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3-1 我们居住的地球
目标一:了解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上一个 ,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 ,大陆四面环绕着 ,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目标二:了解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2、远去的帆船, 先消失,驶来的帆船, 先出现:
3、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3、站得高,看得远。
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形状。
目标三:了解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探究: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活动
5、观察在木板上移动的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铅笔的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铅笔的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6、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 ,“篮球”相当于 。
7本活动合理的说明了地球是一个 体。
目标四: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过程,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8、人类经历了从“天圆地方 圆球体 扁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漫长,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
结论:
9、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球体。
10、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赤道半径约 千米(2)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左右,两极半径约 千米,仅差 。(3)赤道周长约 千米,(如果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 天)
小结:
中国人:天圆地方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圆盾
巴比伦人:空心山
方法:铅笔在木板和篮球上移动的实验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形状 现象:船只离岸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登高望远;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等。
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人类认识地球的艰难历程:亚里士多德、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
学案 §3-2 地球仪和地图(第1课时)
目标一: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1、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
1、地球仪是 的模型。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 ,也叫 。
2、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 ,并且与 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 ,又叫 。
3、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4、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 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也叫 。
5、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内容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长度
指示的方向
度数范围
0°的确定
度数变化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线
6、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 ;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 。
7、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它也是 半球与 半球的分界线。
8、经纬网:是 和 相互交织构成的网;作用是: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的
。
目标二:知道经度和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9、在地球仪上,本初子午线是 经线,赤道是 纬线,南极的纬度是 ,
北极的纬度是 。
10、0°经线以 的180°属于 经,如“西经60°”或“60° ”; 0°经线以 的180°属于 经,如“东经60°”或“60° ”。
1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结线是: 。
12、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
13、7、深圳(114° E,22。5° N)位于 半球(填南或北),和 半球(填东或西)及 纬度(填高、中、低)。
14、经度、纬度的比较表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作出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代 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东经160°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综合练习:
1、本初子午线是指( )
A.180° 经线 B.西经20 ° C. 0 °经线 D.东经160°
2、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指的地最有可能在( )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D.北回归线
3、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 °和180 °经线 B、20°W和160° E
C、90 °E 和90°W D、20°E 和160° W
4、右图中的甲位于( )
A、东半球、低纬度 B、东半球、中纬度
C、西半球、低纬度 D、西半球、高纬度
5、建筑师要设计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地点应该选在哪里?( )
A.赤道 B.北极 C.南极 D.北回归线
6、某地点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这个地点在( )
A、180°、0° B、160° E、0 ° C、20°W、20°N D、 0°、0°
7、指出右下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及其所在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
经度 纬度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高中低纬
A
B
8、观察下图并完成各题。
(1)请写出A、B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在图上标出以下各点:
E、0°,0 °
F、90°N
G、30°E,40°N
H、50° E,20°S
学案 §3-2 地球仪和地图(第2课时)
目标一:知道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 ,将地球表面的 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是 、方向和 。
3、、比例尺表示 在地图上的 。表示方法有三种: 、文字式和 。
(1)、1:60000000是表示: (属于: 式)
0 100 200 300千米
是表示: (属于: 式)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cm。(属于: 式)
(2)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一般大比例尺地图是指大于或等于 ,小的比例尺地图是指小于或等于
。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上表示范围大小、描述内容详略的关系:
a、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 ,描述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 ,描述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
b、大范围的地图多选用比例尺较小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图多选用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4、表示方向的方法: 、 和 。
常用的8个方向: 、 、 、 、 、 、 、 。
5、图例和注记:包括 。
目标二:如何绘制平面图
方法:1、用简单的办法将建筑物、道路、绿化带等的大小测量出来,确定它们的方位及相互关系。
2、寻找适当的比例尺画到纸上,把实际距离转化为图上距离。
3、用图例表示地理事物,没有常用的图例,可自行设计。
4、把测量获取的数据通过比例尺计算,绘制到地图上去。
5、再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到墙上。
综合练习:
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000 B.
C.五百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2、图幅大小相同的中国地图与北京市地图相比( )
A.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小 B.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C.北京市地图内容详细 D.中国地图内容详细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B.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画的范围越大
C.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D.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4、小东想画一幅学校平面图,他应该选择哪一种比例尺?
A.1:2000 B.1:1000000 C.1:300000 D. 1:50000
5、试根据下图中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 )
A.学校操场在教学楼东面
B.传达室在学校的西南角
C.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D.学校的大门朝西
6、关于下图中各点相对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东北方
B.丙在乙的西南方
C.甲在丙的西北方
D.丁在甲的正西方
7、下面四幅平面图中,大树位于学校 东南方向的是( )
8、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 图表示的范围小。
(2) 图表示的内容详细,铁路线从 图中可看出,而在 图中看不出。
9、读某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林地在村庄的 方向,耕地在村庄的
方向,养鸡场在村庄的 方向。
(2)村外小河的流向是自 向 。
(3)公路的延伸方向是由 向 ,
然后又向 穿过小河。
知识纲要: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定义
经纬线 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经线 纬线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形状 半圆 圆
长度 等长 不等长
特点
地球仪
经度:以0°经线为界划分东西经各180
经纬度的划分
纬度:以0°纬线为界划分南北纬各90
东西半球:20°W和160°E
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0°纬线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高中低纬的划分:
定义: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地图 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
三要素 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
判断方法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A
北
北
学校
大树
北
学校
学校
大树
北
学校
大树
大树
D
C
B
地球仪和地图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