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医药高新区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根据拼音写出括号处相应的词语。
(1)辽宁舰官兵xián shú 地操纵着航空母舰。
(2)发动机的páo xiào 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 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哧”地插入碧波之中。
2.(2分)年级开展“走近苏东坡”主题活动,请你完成4﹣5题的两个与活动有关的任务。
第一组同学要为主题活动写开场白。请你帮他们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入三处方框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①“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种人生态度,淡享幸福生活②品苏东坡的词,我们能感受到“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乐观豁达,也能感受到③持节云中,何处遣冯唐”的家国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仅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也唤醒我们对大自然应有的礼敬.
B.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C.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并讲话,希望大家注重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D.在许多青少年观看了电影《疯狂动物城》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8分)默写:
① ,阴阳割昏晓。
②《登幽州台歌》中“ , ”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 。
⑤《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5.(6分)名著阅读。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是英国作家 的名著《 》,这段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 (概括精神品质、性格。)
6.(8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班级拟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综合组从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摘引的内容,请你提取信息,说说除了茶的文化交流功能外,茶的特点还有:
①
②
③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2)故事组拟讲述一个“茶杯禅理”的故事,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问禅,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茶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惊诧:“师父,茶满了,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禅师回答:“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为你说禅?”
(3)板报组拟用丰子恺的一幅画,请你从下面四句诗中选取最合适的一项作为题画诗。
A.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B.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C.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 D.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评卷人
得 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7.(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14分)王育①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③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④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⑤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⑥,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②豕(shǐ):猪。 ③以:用来。④截断水杨树枝条。⑤鬻(yù):卖。⑥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育常有暇拾薪 暇: ②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嘉:
(3)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
9.(1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贾 彬
①2016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得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国现代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完美。
⑧所以说,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选自《科技日报》)
(1)第①段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有何作用?
(2)下列句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第④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中国水墨动画美在哪里?请通读全文后加以概括。
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同执着前行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和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定执着。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干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兰画家梵高,其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⑤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名言中,不适合用来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C.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D.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11.(20分)
高贵的“伪证”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的问道,想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作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道,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 多丽丝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 → →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2)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结合上下文,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②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4)谈谈你对标题 “高贵的‘伪证’”的理解。
评卷人
得 分
三、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碧海青天,广原大漠;朝露翠林,残阳古道;高楼林立,野村山居;车水马龙,孤云闲鹤……只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处处都能见到最美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这一道美丽的风景”为题,创作一篇写景文章。
要求:(1)结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和校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医药高新区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根据拼音写出括号处相应的词语。
(1)辽宁舰官兵xián shú 娴熟 地操纵着航空母舰。
(2)发动机的páo xiào 咆哮 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 眼花缭乱 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哧”地插入碧波之中。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拼音写汉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解答】(1)“xián shú”对应词语是“娴熟”,注意不要写错.
(2)“páo xiào”对应词语是“咆哮”,注意不要写错.
(3)“cuī kū lā xiǔ”对应词语是“摧枯拉朽”,注意不要写错.
(4)“yǎn huā liáo luàn”对应词语是“眼花缭乱”,注意不要写错.
答案:
(1)娴熟
(2)咆哮
(3)摧枯拉朽
(4)眼花缭乱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认读练习和理解运用.
2.(2分)年级开展“走近苏东坡”主题活动,请你完成4﹣5题的两个与活动有关的任务。
第一组同学要为主题活动写开场白。请你帮他们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入三处方框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①“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种人生态度,淡享幸福生活②品苏东坡的词,我们能感受到“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乐观豁达,也能感受到③持节云中,何处遣冯唐”的家国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考点】56: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引号、书名号、省略号、顿号是考试的重点.
【解答】A.①处应该是分号②处应该是句号.因为下文是读苏东坡的词的感受.
B.③后面不能用冒号
C.③后面不能用冒号
D.正确
答案:D
【点评】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仅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也唤醒我们对大自然应有的礼敬.
B.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C.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并讲话,希望大家注重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D.在许多青少年观看了电影《疯狂动物城》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前后不是不一致,去掉“能不能”;
C.语序不当,改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D.缺少主语,去掉“在…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4.(8分)默写:
①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②《登幽州台歌》中“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⑤《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①造化钟神秀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缘”的书写)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意“擞”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5.(6分)名著阅读。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是英国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的名著《 简.爱 》,这段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 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有尊严,对爱情忠贞不渝 (概括精神品质、性格。)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即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应能够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典型事件做梳理,并能用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解答】这段文字可以说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高潮之一,简?爱的一番话可以看作是她追求平等、真挚的爱情的宣言,文字中简?爱伤心恼怒,而又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答案: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女主人公性格: 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有尊严,对爱情忠贞不渝等.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中故事情节识记,我们要在平时认真阅读名著,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解答.
6.(8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班级拟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综合组从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摘引的内容,请你提取信息,说说除了茶的文化交流功能外,茶的特点还有:
① 茶有药用价值
② 茶作为可口的饮品
③ 茶能助人感悟人生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2)故事组拟讲述一个“茶杯禅理”的故事,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问禅,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茶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惊诧:“师父,茶满了,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禅师回答:“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为你说禅?”
(3)板报组拟用丰子恺的一幅画,请你从下面四句诗中选取最合适的一项作为题画诗。 C
A.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B.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C.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 D.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此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材料概括的考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对于图片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1)此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材料概括的考察.
题概括类的题注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点,茶有药用价值;茶作为可口的饮品容易概括出来,但是“茶能助人感悟人生”这一点有难度;
(2)此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重点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着重从故事中的语言上可以品析出来,任选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此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图片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是看所给诗句与图片的联系程度,图片上是个人拿着蒲扇在小灶前、灯下煮茶,这该是多么清新雅致的事情了.
答案:
(1)1茶有药用价值.2茶作为可口的饮品.3茶能助人感悟人生.(6分)
(2)1心中有自己的成见,就听不进别人的真言.和别人交流,多数人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结果除了自己的声音以外,什么也听不到.2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3自满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言之有理即可)(3分)
(3)C(2分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60分)
7.(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考点】EO:羁旅诗.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本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A句“次”字不是游览的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故A 是错误的.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名句的鉴赏.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告诉人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为:
(1)A
(2)从炼字角度赏析:“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词鉴赏题时,要把握住诗词中的意象,从意象入手,结合时代背景,知人论世赏析.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8.(14分)王育①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③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④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⑤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⑥,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②豕(shǐ):猪。 ③以:用来。④截断水杨树枝条。⑤鬻(yù):卖。⑥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育常有暇拾薪 暇: 空闲 ②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嘉: 赞赏
(3)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
【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句意为:供给他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根据句意,句子划为: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句意为: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暇:空闲;
②句意为: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嘉:赞赏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王育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答案:
(1)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暇:空闲;嘉:赞赏
(3)①他请人给他抄书,解决了买书的困难;②他折枝当笔,解决了买笔的困难;③他日夜苦读,奋发学习,最终取得成功.
【点评】文言实词“亡”的用法:
wáng
(1)<动>逃跑.《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
(2)<动>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
(3)<动>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
(4)<动>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
(5)<动>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
wú
(1)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9.(1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贾 彬
①2016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得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国现代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完美。
⑧所以说,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选自《科技日报》)
(1)第①段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有何作用?
(2)下列句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第④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中国水墨动画美在哪里?请通读全文后加以概括。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本文的题目.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段到第五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第六段到第七段介绍我国水墨动画的发展过程.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段的作用.说明文的首段常有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的第一段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引出说明对象,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为了说明的更加严密和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多表示范围的限制,表示并不是全部,还有其他的艺术境界,如果去掉,就成了唯一的,与事实不相符.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第四段主要列举动画片《牧笛》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中国水墨动画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三段中的“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第七段中的“叙事更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完美.“可以作答.
答案:
(1)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2)不能去掉,“多”意思是“大多”,是限制性词语,用在句中表示中国水墨画多数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艺术境界;如果去掉,就变成只有这一种境界了,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通过列举动画片《牧笛》,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中国水墨动画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4)意境虚实相生,叙事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强,音画效果完美.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同执着前行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和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定执着。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干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兰画家梵高,其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⑤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名言中,不适合用来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B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C.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D.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要根据议论文的知识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特点,概括中心论点;提炼议论文信息和补充论据能力.提炼文章信息时,要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把握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内容来分析即可;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对于补充论据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阅读面,尤其要提醒学生多读书.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得能力.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中心论点是以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2)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划线句举了宋濂的例子,是举例论证,作用在于“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具有恒心,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表现的中心含义是“积累”.故B项不能作为论据.
答案:
(1)人生路上遇到考验和磨难时(2分),我们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或:我们要坚定执着),才能获得成功(2分).(照抄首段第一句或第二句的只得2分)
(2)举例论证(2分).举宋濂克服艰难,执着坚持,勤奋求学,终有所成的事例(1分),具体论证了“同执着同行,照亮求学之路”的分论点(1分),进而有力地证明全文的中心论点(1分).
(3)B
【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1.(20分)
高贵的“伪证”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的问道,想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作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道,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多丽丝收到传票 → 多丽丝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 → 多丽丝到法庭作“伪证”. →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2)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结合上下文,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②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4)谈谈你对标题 “高贵的‘伪证’”的理解。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身为小学校长的多丽丝,为了一对苦难母女的前途在法庭上以一颗高贵的灵魂来作“伪证”的事,表现了法律是公正的,但面对苦难的家庭,苦难者的人生,是可以为世人所理解,所称颂的.
【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2)本题考查文章线索的判定与作用分析.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从结构上看,小说中反复出现“黑痣”,起到了贯穿全文情节的作用;在内容上,以“黑痣”来暗示母女之间的关系,为结尾处庭长的喃喃自语作铺垫,表现多丽丝的“伪证”很容易被人看出,但这种高贵的证词又是众人所赞许的.
(3)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找准赏析的角度,一般可从词语、修辞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
①这句话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妇人看到多丽丝时内心了惊慌和担心,与后文多丽丝作“伪证”后激动的表情形成对比,突出了多丽丝证词的重要性,侧面烘托了多丽丝灵魂的高贵.
②这句话是对法官的动作描写,写他在多丽丝说出“假证词”后对多丽丝的注视,结合末段他的自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注视,表现了他对多丽丝做“假证”的行为表示肯定与崇敬.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伪证”指的是多丽丝明知被告安迪是毒贩的女儿,但却就她不认识这两个女子;“高贵”指的是多丽丝这么做表现出的精神高尚.二者的角度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答案:
(1)多丽丝收到传票(法院传唤多丽丝到法庭作证);多丽丝到法庭作“伪证”.
(2)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①神态描写.写出了妇人看到多丽丝时内心了惊慌和担心,与后文多丽丝作“伪证”后激动的表情形成对比,突出了多丽丝证词的重要性,侧面烘托了多丽丝灵魂的高贵.(2分).
②动作描写. “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高贵”的本义是人的心灵境界高尚尊贵
(4)“伪证”指“故意作虚假证明”,文中指多丽丝在法庭上所说的证词与事实不符.“高贵的‘伪证’”指多丽丝为了安迪的前途,为了安迪更好的成长而不惜作“伪证”的美好而善良的考虑,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
【点评】本阅读第(3)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表达效果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三、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碧海青天,广原大漠;朝露翠林,残阳古道;高楼林立,野村山居;车水马龙,孤云闲鹤……只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处处都能见到最美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这一道美丽的风景”为题,创作一篇写景文章。
要求:(1)结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和校名。
【考点】L1:命题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题目中的“风景”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美好、高雅、感人,是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或是一种值得倾诉的情愫,例如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高尚的涵养,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大爱的胸襟,等等.“一道”这一数量词也要注意,它给出了数量上的限制,如果你的文章只是罗列没有内在联系的几道风景线,又没有把这几道风景线收拢并归于一道的升华文字,那你就会进入偏题的误区.
【构思指导】构思角度大体有三种:以实为主,由实而虚;以虚为主,逐步深化;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例如你写游黄山,只写黄山四奇,那就很可能流于一般化了;但如果你有关黄山旅游区清洁工是美容师方面的感悟,能将自然美与心灵美揉合在一起写,那文章就容易进入灵魂,亮出新意.如果你写虚实结合的散文,散开时人与事不止一个,那你必须形散神聚,收口时必须归结到体现主题升华的一点.
【文体选择】在体裁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解答】【例文】
这一道美丽的风景
母亲下岗了.那天,我回到家,屋子很暗.母亲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发呆.
“妈,不舒服吗?”我放下书包,想去倒开水.母亲拉住我,让我坐在她身边:“你…将来想上大学吗?”“什么呀?”我感到惊讶,“想呀,您不是说将来竞争激烈吗?”母亲勉强地笑了笑,说道:“妈就盼你有出息.”
又是一个周末,我早早回到家,却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便问一旁剥豆的邻居大妈:“大妈,看到我妈了吗?她不是不上班了呀!”大妈一脸疑惑:“你不知道?你妈下岗后托我替她在菜场里找了份临时工,就在拐角…”我不等大妈说完,就早飞奔出去,穿过弄堂,越过菜场,到拐角处,我怔住了…
母亲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工作服,正弯着腰洗鱼,血污的手麻利地干着,额前一绺干枯而又焦黄的头发随风飘拂.突然,母亲微微咳嗽起来,伛偻着身子,好一会儿,母亲才直起腰,捶捶胸,敲敲背,一切我都明白了.我和母亲的目光相遇,她尴尬地笑了,而我却流出了眼泪.
我走近母亲身边,抚摸着那双冰凉而又粗糙的手说:“妈,别干了,我…不想再上学了!”母亲吃了一惊,嗫嚅着,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她陪我离开柜台,喃喃地说:“妈虽然辛苦些,但总比闲在家里好得多…妈妈再苦再累,也得供你上学…”夕阳照在她那布满皱纹的瘦瘦的脸上,我这才发现,妈妈已经老了:干枯而焦黄的头发中增添了缕缕银丝!我真想扑到他的怀里大哭一场.妈妈直了腰说:“早点回家做功课吧.”然后拎着铅桶向冰箱走去.她把鱼放进桶中,然后倒在柜上.她个子不高,自然十分费力,她踮起脚,努力抬高桶,仍没成功,她搬来一个木箱垫在脚下,身体向左倾,借助右膝盖才把铅桶拎起.我想帮她一把,她却说:“不要你帮,手都弄脏了.”我禁不住母亲的督促,只得往回走.
西下的太阳照在街道和菜场上,金光灿烂.在弄堂口,我转过身去,看着母亲,我的眼前再次呈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母亲穿着工作服,拎着铅桶把鱼倒在柜台上,踮起脚,踮起脚…
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点评】这篇作文,作者能够紧紧抓住母亲的一个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谓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在具体刻画这个动作的同时,考生又辅之以语言和外貌的描写,从而使一个下岗母亲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