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16 00: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目标1. 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2.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知识网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发展全党党章小康社会三个代表知识网络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党的建设一、单项选择题1.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中国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邓小平理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实现共同富裕
2.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BB一、单项选择题3. 小明在百度上搜集到了一幅关于中国共产党会议的图片(见右图)。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
A. 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C. 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D. 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A一、单项选择题4.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确立了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决定全面开展城市改革,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D一、单项选择题5. 右图反映的是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举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
A. 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 希望“文化大革命”早日结束
C.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D一、单项选择题6.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还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材料中的“大会”指的是( )
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7. 傅高义说过:“20世纪没有一个领导人,像邓小平这样,对一个国家分析把握能力那么强。我想,看一看邓小平是如何思考国家大局问题的,这对于他们是有益的。我相信中国的领导人会很明智地延续邓小平的道路。”其中“邓小平的道路”指的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B. 夺取大城市之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资本主义道路AC一、单项选择题8. “邓小平,您的名字,铸成一座丰碑。碑文,永远刻在中国人民心里。”与诗歌中“邓小平”有关的是(   )
①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指挥百团大战③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D一、单项选择题9.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1979年元旦的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论邓小平的理由是(   )
A. 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B. 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D. 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一、单项选择题10. 一把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面的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 打开国门       B. 南方谈话
C. 高举旗帜       D. 祖国统一C一、单项选择题11. 中共十六大召开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成为当今响亮、实在、激动人心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应该始终做到哪“三个代表”?(  )
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代表中国科技的先进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共十七大上,哪一“理论思维”被写入党章?(   )
A .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AC一、单项选择题13. 巴西中国和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表示,中共十八大是在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下列关于中共十八大的主题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③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下列哪位领导人物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习近平BD二、综合题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1)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中的“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别是指什么?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共十三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综合题(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4)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你有哪些打算?中共十五大。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理论,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言之成理即可)二、综合题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
二、综合题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二、综合题(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的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二、综合题(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所强调的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强化训练1.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下列关键词与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③市场经济④科学发展
B. ①毛泽东思想②初级阶段③市场经济④邓小平理论
C. ①经济建设②国企改革③计划经济④中国特色
D. ①迎接胜利②走自己的路③“一国两制”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强化训练2. 四川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缅怀伟人,学习邓小平理论。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是(  )
A.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认识
3. 在这一段段艰难探索的岁月中,有过很多重大会议。它们是党的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共同主题是(  )
A. 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BD史海拾贝邓小平理论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