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道理,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84-75 256-36 144+229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通过计算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课件展示张丽家搬入新房5、6、7、月份用电情况及电表上显示的数。
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电表的作用,在出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5月份的用电数。
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将183分成100和83,然后用83-58的得数加100。
学生计算出结果会后,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先让学生交流。
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引导学生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算法,来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2.学生计算。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相应数位上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3.计算6月份的用电数。
让学生自己交流计算方法,引出问题“十位不够,怎么计算?”。
引导学生知道,当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
4.学生计算。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相应数位上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笔算连续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课件27张PPT。第6课时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JJ 二年级下册 六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猫头鹰爸爸每个月捉256只田鼠,小猫头鹰每个月捉173只田鼠,猫头鹰爸爸比小猫头鹰每个月多捉多少只田鼠?下面是记录5、6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分别显示的数。读出电表上的数。从电表中你了解到什么?怎样计算张丽家5月份的用电数?183-58=125335-183=152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用“△”标出来,再计算。1 8 1 6 32 2 9△△△3 3 14 4 32 3 1△△△ ? ? ? ? ? ?2.在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减法算式,并列竖式计算。891-325=566(答案不唯一) ?归纳总结: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1. 2 0 83 8 42 6 53 7 62. 明明家养了146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少28只。明明家养了黑兔多少只? 146-28=118 (只)答:明明家养了118只黑兔。3.824-631= 470-238= 665-158=495-189= 214-132= 951-560=193232507306823914. 在下面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961427851538961-427=534还能组成的算式有:
961-851=110 961-538=423
851-427=424 851-538=313
538-427=1113.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1) 改正:
( )辨析:百位忘记退位。× ?3.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2) 改正:
( )辨析:十位忘记退位。× ?1.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
2.提取数学信息解决问题4.找朋友。(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5.这双鞋便宜了多少元?238-196=42(元)答:这双鞋便宜了42 元。6.下面是亮亮家9、10月份使用天然气的情况。306-262=44答:亮亮家9月份使用天然气的数量是44。(1)亮亮家9月份使用天然气的数量是多少?(2)亮亮家10月份使用天然气的数量是多少?363-306=57答:亮亮家10月份使用天然气的数量是57。亮亮家9月份和10月份共使用天然气的数量是多少?(3)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答案不唯一)7.希望小学至少再转进多少名女生,男生就和女生同样多?432-328=104(名)答:希望小学至少再转进104 名女生,男生就和女生同样多。8.购物。
(1)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2)妈妈带了3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够吗?129-78=51(元)答: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51 元。192+129=321(元)
321元>300元 不够。9.521-50=471答:正确的结果是471。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