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测评(A)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每到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右图是国庆时在天安门现场拍摄的国旗班升旗时的照片,每位战士站立不动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
A.70 N,103 Pa B.70 N,104 Pa
C.700 N,104 Pa D.700 N,106 Pa
2.第31届里约奧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和处事的方式。图中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4.
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减小的是( )
A.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放入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5.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下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
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
6.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就会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
A.瓶口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中
B.瓶内气体把鸡蛋吸入瓶中
C.瓶内空气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D.鸡蛋受重力作用
7.医生为了给患者输液,用网兜把药瓶倒挂在支架上,瓶口插有输液管和空气管,如图所示。输液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可将药瓶适当地升高
B.瓶内药液对瓶盖的压强越来越大
C.瓶内上方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
D.空气管中的空气与药液接触处的压强小于大气压
8.
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水、盐水和酒精。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裱嗡?>袼?>窬凭?)(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C.甲杯是盐水,乙杯是酒精
D.乙杯是水,丙杯是酒精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8分)
9.
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棱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 (用m、a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 ,压强之比p甲∶p乙= 。?
10.
如图所示,潜水员下潜到海水中不同深度,需要使用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说明 ;图中橡胶潜水服能承受的海水压强约为 Pa。?
11.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火焰很快熄灭,盘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对盘子产生的压强将 。?
三、简答题(10分)
12.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这主要是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请解释其中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0分,共20分)
1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
(3)分析比较图中甲、乙、丙三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14.夏天,小明的妈妈为了躲避热辣的阳光,自行车的前把上安装了遮阳伞,可自从安装了这把伞后,妈妈骑车时总感觉车把像被人向上提起,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制作了一个模型,并把它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各挂一只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然后用电吹风对着模型吹气,结果发现:上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小,下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大。
(1)经过实验,小明认为模型上方的空气流速 下方的空气流速;模型上方的大气压强 下方的大气压强。?
(2)小明根据自己的实验给妈妈解释了为什么骑车时感觉车把被向上提起,小明的解释是?
?
?
。?
五、计算题(10分)
15.小倩同学提了11 kg的水给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 kg,桶的底面积是5×10-2 m2(桶的厚度不计),桶中水深h为20 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 0.8×10-3 m2。(g取10 N/kg)求:
(1)水对桶底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大?
(2)提水时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
第九章测评(A)
1.C 解析 每位战士的质量大约为70 kg,每只鞋的鞋底面积大约为250 cm2,对地面的压力F=mg=70 kg×10 N/kg=700 N,对地面的压强p==1.4×104 Pa,故选C。
2.B 解析 由压强公式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由题图可知B图中受力面积最小,所以压强最大。故选B。
3.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并且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所以选项A、B、D错误;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故选项C正确。
4.C 解析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液体的密度变小,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面任意转动一个角度,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选C。
5.A 解析 当上游阀门A打开时,闸室就和上游水道底部相连通,所以构成了连通器。对于连通器而言,水面保持静止时,相同深度的压强是相等的,则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也是相等的。
6.C 解析 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瓶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鸡蛋就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逐渐被推入瓶内。
7.A
8.B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三杯子中液体的深度关系为h甲>h丙>h乙,因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所以,由p=?gh的变形式?=可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褚ò>癖?>窦×,因为裱嗡?>袼?>窬凭?,所以,甲是酒精,乙是盐水,丙是水,故选B。
9.解析 本题考查密度和压强的有关知识。金属块的密度?=。甲、乙两种方式均为6个相同的金属块,则总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由于放置方式不同,底面积不同,则压强之比。
答案 1∶1 2∶3
10.解析 据题图可知,潜水员下潜到海水中不同深度,需要使用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题图可知,此潜水员最大潜水深度是200 m,故橡胶潜水服能承受的海水压强约为p=?gh=1 000 kg/m3×10 N/kg×200 m=2×106 Pa。
答案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106
11.解析 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当把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内部缺少氧气会熄灭,里面的大气压较小,盘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进入杯中,使杯子内部的液柱上升,盘子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答案 大气压 增大
12.解析 本题利用气流偏导器的下凸上平改变其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使得偏导器上下两方的气压变为下小上大,以至于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随之增大,提高了车轮的抓地性能。
答案 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凸起,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而流过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随之增大,提高了车轮的抓地性能。
13.解析 (1)由题图可知,实验时是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大小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的。(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探究时需使用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该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故应选用甲、丁两次实验。(3)比较图中甲、乙、丙三次实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时,海绵的形变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答案 (1)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绵的凹陷程度) (2)甲、丁 (3)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4.解析 模型上方是曲面,下方是直面,当用电吹风对着模型吹气时,模型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则模型上方的大气压强小于下方的大气压强,所以上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小,下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大;伞的形状与模型一样,当小明的妈妈骑车时,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因此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所以感觉车把像被人向上提起。
答案 (1)大于 小于 (2)骑车时,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因此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15.解析 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的计算。
(1)水桶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gh=1.0×103 kg/m3×10 N/kg×0.2 m=2 000 Pa。水桶底受到的压力为F=pS1=2 000 Pa×5×10-2 m2=100 N。
(2)手受到的压力等于水及水桶的重力F'=mg=(11 kg+1 kg)×10 N/kg=120 N。手受到的压强为p手==1.5×105 Pa。
答案 (1)100 N 2 000 Pa (2)1.5×105 Pa
第九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3.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
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已知水的密度袼?=1.0×103 kg/m3,酒精的密度窬凭?=0.8×103 kg/m3,则A、B两点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 B.pA
C.pA=pB D.无法确定
5.
(多选)右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6.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之比为( )
A.8∶1 B.4∶3 C.4∶1 D.1∶2
7.下述事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的是( )
A.树上的苹果掉落地面
B.老鹰在空中滑翔
C.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
D.用手拍打桌面时手感觉疼
8.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 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
9.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德州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小明对小慧说:“我的体重是50 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 cm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g取 10 N/kg)。”?
10.
“烟花三月下扬州”,小明游东关街时购买了如图所示的扬州三把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发现刀刃都很薄,这是为了 ,手握位置都凹凸不平,这又是为了 。?
11.在水杯中加半杯水,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深度,用嘴吹气,使水下冒气泡,深度越深,吹气越难,这种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用吸管可以将杯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的作用。?
三、实验题(每题10分,共30分)
1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的。?
(2)分析比较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3)分析比较图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
。?
13.下图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
(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 。 ?
14.
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瘛⒏叨è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物体
底面积
S/cm2
高度
h/cm
海绵被压
下深度/cm
1
合金甲
圆柱体A
10
5
0.5
2
合金甲
圆柱体B
10
10
1
3
合金甲
圆柱体C
20
10
1
4
合金乙
圆柱体A
10
5
1.5
5
合金乙
圆柱体B
10
10
3
6
合金乙
圆柱体C
20
10
3
(1)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有关。?
(2)分析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3)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4)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 。该推导出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四、计算题(14分)
15.将2 kg水倒入底面积为0.02 m2的容器中,水深30 cm,容器重力为2 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g取9.8 N/kg)求:
(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第九章测评(B)
1.C 解析 冰鞋上装有冰刀、飞镖的箭头很尖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选项A和B错误;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对地面压强,选项C正确;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对路面的压力很大,可增大对路面的压强,选项D错误。
2.C
3.A 解析 因为快速行驶的汽车使得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马路两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两边的气压大于马路中央的气压,树叶向马路中央运动。故选A。
4.B 解析 由题图可知,A、B两点的液面在同一直线上,分析可知,A、B两点所在液面上方的所装液体,水的重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容器为相同的圆柱形,根据p=可知,pA5.AD 解析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玻璃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就不变,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D。
6.A 解析 由题图可知,?A==8 g/cm3,?B==1 g/cm3;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gh,即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A∶?B=8∶1,故正确的选项是A。
7.B 解析 树上的苹果掉落地面是由于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老鹰在空中滑翔时,因为翅膀上方空气流速更大,上方压强变小,下方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是由于人具有惯性,故C错误;用手拍打桌面时手感觉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错误。
8.B 解析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以上实验过程都是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不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故正确的选项是B。
9.解析 人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
F=G=mg=50 kg×10 N/kg=500 N
人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强
p==2.5×104 Pa。
答案 500 2.5×104
10.解析 刀刃都很薄,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手握位置都凹凸不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答案 增大压强 增大摩擦
11.解析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的深度,水越深,吹气越难。吸饮料时,吸管内空气变少,气压变小,饮料液面的气压大于吸管中的气压,所以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中。
答案 增大 大气压
12.解析 实验中是利用砖块在海绵上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因为海绵受力后形状容易改变,通过其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图乙与图丙实验中砖对海绵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图乙、丁中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而压力不等,压力较大的丁图中海绵凹陷得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答案 (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乙和丁
(4)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13.解析 (1)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深度,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答案 (1)越大 (2)相等 (3)深度 (4)高度差变大
14.解析 (1)分析实验1、2或4、5,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高度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
(2)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要求圆柱体的密度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也相同,而底面积必须不同,故序号2、3或5、6符合要求。
(3)在探究多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还利用转换法——用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已知合金的密度为?,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由压强的公式推导过程为p==?gh。从推导过程可以看出p=?gh这一公式只适用于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柱状物体,不能应用于其他类固体(如质量分布不均匀,非柱体物体等)的压强的计算。
答案 (1)高度 (2)2、3或5、6 (3)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4)p=?gh 不能
15.解析 (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1=?gh=1.0×103 kg/m3×9.8 N/kg×0.3 m=2.94×103 P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1=p1S=2.94×103 Pa×0.02 m2=58.8 N。(2)水的重力G1=mg=2 kg×9.8 N/kg=19.6 N;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G1+G2=19.6 N+2 N=21.6 N。(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1 080 Pa。
答案 (1)58.8 N (2)21.6 N (3)1 08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