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课后练习及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课后练习及答案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2-16 11: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强课后练习
题一: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
B.未接触的两个物体表面之间也可以产生压力
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题二:关于压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
B.压力属于弹力,它的产生一定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要有挤压作用
C.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压力就是重力
题三: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题四:利用一支尖头铅笔(如图所示),现场体验“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控制变量”广泛用于物理实验中,请简述此项实验控制变量的具体做法:_______。
(2)实验得到的结论:_______。

题五: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所以物体越重,压力越大
B.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所以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但是绝对不可能大于物体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所以压力的方向可以是水平的
题六: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无法确定
题七:为了使新买的药膏易于扎破金属膜的封口,厂家在盖子的顶部做有尖刺,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减小_______,增大_______的知识。
题八: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在盲道上行走,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_______减小了,从而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压强,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是通过_______来_______对地面的压强的。
题九: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B. 蚊子的口器
C.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
题十: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图钉帽 B. 螺丝钉上的垫圈
C. 压路机上的碾子 D.人脚下的滑雪板
题十一:韩若琳同学在万德龙超市里买了较多的东西,售货员用一个大塑料袋给他装好,但他走出超市没多远,塑料袋把手勒得很痛,下列做法不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是( )
A.另一只手向上拖塑料袋
B.将塑料袋的提手处展开使其变宽
C.在袋子提手处垫一块毛巾
D.将塑料袋的提手处合拢,使其成线状
题十二:红军过草地时,遇到沼泽地,正常行走不能通过(要下陷)时,只能躺下滚过去,他们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
答案:减小压强
详解:在沼泽里,人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躺下增大了人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了人对地面的压强,不易陷下去。
题十三: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题十四:第31届里约奧运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首次在南美洲举行。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和处事的方式。图中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题十五:人从沙滩上走过,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但从草地上走过,脚印却并不明显,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经过讨论提出了如下四个科学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为什么脚印有时候深有时候浅?
B.脚印的深浅与哪些因素有关?
C.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题十六:如图所示,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板,两个手指感受不同。以下是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四个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两个手指感受为什么不相同呢?
B.两个手指感受与哪些因素有关?
C.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什么关系?
D.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压强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C
详解: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造成的,因此不接触的两个物体的表面不会产生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故ABD错误。故选C.
题二:AB
详解:A、压力的受力物是受压物体,所以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故A正确;
B、压力属于弹力,压力是由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挤压而产生的,故B正确;
C、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其他情况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压力是物体对接触面施加的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所以不是一个力,故D错误。故选AB.
题三:(1)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D、E;E、F;(3)正确;(4)增加受力面积;减少受力面积
详解:(1)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
(2)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应选择图D、E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应该通过图中的E、F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由图D、E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由图E、F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可知,小丽的结论是正确的。
(4)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增加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题四:(1)把铅笔放在两个手指之间,用力挤压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详解:(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在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把铅笔放在两个手指之间,用力挤压,此时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侧手指所受的压力也是相同的。
(2)把铅笔的尾部和尖部顶在两个手指中间,尖部手指的凹陷程度大,尾部手指的凹陷程度小。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题五:D
详解: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是地球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受到的力,所以压力不是重力,物体的重力大,压力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压在竖直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不是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的,所以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
C、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压力可以大于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故C错误;
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所以若是对水平物体的竖直面上有压力时,压力的方向是水平的,故D正确。故选D.
题六:A
详解: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故A正确、C错;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故B错;故选A.
题七:受力面积;压强
详解:在盖子的顶部做有尖刺,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题八:接触面积;增大;增大压力;增大
详解: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脚对地面的压强,所以人在盲道上行走,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的。
题九:B
详解:A、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蚊子的口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B.
题十:C
详解:A、图钉帽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螺丝钉上的垫圈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较大,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C正确;
D、人脚下的滑雪板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故选C.
题十一:D
详解: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说明塑料袋对手的压强很大,解决的方法是设法减小压强。
A、另一只手向上拖塑料袋,可减小物体对手的压力,在接触面积不变时可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将塑料袋的提手处展开使其变宽,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在袋子提手处垫一块毛巾,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压强。故C符合题意;
D、将塑料袋的提手处合拢,使其成线状,减小了受力面积,这样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压强,手会感到更疼。故D不合题意。
题十二:减小压强
详解:在沼泽里,人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躺下增大了人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了人对地面的压强,不易陷下去。
题十三:A
详解:人在走路与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等于自身重力),人站立在地面时双脚着地,受力面积等于两只脚的面积大小,人在走路时单脚着地,受力面积等于一只脚的面积大小,由于受力面积不相等,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相等。由上述可知选项B、C、D都不正确。故选A.
题十四:B
详解:由压强公式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由图示可知B图中受力面积最小,所以压强最大。故选B.
题十五:C
详解:(1)“为什么脚印有时候深有时候浅?”、“脚印的深浅与哪些因素有关?”两个问题,即使没有经过物理学习的人,根据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也能提出的问题,属于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
(2)“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中提炼出科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具探究性、可操作性;
(3)“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是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后提出的概念,因此这个问题不合理。故选C.
题十六:D
详解:A、“两个手指感受为什么不相同呢?”即使没有经过物理学习的人,根据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也能提出的问题,属于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
B、“两个手指感受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指压强,“压强”是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后提出的概念,因此这个问题不合理;
C、“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什么关系?”,此时的压力是相同的,不能探究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什么关系,因此这个问题不合理;
D、食指和拇指受到的压力相同,食指的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感到疼;拇指的受力面积大,受到的压强小,疼痛感觉小。因此可以探究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提问是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中提炼出科学问题,更具探究性、可操作性,故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