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2-18 11: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已经有了知识储备,那么在静态条件下了解液压和气压的基础上,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头脑中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③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看到科学原理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体会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四、教学手段
1.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2.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气体与液体的统称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较小的位置压强较大。
危害:火车的吸力——安全线
三、应用与危害。
并行的两船相撞——不能并列航行
应用:飞机的机翼
汽车尾翼板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90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俄国沙皇派往西伯利亚的一位钦差大臣,将要乘火车经过一个名叫鄂洛多克的小站。站长沃尔伦斯基,一大早就让部下把车站打扫得干干净净,身着笔挺的新制服,率领全站职工,手捧花束,排列在铁道两旁,恭候钦差大臣的到来。
不多久,列车在汽笛声中风驰电掣般地冲进了由38名铁路员工组成的“人巷”。离列车很近的人们刚要举起手中的花束欢呼时,突然,所有的欢迎者都像是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下,纷纷不由自主地向前仆倒下去……结果,这“魔鬼般的黑手”,造成了4人终身残疾,而包括站长在内的其余34人全都成了滚滚车轮下的冤魂!
奇特的惨案发生后,地方法院开始调查案事件真相。然而,机车状况良好,司机和员工都没有违章操作。反复调查毫无结果,法官只好在判决书上写下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羔羊,迟早要回到上帝的跟前!”
著名的俄国科学家齐秋奥尔科夫斯基知道这一“判决”结果后,哀叹道:“可惜法官不懂伯努利定理……”]那么这个幕后的“黑手”到底是谁?什么是伯努利定律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学好了这些知识后一定会揭开谜底!
学生分析原因
悬疑事件的引入,定下了本节课的最大“悬疑”,
由事件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从一开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为上好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建构
提问:什么是流体?
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如水、空气…)。
我们在第二、三节分别探究了液体和气体不流动时的压强特点,那么当这些液体和气体流动时,其内部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在猜想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希望这个实验能有助于我们的猜想:实验一:在离桌边2~3cm的地方放一枚铝制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用直尺或钢笔等架起一个栏杆,高度约2cm。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提问:硬币为什么会跳过栏杆?实验二: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刚才的结论,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原因是什么?实验三:用装有水的脸盆模拟大海,穿有细线的两个泡沫块模拟两艘小船,用手压装水的带有橡胶管的旷泉水瓶制造“两艘船”中间的水流。提问:两艘船会怎么运动?为什么?实验验证:伯努利实验
当第一个实验不吹气、第二个实验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有什么特点?若里面的水发生流动,同学们猜一猜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提醒学生注意从这几方面来观察:
1.装置中流体流动时哪个位置的流速较大?
2.这几个液柱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液柱的高度的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课件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结论: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板书)
由此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际上,这就是著名的伯努利定律,早在200多年以前,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已经用上述装置验证了这个结论。
那么鄂洛多克惨案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这种事故不仅在陆地上发生过,在水中也发生过:——“奥林匹克”号惨案
(大屏幕显示)
鄂洛多克事故的原凶:
火车运动时,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们以后在站台上候车时,不要越过安全线;或在铁路边玩耍时,不要靠近高速行驶的火车。
“奥林匹克”号惨案的原因:两船并列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相对船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内的压强差。
如果由你来制定水上交通规则,你认为应该加上一条:船只航行时不能并列行使。“小鸟和飞机到底是怎样飞起来的呢?”
给大家一个惊喜,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架飞机——(故意停顿)的模型。在这里我们怎样让它飞起来了?。
(请一位同学来协助老师一起完成实验)。
用两架不同的飞机模型进行实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现象,一架飞起来了,另一架并没有飞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在认真观察一下。(通过屏幕放大)
很显然这就是一个能飞起来,另一个不能飞来的关键所在。我们再来进一步分析一下:
(播放飞机升力的视频)结合flash课件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升力: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通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板书)
实际上飞机的产生,正是源自于人类对鸟类翅膀的深入研究。(观看翅膀与机翼对比图)这就是飞机能和小鸟一样飞起来的原因。
其实我们需要向大自然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汽车的尾翼板。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酷图欣赏。
引导学生从尾翼板的形状上分析它的作用。(学生作简短讨论后举手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
(视频播放“美丽的曲线”)
提问:是不是非常精彩?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想不想知道香蕉球产生的原因呀?
想知道可以,但必须满足老师的一个要求,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课堂小结之后,再通过flash课件帮助同学们分析香蕉球产生的原因。链接:http://0-6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com/courseware/524/2010426169023156.html)
猜想学生活动总结规律猜想猜想猜想学生如实回答观察现象,概括总结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回答。(机翼的形状不同)每一个组推选一名大力士进行比赛,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看视频及动画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增强知识的可信度。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并能说出猜想理由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课堂训练
1.
物理学中把具有_________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压强与_______有关,______越大的位置压强反而越小。2、这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实际上,实际上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中流动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3、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风尚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请你分析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思考与练习
通过进一步习题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让自然的神奇带给学生无尽的探究欲望!
课堂小结
(1)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飞机升力的产生:机翼因上下方所受空气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学生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