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中跋涉的草地红军过草地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洼。没有吃的,同志们就挖野菜,把枪套、皮带烧焦了,割成小块吃,可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草地里也成了不错的伙食,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革命回忆录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quán ɡǔ liǎnɡ bìn chōu yē
颧 骨 两 鬓 抽 噎
bān bái tánɡ cí yán lì
斑 白 搪 瓷 严 厉
shōu liǎn ɡē dɑ mí màn
收 敛 疙 瘩 弥 漫 zhī wú cū cāo chōu yē
支 吾 粗 糙 抽 噎
hónɡ xiù sù yínɡ qīnɡ kē
红 锈 宿 营 青 稞
rè qì ténɡ ténɡ wú biān wú yá
热 气 腾 腾 无 边 无 涯 hūn mí bù xǐnɡ
昏 迷 不 醒
xǐ chū wànɡ wài
喜 出 望 外
yǎn yǎn yì xī
奄 奄 一 息
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年秋,在( )途中,一位( )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 )好三个( ),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 )了。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表情,从课文中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表情的语句。
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表情,说明了什么?(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说明了什么?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他在想什么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从老班长的外貌表情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4)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
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等手法,塑造了( )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 )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思考:
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向老班长敬礼!壮烈牺牲: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金色的鱼钩接受任务:草原途中,照顾我们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护送病号:弯勾钓鱼,自己不吃照顾 —( ) 安顿—( )
弥漫—( ) 严厉—( ) 照料充满安排干净—( ) 脆弱—( )
粗糙—( ) 严厉—( )肮脏坚强
严峻
细腻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