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5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学课件教案(打包4套)川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5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学课件教案(打包4套)川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21 22:08:25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世界现代史第五学习主题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作为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中的第一课。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历史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道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过程;
了解以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情况;
知道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分析巴以冲突、中东战争的成因及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度、巴基斯坦的分治和独立;韩国、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巴(阿)以冲突
二、教学策略
(一)导入本课。
采用与时事紧密结合的方法,播放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而提问学生“万隆会议召开于何时?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以及成立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二)教学环节安排
1、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多媒体播放课件。)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请同学们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战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 、剥削和奴役,它们具有要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共同愿望。②二战前及二战中,日本乘机对东亚和东南亚进行疯狂侵略,被侵略地区人民奋起 抗击。二战结束,一些国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统治崩溃的短暂时机,迅速掀起了争取独立的运动。但英、法、荷、美等国却卷土重来,妄图恢复殖民统治,民族解放运动由此高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印度是如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印度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斗争?
(学生思考回答)
出示《印度的独立和分治图》
讨论:“蒙巴顿方案”的公布造成了哪些历史影响?
出请同学们想一想,亚洲国家的独立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的形势图》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独立的国家。
2、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观看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的视频资料。)
(多媒体播放课件。)
讨论: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
屏幕出示《巴勒斯坦分治图》,归纳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过程。
屏幕出示图片:《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坦克部队》、《巴勒斯坦难民》、《冲突中的以色列士兵与巴勒斯坦人》。
总结:自以色列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五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中东战争)和迄今未果的中东和平进程,充分反映出二战后该地区的“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特点,反映出该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
引导学生了解为中东和平不懈努力的政治家的事迹。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四、课堂巩固
课件18张PPT。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五学习主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学习重点
蒙巴顿方案和印、巴独立;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一、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印度“国父”  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者、印度国父。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
  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两任总督(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路易斯·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
  1948年1月30日,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名印度教极右派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杀。 为印度国产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的塔塔钢铁厂 二、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待出口的韩国汽车韩国汽车巴勒斯坦在哪里?这个地区的矛盾和斗争为什么如此激烈和持久呢?领土问题种族问题宗教问题水资源问题大国的干涉 三、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1948.5.15~1949.7.20)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15日,一些阿拉伯国家为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其宣战进攻,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 1956.10.29~11.7)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以因此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英法以联军获胜。 聚 焦 中 东 战 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六月战争、六天战争 1967.6.5~6.11)6月5日,以色列悍然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以色列获胜,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10.6~10.26)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 1982.6.6~9.29)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是阿以间的最大一战,以军获胜。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连年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了哪些伤害?1.印度和巴基斯坦常因殖民者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而冲突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印度独立前,是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C课堂训练2.亚洲地区是二战后最富于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下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B.新加坡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C.韩国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D.印度创造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D3.二战后,局部地区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其中,阿以冲突导致了( )
A.太平洋战争 B.朝鲜战争
C.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C4.杨兵同学写了一封致巴以人民的公开信,信中有知识性错误的语句是 ( )
A.巴以冲突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B.巴以冲突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之争
C.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中东和平
D.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增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难度 C第17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跨学科综合能力。③培养学生联系时代特征理解历史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学习埃及、古巴、巴拿马人民不畏强暴坚决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精神。②吸取拉丁美洲人民在发展经济方面的经验教训。
重点: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二战”后拉丁美洲的工业化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共同回顾上一课“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大部分亚洲国家是在什么时候获得独立的?印度、西亚独立后发展经济各有什么特点?亚洲四小龙只哪些国家和地区?它们在什么时候开始经济腾飞?指出:“二战”后,非洲和拉丁美洲也出现了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民族经济的振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新课教学
一、非洲独立浪潮
提问:西方殖民者什么时候开始侵略非洲?有什么殖民暴行?生答后,师讲评: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主要暴行是罪恶的三角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经过300多年后,到19世纪晚期,非洲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首先在哪里高涨?(北非地区),埃及的民族运动则是50年代北非民族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师:二战结束后,非洲地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50年代到60年代,有39国获得独立;70~80年代,有9国获独立;90年代纳米比亚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师: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等。
提问:二战后埃及民族运动中有哪两件大事?分别发生在何时?哪一历史人物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生读课文,回答,明确:
1.埃及自由军官组织的政变
时间:1952年 领导人:纳赛尔 重要组织:埃及自由军官组织
方式:发动政变 结果:推翻了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法鲁克王朝。
1953年埃及共和国建立。
2.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 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和经济价值:
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开凿于1859年,1869年竣工。开始是由法国人控制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经营,1875年,英国通过购买股票参与进来,出现英法两国共同控制苏伊士运河的局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使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过好望角缩短了5500—8000千米,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生讨论: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后,师点评: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国土上,是埃及的国家资源,修建运河时埃及承担了几乎全部建筑费用;埃及人民为修运河,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收回运河事关国家主权。可以利用运河收益发展国家经济。
小字了解苏伊士运河战争,由于它发生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故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
纳赛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1961年)。
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年,赶走法国殖民者。
师: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0多个独立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第三阶段,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1975年,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国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
第四阶段,90年代前期,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时期,其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1994年,在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的消除,这揭开了南非历史新的一页。
——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引导生回忆拉美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遭受殖民侵略,主要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南美解放者是玻利瓦尔,拉美在19世纪初期基本赢得独立。
二战后拉美民族运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重大事件有哪些?生答,明确:
1.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1953—1959年) 1961年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977年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巴拿马在1999年收回运河区主权。
展示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情况。
第一,古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古巴独立革命即将胜利时,美国对西班牙宣战,将古巴变成美国的保护国。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提问 “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 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第二,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第三,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3.“二战”后拉丁美洲的工业化 (学生看书后回答)
A.政策
B.成就①发展速度快②人均产值高 ③工业化水平提高
C.主要问题
三、亚洲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结巩固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阶段特点
生:四五十年代,独立运动兴起;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高涨;
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深入; 90年代,殖民体系崩溃。
课件15张PPT。第五学习主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非洲独立浪潮尼日利亚独立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 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刚果(利)、索马里、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象牙海岸、乍得、中非、刚果(布)、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利亚。 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告独立。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在独立庆典上发表就职演说 。 二战后,美国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经济、政治的控制。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拉美人民掀起了捍卫主权,争取经济发展的斗争。
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卡斯特罗古巴共和国国旗拉美独立图二战后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呼声高涨。
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
1999年,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完全回到巴拿马手中。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墨西哥巴西三、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加强团结合作,从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的意思:“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平、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 。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会场不结盟运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