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课件+习题(2课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峡之秋》课件+习题(2课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0 21:06:35

文档简介

《三峡之秋》习题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我会读拼音,也会写。
lín mǎng yàng hè
( ) ( ) ( ) ( )
2. 多音字组词:
累léi( ) 熟:shú( )
lěi( ) shóu( )
lèi( )
3.形近字组词
蒙( )( )
曚( )( )
矇( )( )
朦( )( )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岩 ( )的果实 ( )地摇曳
( )的青光 ( )的光辉 ( )的岩石
二、综合题
1. 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反问)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2.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 ) 鲜艳的美( ) 灿烂的美( )
清秀的美( ) 异常的美( ) 光彩的美( )
三、拓展题
1. 我还积累了这些描写秋的四字词语:
2、我知道描写三峡的诗文有:
3.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水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 写出文中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
(2). 这几段文字是按着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3). 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
(4). 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第三段的写景特点。
(5). 你认为在古诗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三峡景色的优美句子,请写出几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鳞 蟒 漾 壑
2. 累léi累赘 熟:shú成熟 熟睡
lěi连累? 积累? shóu义与“熟(shú)”相同,多用于口语
lèi劳累
3. 蒙( 蒙古 )( 内蒙 )
曚( 曚曈 )(曚影 )
矇(童矇 )( 矇人 )
朦( 朦昧 )( 朦蔽 )
4.( 陡峭)的山岩 ( 坚实 )的果实 ( 轻缓 )地摇曳
( 耀眼 )的青光 ( 伟大 )的光辉 ( 坚硬 )的岩石
二、综合题
1. 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反问)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比喻)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比喻)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仗)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2.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 壮丽 ) 鲜艳的美( 艳丽 ) 灿烂的美( 绚丽 )
清秀的美( 秀丽 ) 异常的美(瑰丽 ) 光彩的美( 亮丽 )
三、拓展题
1. 我还积累了这些描写秋的四字词语:
秋风团扇 秋毫无犯 秋风过耳 秋高气爽 秋菊傲霜
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
2.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文中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比喻)
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拟人)
(2). 这几段文字是按着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时间顺序)
(3). 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三峡之秋夜的景象特点)
(4).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第三段的写景特点。(三峡之秋中午热烈的景象)
(5). 你认为在古诗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三峡景色的优美句子,请写出几句。
竹枝(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三峡之秋》习题第一课时
一、基础题
1.给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ou qiao xiao shi meng long qing xie
( ) ( ) ( ) ( )
huan di lin
轻( ) 汽( ) 金( )巨蟒
( ) ( ) ( )
橘 柚 谷 壑
2.形近字组词
峡( ) 峭( ) 消( )
陕( ) 悄( ) 梢( )
3.我理解下列词语。
绿叶金石: 清 冽:
谷 壑: 陡 峭:
二、综合题
1.用带有“然”字的词语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真没想到,他小小年纪(    )这么有志气。
(2)不出诸葛亮所料,第三天(   )有大雾。
2.加标点:
中午 群峰披上金甲 阳光在水面上跳跃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 像一条金鳞巨蟒 翻滚着 呼啸着 奔腾流去 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 投向两岸峭壁
3.词语常积累,留心记下它。
(1)三个表示心情的词语,如:急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ABCC”式的词语,如: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AABC”式的词语,如: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题
1.读课文,再填空。
课文是按 顺序记述的,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四、课外阅读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4)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陡峭 消逝 鳞 缓 笛jú yòu hè
2. 峡谷 陡峭 消逝
陕西 静悄悄 树梢
3. 绿叶金石:形容一片丰收的景象
清冽:清澈寒冷;凉而爽。
谷 壑: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
陡峭:指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二、综合题
1. (1)居然
(2)果然
2. ,,,,,,,;,。
3.(1) 着急、心急如焚、心乱如麻。
(2) 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
(3) 楚楚动人、 彬彬有礼、 空空如也
三、拓展题
1.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述的,表达了作者抒发了方纪的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了祖国山川的壮丽、秀美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写文章、抓事物特点来写
四、课外阅读
1.作者通过对(沙滩 )、( 晚霞 )、( 渔船 )、( 归鸟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
(4)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
3.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这个比喻句把( 夕阳 )比作( 诗人 )。
4.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
5.C
课件25张PPT。激情导入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4、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介绍 方继:(1919—1998)原名冯骥,现当代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散文集《挥手之间》等。词语积累易错的字
橘柚 陡峭 累累 巨蟒
荡漾 光晕 驳船 摇曳
谷壑 清冽词语积累柚yòu峭qiào累léi漾yànɡ晕yùn曳yè柚树陡峭果实累累荡漾晕车摇曳瀑pù瀑布狭xiá烁shuò啸xiào宛wǎn墨mò狭小闪烁呼啸宛如水墨锦jǐn锦绣字词积累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三 峡 之 秋总起: (1)
三峡充满了秋天成熟的气息。分述:(2-7)
中秋这天不同时间
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早上中午下午夜晚 文章先总的介绍三峡秋天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其中一天的不同景色。课文详解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图片欣赏 请同学们分小组自读、齐读,读后想一想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从中找出能概括内容的关键句子、重点词语。课文详解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成熟课文详解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新鲜、明丽 早晨: 景物—露水、橘柚树、太阳特点—露珠闪耀,绿叶金实三峡—新鲜、明丽课文详解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热烈奔腾、热烈中午课文详解中午: 景物—群峰、阳光、长江特点—群峰披甲,金麟巨莽、激荡跳跃三峡—奔腾、热烈课文详解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平静下午平静、明亮明亮课文详解下午: 景物—雾、长江特点—青色的雾、长江如带子三峡—平静、明亮课文详解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课文详解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朦胧朦胧、神秘课文详解夜晚: 景物—渔火、灯标、驳船、山、月亮 特点—云母石似的月,朦胧 、清澈三峡—朦胧、神秘课文详解探究学习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课堂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1、拓展阅读:阅读与三峡相关的诗文。
2、朗读积累:有感情读课文,积累精彩句段。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