。
出示幻灯9、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座山的名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对,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最新高度是多少?8844.43(这也知道,真了不起),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十年来,有十八个国家的人员去攀登过这座高山,他们把攀上顶峰做为自己最高的荣耀和一生的梦想,但事与愿为,大多都是无功而还,有的登不了一半就回来了,有的还缺胳膊断腿的回来,有的甚至还长眠于山上,我就不懂为什么攀上顶峰就这么难呢?越到上面空气越稀薄,气温越低。对,那么老师想问,“越高气温越低”,整个大气层都是这样分布的吗?为了了解事实的真象,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用探空气球为我们描绘出来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
出示幻灯10、请你仔细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有规律吗?找一找:海拔12千米的地方大气温度大约是多少?找一找:大气温度最低的地方在哪?是多少?说一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大如何变化?补充: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为-84℃~2500℃之间。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组讨论.大家同意吗?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你想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如下表。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
出示幻灯11、出示图2-2让学生看看科学家划分的层次和大家所划分的层次是不是有所出入,事实上科学家们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分成五层.(课件展示:大气分层图)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暧层,外层,在外层距地表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的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大气分层及每层的特征.
出示幻灯12、看完视频的介绍,结合这张图你对这五层中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对大气层的的利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分组谈谈)依次由下往上说,说到中间层时,补充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的流星就在这一层然尽,使我们的地球免受流星撞击的危险。还有没有哪位同学从课外得知的知识和大家共享。“嫦娥工程”简介
嫦娥奔月四项科学目标
一是绘制完整的三维月球地图,这项任务将由CCD相机和激光高度计联合完成。
二是进行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的探测,这项任务将由γ/X射线谱仪联合完成。
三是进行月壤的探测,这项任务将通过微波探测仪来完成。
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将由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联合完成。
嫦娥计划五项工程目标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探月计划三个阶段
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绕: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这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目标,这一工程有望在三年左右得以实现。就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以获取月球的三维立体图像等。
落:探月二期工程。在实现“绕”的基础上,再过三至五年时间实施‘落’,就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勘察。
回:探月三期工程。就是不仅向月球发射软着陆器,而且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世界探月大事记
1958-1976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972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1990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器。
1998美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今年发射“破冰者”探测器。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顺利升空。
2004年2月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
2005年印度计划独立发射小型无人月球卫星。
2007年9月14日日本发射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
2008年印度计划向月球发射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月球飞船一号”。(共29张PPT)
月球和地球的对话:
月球:地球大哥这几年过的好吗?
地球:呵呵还算可以吧,这些年人类一直在提倡保护我呢! 你怎么样啊?
月球:甭提了,三天两头被石头砸,真想不懂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呜呜呜……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1节 大气层
1、大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来证明大气的存在吗?
2、哪些自然现象也能说明大气的存在?
大气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如果 没有大气,
地球会……
一、大气的重要性
保护地球,如避免小天体的撞击
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如氧气、二氧化碳)
地球生物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水蒸气能成云致雨(固体杂质)
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
……
大气
地球
一、大气的重要性
1000Km
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片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2005年,共有十八个国家的人员攀登珠峰,2005年5月22日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2005年10月9日测绘局公布珠峰的岩面海拔高度应该为8844.43米.
1.珠穆朗玛峰峰顶是冰天雪地,山脚却是草木欣荣,你觉得温度与高度之间有何关系
2.如果山的高度能达到10千米、100千米,大气的温度变化情况还是这样吗?
0
12
55
85
高度/千米
-100 -80 -60 -20 0 20 50 温度/ C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有规律吗?
读图: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如下表。
层序 高度km 温度分布特点
找一找:
海拔12千米的地方大气温度大约是多少?
找一找:
大气温度最低的地方在哪?是多少?
说一说: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大如何变化?
1 0~12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2 12~55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
3 55~85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4 85~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外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
大气分层.rmvb
8~17千米
55千米
85千米
500千米
【思考】宇航员穿的宇航服和神舟号、嫦娥一号卫星的颜色是什么?其中有什么科学根据?
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这层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思考】
杨利伟飞天,由地表向上(高度343公里) ,依次经过了哪几层大气?
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气温怎么变?
地球上空20千米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家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最近美国宇 航局公布的一份观测资料让人吃惊,全球的臭氧含量己减少了3%。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007年05月18日时报综合报道印尼此前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境内总共有17504座大小岛屿 , 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将上升,印尼境内数百座岛屿面临消失的危险。今年1月份,印尼环境部长拉马就表示,如果海平面持续上升,印尼到2030年的时候将会失去约2000座岛屿。
做为新世纪,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大气层,提出哪些建议呢?
苏东坡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试一试:
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会在地球上存在的是( )
A 遍地的阳光 B 细雨绵绵 C 绵延的长江
D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E 动听的音乐 F 火山地震
G 雷电交加 H 蓝天白云 I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巩固一下
1、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大气层名称。
2、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降的是____和_____。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C
B
地球辐射带
根据空间探测资料发现,在大气圈 外侧,环绕着运动着的高能带电粒子带, 这个带电粒子带被约束在地球磁层之中,沿着磁力线作螺旋运动,同时不断地辐射出电磁波,辐射带因此而得名。辐射带又分为内辐射带、外辐射带和第三辐射带。内辐射带约离地面一千公里,厚约五千公里,带内为一千万到一亿电子伏特的高能质子。外辐射带离地面约一万二千公里,厚约六千公里,截面和内辐射带一样都呈新月形,带内电子能量为1兆电子伏特。第三辐射带离地面五万公里,带内电子能量较低。这些辐射带和磁层一样,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各种宇宙射线和带电粒子的袭击。这个带是美国物理学家范·艾伦测定的,所以也叫范·艾伦辐射带。
月球表面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