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23 10: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1.隋的统一隋历史背景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继南北朝之后,我国又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隋朝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外戚:皇帝母亲或妻子的亲戚(杨坚的长女被北周宣帝封为皇后)。(1)内迁的少数民族各个方面汉化,南北政权之间的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由于战乱,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3)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议一议】(4) 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措施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到发展。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 589年,50万隋军渡过长江,一举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2)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疆域隋隋朝的巩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历史歌谣北周到了581,???? 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 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 发展生产重吏治,???? 提倡节俭反奢侈,???? 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 社会经济大繁荣,????
粮食布匹都丰盛,?? ? 二十多年人口增。2.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文帝次子。589年灭陈,升任太尉,后与杨素等合谋夺取太子之位,604年杀父自立为帝。史称隋炀帝。隋 朝 大 运 河(1)开凿的目的:(3)大运河:(4)作用: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2)时间:三点四段五河,全长2000多千米。开凿大运河图(想象画)济永渠邗济通沟江南河渠608年605年605年610年涿郡长安洛阳余杭江都隋朝大运河 杨广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几百万民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北起自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民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民工,还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民 谣琼 花隋 炀 帝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所以修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以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想一想】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只 注 重 门 第科举制诞生的背景隋文帝时,废除前朝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杨坚隋朝文官俑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书·杨纂传》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与前朝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创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1300多年。【想一想】4.隋朝的灭亡福手福足:隋朝末年,人民为避免徭役和兵役,被迫采取断手断足,史称“福手福足”。罄竹难书: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词语史实【材料链接】
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他命杨素营建东京宫室,又命宇文凯与封德彝等造显仁宫。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苑内还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杨广游猎、观赏。晚上,杨广经常带着几千骑马的宫女,吹奏着乐曲,到西苑游览、夜宴。 隋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38年就灭亡了?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想一想】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开通大
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作用:大大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
灭亡背景: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社会矛盾激化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1.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
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它的开凿源于哪
一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A2.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
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
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勾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
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
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吗(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
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C4.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
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
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C5.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B6.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2016年1月8日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供水开始。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都江堰 图二 隋朝大运河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
(2)两项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
(1)图一:防洪灌溉;图二: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 )
(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只要答出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意思相近即可)
(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