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课件+习题(2课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课件+习题(2课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1 23:14:16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习题第一课时
一、基础题
1.辨字组词。
仞(

怨(

淘(

涣(

忍(

怒(

掏(

焕(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二、综合题
1.《凉州词》是一首
诗,作者是
朝诗人
。作者在诗中的前两句“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写“所闻”:_________。(均用诗中词语回答)“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对《凉州词》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3.默写《凉州词》
凉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题
课外类文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者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情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籍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着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站在这里能清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他。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下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多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了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的耳边,轻轻的说了句:“_____________。”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拔下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⒈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守望(   )   炙热(   )
目不转睛(   )
⒉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充句子。
⒊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第①段主要抓住了母亲的_____和神态描写;第⑦段主要抓住母亲的_____和_____来描写。
⒋将第④段中的“扫”换成“看”“盯”“望”行不行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给第⑦段加上标点符号。
⒍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想起古人歌颂伟大母爱的一首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辨字组词。
仞(万仞)
怨(抱怨)
淘(淘气)
涣(涣散)
忍(忍受)
怒(怒放)
掏(掏出)
焕(焕发)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jiān
(中间)

dù(角度)
jiàn
(离间)
duó(猜度)
二、综合题
1.
边塞

王之涣
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羌笛
拟人
2.A
3.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拓展题
1.守候  
炎热  
聚精会神
2.学生下考场了
3.外貌  动作和语言
4.不行,“扫”速度快,表现了母亲为了孩子顾不得自己的干渴。
5.  
,  
:“。”
6.《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共16张PPT)
第三单元
·第四课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紧扣中心,导入课题:
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2、板书:——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能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4、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5、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黄河、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
自尊心、自信心。
资料宝袋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第一部分(1-4):介绍了黄河的发源地及其曲折壮丽的漫长流程。
课文详解
第二部分(5-9):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生活发展的历史。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概括讲黄河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课文详解
思考: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我们祖先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环境。黄河不仅养育了世代华夏儿女,而且培养了融汇百川、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黄河流程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它行程5464公里,流经9个省、自治区,汇集了渭河、泾河等几十条主要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课文详解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使黄河流速大减。
入海时,黄河已显得步履沉重,只能缓缓向前。
课文详解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地理特征
发源地
流程
地位
景观资源
壶口瀑布
水力资源
黄河三角洲、河岗
资源丰富
景观奇特
悠久历史
蓝田人、半坡人——农具、绘画
黄帝、炎帝——生产技术
夏商周——甲骨文、青铜冶炼
秦汉唐宋——诗词、艺术品
文明起源
赞美黄河
无限的生命力
哺育华夏文明
造福未来
热爱母亲河
图解结构
主题:本文介绍了黄河的位置、资源、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展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壮丽的美景以及对两岸的恩泽,表达了对黄河的无限赞美之情。
概括主题
写法:本文在材料安排上详略得当。如在写黄河悠久的历史时,第一部分说明的重点是黄河对中游和下游,上游的情况只写了两句。第二部分作者详写华夏文明的起源,从80万年前的蓝田人起,蓝田、半坡、黄帝、炎帝、夏商周一路写来,直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其间跨越了几十万年。但对于华夏文明的发展作者只用第9自然段简略写过,这样,让整篇文章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写法点拨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请看图片。
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
课外拓展
感悟:这篇文章写了全面的介绍了黄河,使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的知识,也让我们懂得了黄河为我们华夏子孙所作的贡献,她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充满无限活力的生命,使我们在她的哺育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心灵感悟
课堂小结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作业布置《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习题
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


diàn
yǎn
沟(

北(

积(

繁(

chè
tuān
suō

清(




穿(


)造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2.用下列词语写一名话。
(1)蜿蜒:(
)。
(2)震耳欲聋:(
)。
综合题
1.照样子写词语。
(1)汩汩而出






(2)千里迢迢






2.仿写句子。
为了越过这道屏障,黄河又突然抖起精神,宛如一条蛟龙,腾跃而起,轰鸣着扑向大海。
(1)

(2)

提高题
1.看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滔滔黄河以每年16亿吨的输沙量进入下游,随着地势变得平坦,流速渐缓。(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源头之高,流程之远。(

2.
阅读理解,完成填空。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张真---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这首《黄河大合唱》,以(
)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
)精神,痛诉侵略者的(
)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
)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
)。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1)壑







(2)
(bèn)(投奔

(f
à)(白发)


(bēn)(
奔跑

(f
ā)(发现)
答案不唯一。
2.略。
二、综合题
1.
(1)津津有味
彬彬有礼
头头是道等
(2)烈日炎炎
硕果累累
白发苍苍等
2.略
三、提高题
1.
(1)列数字
(2)引用
2.黄河
坚强不屈的斗争
残暴
抗日战争
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