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动植物的本质区别: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即光合作用)动物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营养方式不同营养方式——自养营养方式——异养布满细菌细菌大多数不含叶绿素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约2000多种,分布极其广泛。单细胞生物
个体十分微小,直径大多0.5~2.0微米。细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分成两类——异养和自养。多数的细菌是进行异养的,少数的细菌是进行自养的。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的,利用化学能转换为自己的能量,没有叶绿素,因为它不是依靠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合细菌不含叶绿素,它进行光合作用靠体内的光合色素。
蓝细菌含有叶绿素a,能够在光合作用时释放氧 。细菌按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菌落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疽杆菌(3~5um×1.0~1.3um),小的如野兔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个别呈特殊的排列如栅栏状或v、y、l字样。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是大自然_________的主要参与者)细菌制作酸奶、醋、泡菜等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使生物体生病
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
肺炎双球菌等致病菌对人类有害。 食物腐败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作用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物质循环人体内有有益于健康的细菌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大多数细菌是和人类和平共处的,也有许多细菌对人类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能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例如:
人们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制造食用味精,
用乳酸菌生产酸乳,
用苏云金杆菌生产杀虫剂,
利用产甲烷菌生产沼气,
以及借助细菌来冶炼金属、净化污水、
制作使庄稼增产的细菌肥料等。
醋——醋酸菌食物变酸泡菜——乳酸菌干酪——乳酸菌酸奶——乳酸菌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有氧就会死。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新生儿的胎粪是无菌的,但生后数小时即可检出肠道杆菌、细球菌、链球菌等,其数量不断增加。24小时后大肠杆菌占优势,达108~1011/g(湿便)。生后第2天检出的双歧杆菌数量不高,但增长十分迅速;第4~5天开始占优势,此时最先出现的肠道杆菌数量逐渐下降,到第6天左右减少到106~107/g(Yoshioka 1983),于第6~8天则建立了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群。在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双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8%,可达109~1011/g。
正常生理状态下,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体的维生素合成、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以及免疫防御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因素。双歧杆菌:
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等;2、抗肿瘤;
3、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
4、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
5、改善乳制品的耐乳糖性,提高消化率;
6、增强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延年益寿。 1、营养作用: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
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
双歧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人体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营养作用。
2、双歧杆菌可治疗便秘。双歧杆菌将糖分解后生成乳酸和醋酸,使肠道呈酸性,其结果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异常发酵,并且刺激肠蠕动,起到解除便秘的作用。
3、双歧杆菌可保护肝脏:人体肠道的有害菌产生并释放毒素进入血液中,对于肝脏会产生很严重的损伤。双歧杆菌制剂可以抑制产生毒素的有害菌数量,从而对肝脏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它们吐出大量的乳酸,促使肠壁蠕动、帮助消化、排尽粪渣,杀灭病原菌,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人体对钙、磷、铁离子等营养素的吸收。因为乳酸菌群具有抗感染、除毒素、协助营养摄取的独特功能,所以能有效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能消除致病原,大大地减少亚硝胺类和腐败细菌毒素对癌的诱发性,同时可激活免疫反应,增强人体免疫力。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半乳糖,所以有助于儿童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乳酸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一起控制着人体生态菌群的平衡,不断清除有毒物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入侵。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 但当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大多数细菌主要利于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来供自己生存。
物质循环:植物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养活了动植物,然后当动植物都死了以后,细菌把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变成无机物,又成了植物的养料。 龋病也叫龋齿俗称”虫牙”,在我国发病率为50%-90%。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癌症和心血管病并列为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龋齿扁桃体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患病细菌战 日本人留下的滔天罪行宁波 1940年7月, 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居民死亡惨重。金华 1940年下半年,无数跳蚤,向四处跑散了,传染438人,死亡361人。常德 1941年夏季, 50公斤鼠疫细菌,死400多人。同年11月4日石桥镇80多人死。川、浙、赣 1942年7月,130公斤的炭疽热菌、副伤寒菌和鼠疫菌,大批人死亡。义乌县崇山村380多户人家,死320多人,全家死光的30户左右。晋绥边区 1941年4月间,散布鼠疫菌,使许多人吐血、便血,短期内数十人死亡。731部队 鼠疫菌的跳蚤散布在吉林田间、水源地和民房区,四五千人死。 1945年至1946年,洮南、洮安、镇赉、开通四县鼠疫患者达4300余人,死亡命1400余人。1946年,哈尔滨平房一带也因鼠疫死亡五六百人。霍乱更为猖獗,1946年,齐齐哈尔、肇东、肇源、洮安、大赉、安广、镇赉、开通、瞻榆、洮南等地,霍乱患者达9000余人,死亡7500余人。? 根据食品原料的来源不同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以下几种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几种细菌 :? ?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需氧,嗜冷,PH 5.0~5.1下生长,是典型的腐败细菌,在肉、鱼和其它的动物上均易生长繁殖。?2、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葡萄球属(Staphylococuss)为革兰氏阳性菌,嗜中温,营养要求较低。在动物性食品上多见,有的能使食品变色。? ?3、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与芽胞梭菌属(Clostridum)分布较广泛,尤其多见于肉和鱼。嗜中温菌者为多,是罐头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4、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各属除志贺氏菌属及沙门氏菌属外,皆为常见的腐败菌。革兰氏阴性,需氧及兼性厌氧,嗜中温杆菌。多见于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中。? ?5、弧菌属(Vibrio)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均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主要来自海水或淡水,在低温和5%食盐中均可生长,故在鱼类等水产食品中多见。? ?6、嗜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与嗜盐球菌属(Halococcus)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嗜盐,在12%食盐甚至更高浓度的食盐中均可生长。多见于咸鱼。? ?7、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革兰氏阳性杆菌,厌氧或微需氧,在乳品中多见。 常见的食品细菌真菌酵母菌 用来酿酒、面包馒头的发酵食用菌 (可以使用的真菌) 蘑菇、木耳、灵芝 这是些大型的真菌,但有些大型真菌有毒。分解动植物尸体(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农作物病害,人得甲癣和脚癣。青霉 提取青霉素曲霉 花生的黄曲霉素,生产酱和酱油作用单细胞多细胞面团面团为什么膨胀了?在一杯温水中,加入糖和酵母菌,搅拌
将杯中液体倒入透明玻璃瓶内
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中
放在窗外一夜科学实验室一杯温水+糖+酵母现象:液体出现气泡
气球胀大搅拌酵母菌既可通过有氧呼吸生活,又可通过无氧呼吸生存。
有氧呼吸时,把葡萄糖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大量能量(此时营养充分,有氧气,也是酵母菌大量繁殖的时候)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馒头松软可口。工业上利用稻谷、小麦等粮食(含有葡萄糖)来酿酒。发酵做馒头微生物发酵酿酒: 选取红高粱、玉米、大米、小麦、稻谷及薯干等的混合物,辅料为弃酒糟、谷壳及水。
将原辅料充分拌均匀后,闷料30分钟以上,再上甑蒸料;蒸过的混合料冷却至35℃~40℃,加入发酵麸曲,与混合料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料升温至45℃左右,保持温度18~28小时,再降温至30℃~37℃,保持温度发酵5~15天;
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霉菌腐烂的橘子上往往会长出灰绿色的斑块——青霉菌,请注意有的菌丝已经深入橘子内部。这些菌丝会把食物消化掉,并吸收较小的化合物。 青霉素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药理作用】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也有相当的抑制作用。
此外,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枝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红霉素酱油 酱油soy?sauce???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原料多是大豆和小麦及麸皮。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银耳木耳灵芝蘑菇大型食用真菌有毒的蘑菇甲癣脚癣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认为,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否则灭菌、菌种选育等就都是无意义了。
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出现微生物了。
可见,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来自无生命的物质。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乳酸菌酵母菌多种霉菌的作用醋酸菌细菌和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