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林觉民17与妻书1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他在广州起义中,加入敢死队领先袭击总督衙门,中弹被捕。英勇就义时年仅25岁。作者简介1 《与妻书》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在一块白方巾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1冰心在福州的住所,原系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故居,
后由冰心祖父租来居住,童年的冰心曾在此住过两年。1正字音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必不能禁
使之肖我
依依旁汝也
念六夜四鼓chèngòujīnxiàobàngniàn1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课本解读1以:用
书:书信
尚:还
下:名词作动词,流下
竟书:写完(竟:完毕,书:写)
察:体察 第一段衷:衷情
谓:以为
忍:忍心
舍:舍弃
故:所以
遂:就
为:给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1写遗书的原因:
写遗书时的心情:第一段内容——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表死别之意恐汝不察吾衷悲1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至:极、最 就:走向 然:然而第二段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掉感情啊。1集中体现“吾衷”的是哪一句话?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全文中心 【总纲】 司马青衫: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1太上之忘情:
出自《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字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
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
感情。1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
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
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
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及:推广
充:扩充
助:帮助
所以:……的原因
顾:顾惜
体:体谅 于:介词,在
念:着想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为:替
谋:谋求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第一个“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后面的“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长辈
第一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爱护
后面的“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孩子1尝:曾经
闻言而怒:连词,表承接
谓:认为
是:对的
盖:原来
第三段禁:经受
担:担当
卒:最终
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1真真:确确实实
过:经过
所:地方,处所
适:恰逢
及:等到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蒙相映;我和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第四段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以:把
许:答应
乘:趁着
语:告诉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以汝之有身:因为
恐:担心
不胜:经受不住
唯:只有1三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论说“吾至爱汝”(寄情于事) 忆往事 抒爱妻之至情1诚:确实
第:但,仅
可:能够
抑:抑或,还是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1即:即使
而:但是
徒:白白地
奈何:怎么办
幸:有幸
当:应该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而:连词,表转折,却
钟情:感情真挚,专注(今义:专指爱情)
所以:……的原因
率性:依本性而行,勇敢1◆眼成穿
“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视,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得非常辛苦。
◆骨化石
古代传说:“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难以相见。
◆破镜能重圆
作者用此典故,说明当时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远不可能团圆。
1论说“就死”? 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 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 “死”“离”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1肖:像
慰:宽慰
以……为:把……当作
尚:还
甚:很,非常
而已:罢了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1和:应和
望:希望
旁:依偎
以:因为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1此处提出“一嘱”“三愿”一嘱 —— 嘱咐后事:以父志为志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感情 —— 说出志愿,
再表达“吾至爱汝”之衷情。 三愿1未尝:不曾
以:把
志:名词作动词,追求
语:告诉
辞:推辞。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而:连词,表转折
的的:的的确确
至:达到了极点
为:替
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第五段1偶:名词作动词,嫁给
何:多么
卒:最终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1独善其身
出自《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后也用来指只顾保持自身而不顾大局。
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不愿意只顾自己,而心系国家、民众的伟大胸怀。1以:凭借
模拟:想象
时时:常常
念:通“廿”,二十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书:写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1爱爱国之情爱 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升华 融合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总纲】
“爱汝”之情: 三忆、三愿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 为天下人谋永福1为何如此感人? 主题: 个人幸福、全民幸福
儿女之情、革命豪情
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
(光辉的思想、高尚的情操)
艺术:动人的字字句句
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
——其情深挚,其理服人
肺腑之言,真切感人
多种修辞,富有感彩的词语
——加强表现力1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儿女情长,英雄志坚)1人物形象理解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多情不必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1林觉民 关键词句 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沧桑不掩英雄气,犹记当年诛寇时。
多情不必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看了这封信后请你以林觉民妻子的身份给他写一封回信。讨论: 觉,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叫你,除非我早生一百年,和你一同
生在那个“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年代,除非我是那个被你唤
作“意映卿卿”的女子。
然而,在心里,我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她。因为,只一个“意映卿
卿”,就已经让我心醉又心碎。所以,一百年后的今天,又一个
冬月十五的深夜,一盏温柔的灯下,我写下这封给你的信,叫
你一声——“觉”。
觉,自以为很懂你,可我要问你——
是谁给了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是谁给了你选择的权利,把我的爱和等待,都化作了纸上的一
个名字?
是谁给了你选择的权利,把白头到老、相守以死的诺言变成了
风从耳边刮过?
1我不敢想,辛亥三月,“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的广州,到底有多么悲壮;我不愿想,那场“草木含悲,风云变色”的战斗,到底有多么残酷。
我心中永记的是,那年冬月十五,“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你我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互诉衷肠。尽管才与你初婚三四个月,但仿佛已与你相爱百年。觉,这些,你难道忘了吗?既然你没有忘记,为何不改变你的选择?觉,留下来,留在我的身边。我们的依新才五岁,而我又有了身孕,我不想我的孩子还没出世就没了父亲。
你还是走了。你哄我说,学校的樱花节热闹极了,明年东瀛的樱花再开时,你要带我和孩子一起去看。
觉,早知道你的哽咽和悲戚是因为永诀的痛,我会选择和你一同赴死。因为你说过,尽管你深爱我,可是你却宁愿让我先你而死,因为你知道我承受不了失去你的痛苦,那份痛苦会啃噬我的生命和灵魂,把我带到无底的深渊。觉,我不太懂你,而你却太懂我。你知道,面对死亡,我的选择是和你在一起。11、汝幸偶我名词“偶”用作动词,“嫁”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老”为形作动,“尊敬”,后“老”作名词,“老人”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幼”为形作动,“爱怜”,后“幼”为名词,“孩童”4、称心快意“快”,使动,使意快5.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 泪珠与笔墨齐下。
〖名作动〗
意洞手书。
〖名作状〗 〖名作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吾爱汝至
〖副作动〗1用典:
司马青衫、太上忘情、
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
引用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其
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副词,表示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重点文言现象 汝其善抚之副词,表示祈使,希望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表示揣测1其: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的)”
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
指示代词 “这”“那”
〖副词〗 将要
表反诘 “难道”
表祈使 “一定”“要”
〖连词〗 表假设 “如果”
表选择 “是……还是……”
〖助词〗 无义一词多义1所以 所以敢先汝而死 因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的原因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因此 所以: A 表原因
“……的原因” ,“因此、所以”
B 表凭借 “用来……的”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至
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竟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动词
1与与妻书
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