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第六章综合 B卷
1、 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下列对健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健康就是肌肉发达,强健有力 B.没病没灾,能吃能睡就是健康
C.心情不好就表示不健康 D.健康要求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不同,以下食物中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并且是能量主要来源的是……………………………………………………………………( )
A.谷类食物 B.畜禽肉类 C.奶类及奶制品 D.油脂类食物
3.下列都属于非传染病的一组是…………………………………………( )
A.流行性感冒、高血压、肿瘤 B.肿瘤、冠心病、糖尿病
C.乙肝、高血压、心脏病 D.高血压.、艾滋病、糖尿病
4.不是引起扁桃体炎的原因是 ( )
A、表面有许多凹陷,使细菌或病毒繁殖;B、身体过度疲劳,细菌、病毒乘虚而入;
C、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碎屑残留; D、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下列不属于预防冠心病的措施有 ( )
A、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B、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C、合理作息,不吸烟、不喝酒; D、免摄食过量,防止肥胖;
6.诺贝尔奖获得者Peyton Rous说道:“肿瘤以一种独特可怕的方式毁坏人体,它虽然是人体自身的血肉,却莫名其妙地变得生长旺盛,猖狂掠夺,无法控制。”由此可知肿瘤是一种 ( )
A、 人体自身的细胞突变引起的疾病; B、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C、食物中毒引起的后遗症; D、父母遗传引起的一种疾病。
7.下列选项不会引起人体诱发癌症的是 ( )
A、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大量照射地球表面; B、饮食结构不合理;
C、饮用水、食物被污染; D、绿化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8.烟草制品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烟焦油、烟碱(如尼古丁,化学式(C10H14 N2)、一氧化碳、醛类(如甲醛)和胺类(如联苯胺)以及毒性最强的二恶英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一……………………………………………………………( )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焦油中含有致癌物质
C.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D.带滤嘴的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无致癌物质
9.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其特点是………………………………………( )
A.不间断地分裂,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B.能分裂产生与自己完全相同的细胞
C.在分裂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患者D。迅速分裂,在原发部位为害.
10.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下列与之有关的是…………………………………( )
A.淋巴结 B.纤维蛋白 C.冠心病 D.盐
11.下列行为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的是………………………………… ( )
A.平时学习紧张,晚睡晚起,周末睡个懒觉补个缺少的睡眠
B.早上顾不得吃早饭,中午多吃点也能达到营养均衡
C.平时多锻炼,冬天太冷或夏天太热不参加锻炼也无妨
D.到海边游泳,下水前做好热运动
12.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很容易高度感染而死亡,主要原因是病人丧失了… (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
13.通过香烟烟雾过滤实验,你认为有过滤嘴香烟与没有过滤嘴香烟的危害比较是( )
A.两者差不多 B.前者危害大 C.后者危害大 D.前者有益健康
14.生活中有许多物质会引起中毒,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环境毒物的是…… ( )
A.敌百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工业用盐
15.社会上有人特意去穿耳洞、纹身刺青,可能会引起下列哪些传染病…… ( )
①伤寒 ②艾滋病 ③胃溃疡 ④心脏病 ⑤糖尿病 ⑥乙肝 ⑦肿瘤
A.①②⑥⑦ B.②⑥ C.②④⑤⑥⑦ D.②⑥⑦
16.春天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要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粪便管理,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 ( )
A.控制传染病的传染源 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C.使人体产生免疫 D.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17.下列举措中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
A.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用炭火取暖 B.将发霉的蛋糕在锅内蒸过后食用
C.健康人注射质量合格的乙肝疫苗 D.长期在含有金属粉尘的矿区工作
18.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下列情况可能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
A.共用毛巾 B.与艾滋病人同桌吃饭
C.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 D.输血
19.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 )
A.蛔虫 B.带痢疾杆菌的苍蝇
C.带狂犬病的狗 D.带甲肝病毒的毛蚶
20.过敏反应是……………………………………………………………………… ( )
A.一种免疫缺陷症 B.一种自身免疫症 C.免疫机能过高 D.免疫机能过低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80分)
21.健康的身体是工作和学习的保证,健康包括 、 和 。
22.鲨鱼是世界上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发现其体内含有的角鲨烯有抗癌作用,其化学式为C30H50,则角鲨烯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角鲨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3.冠状动脉是为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会使人得 病。冠状动脉硬化加重,心肌会出现暂时性缺血,就会引起 ,严重的会发生 ,危及生命。
24.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血清。对被狗咬伤的人采取的这些措施是通过 (填“自然”或“人工”) 免疫,使人体获得抗体。其中狂犬病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狂犬病血清则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25.良好的 和 是我们应采取最重的预防癌症的措施。
26.细菌是一种 的 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不能
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内。
27.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 的化合物,它由一些
或 组成。 是世界第一种抗生素。
28.传染病是由 引起能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它是有传染性、 和
的特点,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 、 和 三个环节。
29.人体有多种结构和方法保护我们免受病患,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防止病原体侵人体内;② 。
30.实验“血管阻塞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是利用血管栓塞模型模拟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在血管壁堆积对血液流动的影响。该实验中,大玻璃管模拟 ,水模拟 ,橡皮泥模拟 。该实验说明,如果胆固醇等堆积在血管内,血液的流速会 。
如果血管已经变狭窄了,血流仍要维持原来的速度,就必然要 血压。
31.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流感的调查,什么时候流感的发病率最高,小明根据调查的情况统计数据成下表: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发病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 3 3 3 11
则该校初中生流感的发病率为 ,男生的发病率 ,女生的发病率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男生,说明流感发病的高峰期在哪一季
。
32.由于末经常消毒,目前许多城市街头的IC卡电话机上各种致病菌很多,小明同学因经常使用受污染的IC卡电话机而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小明妈妈送他到医院治疗。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肺结核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这种微生物属于 生物。
(2)你认为医生会给小明注射 。
三、分析、探究题(每空4分,共40分)
33.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一一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①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②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这种培养液细菌生长的影响。
③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弗莱明先生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1)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真菌常用琼脂配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图(1)]
(2)某些菌类需要添加特殊的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图(2)]
请回答: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各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由培养液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
计对比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在对照组①的培养液中 ,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若对照组①的实验结果为 时,则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4)有人认为设立以上对比实验还不够严密,应再增加一个对照组②,其设置方法是加入已
杀死的青霉菌,只有实验结果为 时,才能充分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
繁殖的青霉素。
34、据不完全统计,在5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4000人中有3人患有耳聋,200人中有1人患有“重听”。其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中,1/100患有双侧听力受损,1.9/100患有耳听力障碍。近年来,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学生已上升到2.6/100。你能据现代学生生活习惯和爱好,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吗?(至少写出2点)
(1) ;
(2) ;
(3)说出一点改善该现象的措施: 。
35.下图表示的是人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病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的产生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抗体的作用是 。
(2)一般情况下,人患由此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康复后的短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请说明理由: 。
(3)第二次感染时,虽时隔一年,但抗体并不像第一次那样感染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产生,而是迅速产生足量的抗体,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D 5.B 6.A7.D 8.D 9.A 10.C 11.D 12.B 13. A 14.C
15.B 16.B 17.C 18.D 19.A 20.C
2、 简答题:
2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22.2 410 23.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24.人工、抗原、抗体 25.饮食习惯,不吸烟 26.单细胞 原核 独立 活细胞 27.细菌 细菌 真菌 青霉素 28.流行性、免疫性;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9.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30.血管 血液 脂类物质 减小 增大 31.30% 16% 低于 春季 32.结核杆菌 原核 抗生素
三、探究、实验题:
33.(1)D;(2)不放青霉菌;(3)细菌的生长不受到抑制,细菌的生长不受到抑制
34.学生喜欢长时间听随身听 带耳机上网(合理的都可以) 控制听随身听的时间和音量(合理的都可以)
35. (1)使病原菌粘结在一起,抗体附在病原菌表面,溶解病原体;(2)再次感染时 体内能自动产生对此病原体的抗体;(3)B淋巴细胞对感染过的病原体有记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