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读一读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她曾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事实上,在地球的历史上,沧海桑田是时常发生的,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目前看到的地表形态,如陆地和海洋,陆地上的高山、深谷、平原、盆地等等,它们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不断演化而形成的。
沧海桑田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此地以前曾是陆地,由于地壳下沉,才成为今天的海洋。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仔细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轮廓
你发现了什么?
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七大洲、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吗?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魏格纳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几乎能和非洲大陆凹进部分相吻合。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大洋。以后,原来的大陆分裂成几块,慢慢地漂移分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漂移学说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中盯一体了。
你对大陆漂移学说是反对,还是赞成呢?
你能说出你的一些理由或证据吗?
获取事实与证据:
有关猜想的内容和证据
过去人们对南极发现煤层迷惑不解,其实,在石炭纪时,南极正好位于南纬25度附近,是热带雨林地带。
证据
不足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
大西洋两岸大陆不能完全拼合
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
有些岩层是连续的
并不是所有岩层都连续
发现了2.5亿年前爬行动物中龙的化石
大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什么力量来撕裂?
大陆并不漂浮在海洋上,怎么会漂移呢?
南极洲的地层中有丰富的煤矿
提出人:魏格纳(德国)。
依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 hjhjjhjk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
内容:联合古陆 七大洲、四大洋
(2亿年前) (现 今)
驱动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天体引潮力。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二、寻找海底的秘密
海洋探测技术发展
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
观察海底地形图,找出“S”形海底山岭
——海底扩张学说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中部都有海底山岭。
当一厚一薄的两种地层相互碰撞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动手完成P110思考与讨论
思考:这和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的运动是否相同?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两侧的大洋地壳在缓慢向大陆方向移动。当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发生挤压,并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于是,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屿,在大陆上则形成高原和山脉。
地球内部的圈层
地球 地幔:上部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下有软流圈 。
地壳: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厚,
大洋地壳薄。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高达5000 C~6000 C
如果说海底在发生扩张,它的力量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导致大陆的移动?
海底扩张学说:
高温下水的对流
将水的对流与软流圈中物质的流动相联系。
软流层向上运动的物质从海岭中部涌升,并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
海底扩张学说:
大洋中脊
问题:说明海岭及其两侧的岩石新老关系。
新
老
老
海岭:大洋地壳诞生处
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
大 洋 板 块 俯 冲 示 意 图
基本观点: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
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海底扩张与更新学说
找出六大板块
思考图中箭头所包含的意义。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三、板块学说和火山地震带——板块构造学说
六 大 板 块 示 意 图
太 平 洋 板 块
印度洋板块
非 洲 板 块
亚 欧 板 块
南 极 洲 板 块
美 洲 板 块
问题:
1 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
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3 喜马拉亚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阿拉伯半岛
喜马拉亚山脉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归纳:火山和地震多分布
在板块交界处。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内稳边活”
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与张裂。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简介板块运动的证实: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并在月球上放置了第一只激光反射器,利用激光反射原理精确地测算地球上不同测站之间的距离。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已确定夏威夷与日本之间正以11.1厘米/年的速度靠拢,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之间正以6.8厘米/年的速度靠拢,上海与澳大利亚之间正以6厘米/年的速度靠拢;而北美与欧洲之间则以1.1~1.4厘米/年的速度互相分离。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语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喜玛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提高
喜玛拉雅山
红海
地中海
四、小结
1、解释海陆变迁的理论发展:
大陆漂移假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学说中,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为六个板块,分别是: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印度洋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与张裂。
若两大板块碰撞,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屿,在大陆上则形成高原和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