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灵魂的在场
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
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独处与交往等。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如果说自然是灵魂的来源和归宿,那么,人工建筑的屋宇就应该是灵魂在尘世的家园。无论是与自然,还是与人工的建筑,都应该有一种亲密的关系。空间具有一种神圣性,但现代人对此已经完全陌生了。温馨晨读 对于过去许多世代的人来说,不但人在屋宇之中,而且屋宇也在人之中,它们是历史和记忆,血缘和信念。正像有人诗意地表达的那样:“旧建筑在歌唱。”可是现在,人却迷失在了高楼的迷宫之中,不管我们为装修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力气,屋宇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仍然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的缺席,这种孤独就成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倘若灵魂在场,我们就会体验到独处时的充实,从而把孤独也看做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温馨晨读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赏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温馨晨读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君子行》
赏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温馨晨读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
由于家境贫困,蒲宁中学未毕
业就步入社会。曾做过校对员、图
书管理员、助理编辑等。自主学习 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田间》《末日》,中篇小说《乡村》。自主学习 二、写作背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虽然已经废除了农奴制,但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存在,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贵族阶级越来越颓废堕落。作者以这一时代的典型特点为题材,选择地主庄园为背景,描写了生动的场景。自主学习 摹写乡村生活,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无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由于蒲宁的小说大都是哀悼衰微中的“贵族之家”的,似乎是在为贵族阶级黄金时代的消逝吟唱一曲挽歌,所以作品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本篇小说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写作出来的。自主学习 三、审美视窗
吟唱忧伤的大师——蒲宁
在俄罗斯文学的长河中,在众多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家中,伊凡·蒲宁始终是一个独特的名字。尽管他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孤寂地远离时代潮流,无论是政治潮流,还是文学潮流,甚至是远离了祖国,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对现实真实的反映和对俄罗斯语言精妙的运用都为丰富底蕴深厚的俄罗斯文学宝库和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主学习 蒲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词汇中为他的每一篇小说选择最动人、最富魅力的词汇,他的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块磁石,能够把这篇小说或者这首诗所需要的一切粒子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能够把一切意料不到的东西,包括披着霜花的树丛中的一抹阳光和穿着灰色丧服的乌云的碎片都吸引过来。蒲宁将这一切加以排列、组合,然后加上起死回生的甘露,于是世上就诞生了一部新的作品,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剥夺它的生命。只要地球上还有人活着,它就是永生的。
1933年他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罗斯作家中的首位诺奖获得者。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lín mì ɡā qiè jiē fù jī nì xū cǎn chè qiónɡ yínɡ nà biān 自主学习 duo liàn liáo kuò pǐ zī yǒu pì yīnɡ zhì yū qù hào dōnɡ ɡōu mò pèi xiāo 自主学习 hé hè huó huo jiǎo jué chàn zhàn chèn chēnɡ juàn jùn shí shén 自主学习 拾掇 点缀 辍学 啜泣 甘之如饴 心旷神怡 贻人口实 春风骀荡 清澈 撤退 车辙 冥思 暝色 瞑目 遗憾 震撼 风驰电掣 擎天一柱三、近义辨析
1.萍水相逢·素昧平生
辨析:“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素昧平生”指彼此一向不了解,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例句1:在西湖边上,欣赏景色,并与________的朋友聊天,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例句2:他们________却一见钟情。
自主学习 萍水相逢 素昧平生 2.汇合·会合
辨析:“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会合”指聚集到一起。
例句:两条江的________会激起很大的浪花,这种情景人们可以想象得到,但3月28日金星与木星________的场景是什么样子,没有谁能想象出来。
自主学习 汇合 会合 四、词语解释
1.颐指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轮美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卷帙浩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纡尊降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 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形容房屋高大美观。轮,高大的样子。奂,众多。 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指有地位、身份的人放下尊严或架子,谦卑以处。“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作者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这是一首旧时代的挽歌,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将感情包裹于事易时移的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中,以艺术的美感来感染读者 合作探究 结构图示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一、第一段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的回忆来写清晨的果园的?请具体分析。
提示 主要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来写清晨的果园。合作探究 二、以第1、4部分为例分析,说说文中场景是如何与主题巧妙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 第1部分中一开始就是场景描写:“……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记得那槭树的林阴道、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合作探究 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那时躺在大车上,仰望着满天星斗,闻着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听着长长的车队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叽叽嘎嘎地向前驶去,真是再惬意也不过了”。这些描写清新明爽,充满着丰收的生活气息,仿佛把人带到了弥漫着苹果香味的果园中。渲染了欢快明朗的气氛,为这一部分奠定了欢快的基调。而第1部分也正是对庄园兴盛时期生活的叙述。合作探究 第4部分第2段也有场景描写:“天色淡蓝而晦冥”,“风吹进枪口,发出嘘嘘的声响,风凛冽地迎面刮来,有时还夹着干燥的雪球。整整一天我在渺无人烟的荒野上踯躅……直到夕阳西堕,我才策马回庄园去”,“下房里灯火通明,十分热闹:村姑们在切白菜,只见切菜的弯刀皓光闪闪,我谛听着切菜发出的和谐的嚓嚓声,以及村姑们所唱的和谐的、忧郁而欢快的农谣……”这段生活场景仍极富农村生活气息,但在遣词造句上却不再那么清新明朗了,“晦冥”“渺无人烟的荒野”“踯躅”让人觉得阴冷荒凉,渲染了一种悲凉氛围,也为这一部分写小地主时代的开始奠定了悲凉基调。合作探究 三、作者对中等贵族阶级没落的惋惜之情和安东诺夫卡苹果有什么关系?
提示 作者描写中等贵族阶级没落的过程是和对庄园尤其是对果园的怀念之情联系在一起的。合作探究 四、本文是如何在动静相宜之中体现美感的?
提示 俄罗斯文学在豪迈沉重的民族性格之上显现出了难得的优雅和富于教养的风格气质,这在俄罗斯优秀作品中随处可见。《安东诺夫卡苹果》就让人感受到这样一种难以企及的美感。作品中也有一段描写人们在树林中纵马打猎的场景,粗犷热烈,富于男性气息。但是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后面,当客人误了早起打猎而在主人书房里浏览藏书的一节。古老藏书的厚厚的皮革封面,山羊皮的书脊上烫有的小小的金星;发黄书页中沁人心脾的霉味,这些都令人神往、迷醉。合作探究 翻开书来,这本书上不知是谁用鹅翎笔写的眉批:“这是堪与古今一切哲人媲美的思想,是智慧之花,是肺腑之情。”而那本书一开头就带有一百年前译本亲切而又做作的文体风格:“我的先生们!……”于是在慵懒的书卷气中,读者也度过了一段甜蜜而孤独的时光。这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照,但不是对立而是生活的连续,从动到静,从刚到柔,打猎时的狂野气息被随后的书卷气所冲淡,就像俄罗斯皑皑雪原与温暖的林间小木屋并存一样,在粗犷与温馨的交织中,自然形成了生活的,也是艺术的节奏。合作探究 更重要的是,阳刚气的东西在这里只是构成作品整体节奏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单一风格本身,种种因素相互制约、融合,在这之上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令人陶醉的优雅风格气质。合作探究 艺术审美
1.巧妙的结构安排
作者以数字分场景,分别写了四个生活片断,代表了四个时期: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趋衰落时期、小地主时代开始,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贯串起来。这一时间顺序有两种:合作探究 一是“我”的成长过程,由“少爷”长成为成人;二是一年的季节顺序,以八月收获苹果开始一直到初冬落雪。每一个时间的选取都经过精心挑选,巧妙之处还表现为:每一场景的描写也都以一天为具体时间顺序。以第一部分为例,作者由寒意料峭的清晨写到一天的热闹生活,再写到“入暮以后”人们回家,最后写“深夜”“我”摸黑到果园开枪,顺序明确,线索清晰。合作探究 2.融描写、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作者描写四幅生活场景是有深意的,每一幅都经过精心剪裁,把中等贵族阶级的日趋没落揭示出来,也流露出了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合作探究 以第3部分为例:作者描写从九月底起天气的变化,“在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乌云上方,水汪汪的浅蓝色的天空冷冰冰地、明亮地闪着光,乌云则慢慢地凝聚成为连绵不绝的含雪的云峰”,这段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当时的天气状况,而“果园显得荒凉、沉闷”一句议论则使景物带有了败落之感,“然而一进十月,就雨霁日出,此时的果园又是多么美丽啊!”这样的抒情句子穿插其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合作探究 叙述过程中穿插对打猎场景的描写,比如追赶野兽而闯入另一座孤林、借宿时评论猎获的巨狼等。作者巧妙地融合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读者置身于一幅幅生活画卷之中。 合作探究 露霞(节选)
伊凡·蒲宁
他却睡不着,躺着吸烟,思路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夏天……
她的肌体上也有许多小小的黑痣,这些小痣使她显得更加迷人。也许因为她穿着便鞋,没有高跟,所以走起路来,黄色长坎肩下面的整个身体仿佛都在颤动。大坎肩又宽又薄,所以衣衫下修长的少女身躯一点也不受束缚。延伸阅读 有一次她从花园跑进客厅,雨把她的脚打湿了,他忙着跑过去帮她脱下鞋子,吻了一下那湿漉漉的瘦小的脚,在他一生中再也没有感受到类似的幸福了。阳台外面雨越下越紧、越下越大,到处一片雨声,又是一片清新和芬芳。这时整个屋子里,光线暗淡,人们都在午睡,狂热的感情使他们失去了警惕,一只全身发着灰绿闪光,头上长着硕大的红鸡冠的黑色大公鸡突然也从花园跑进客厅来,爪子打得地板咚咚地响,这可把他俩吓了一大跳。公鸡看见他们从沙发上跳起来,就匆忙缩起身体,仿佛是出自礼貌,拖着它那五光十色的尾巴又跑回雨中去了……延伸阅读 他刚到她家的时候,她一直在悄悄地观察他。当他和她说话时,她总是脸涨得绯红,而且总是开玩笑地答着话;进午餐时,她也时常嘲弄他,比如,她有一次对父亲大声地说:
“用不着款待他,爸爸,你白操心,他不喜欢甜馅饺子,也不爱吃葛瓦斯香肠冷汤,面条和酸牛奶他是讨厌吃的,奶渣就更恨死了。”延伸阅读 上午他给小男孩上课,她搞家务,整个家都靠她管理。全家中午一点钟吃午饭,饭后她回到她住的屋顶阁楼上去,如果天不下雨,就去花园,那里的一棵白桦树下放着她的画架,她一边挥手赶蚊子,一边写生。以后她常到阳台上来。他总是午饭后坐在这里的一把歪歪斜斜的藤椅上看书,这时,她就背起手来,站在一旁看着。有一次,她带着讽刺的口吻说道:
“能不能知道您在啃什么高深的书?”
“法国革命史。”延伸阅读 “啊!我的上帝!我还不知道我们家里出了个革命家!”
“您怎么不写生了?”
“我要把绘画完全丢掉。我已经知道我没有才能。”
“您把您的作品给我看看行吗?”
“您觉得您很懂绘画吗?”
“您太自命不凡了!”
“我倒是有这样的缺点……”延伸阅读 终于有一天她提议和他一块儿到湖上去划船,于是她突然下了决心似的说:
“大概我们这里的热带雨季已经结束了。咱们出去玩玩吧!我们那个独木舟已经朽烂了,船底还有好几个洞,不过我和彼加已经用欧莞把那些洞堵上了。……”
这日,天气炎热,暑气蒸人,岸边的草丛里乱七八糟地夹杂着稗子的小黄花,又潮又热的空气令人气闷,数不清的淡绿色的小蝴蝶低飞在草上。延伸阅读 他也学会了她那种嘲弄人的口吻,当他走进小船时,说道:
“您终于屈尊赏脸了!”
“您终于挖空心思来报复了!”她泼辣地回答他的话,一面跳到船头上。青蛙被惊动了,它们扑通扑通地从四面八方跳下水去,这时,她突然尖声地大叫起来,一手抓住了她的大坎肩,把衣服提到膝盖以上,跺着两脚:
“草蛇!草蛇!”延伸阅读 他往她黑黝黝发亮的腿上扫了一眼,抓起了桨,向那条在船底弯弯曲曲蠕动的草蛇打了下去,然后一手把蛇抓起,远远地扔到水里去了。
她的脸顿时苍白了,这是印度人脸色苍白时的那种样子,她脸上的黑痣和那头黑发,显得更加乌黑了。然后她松了一口气,说道:
“唉!真恶心人!难怪‘可怕’这个字和草蛇同一个词根呢!到处都是草蛇,在花园里,在家里,到处都是……简直不能想象,彼加敢用手抓蛇呢!”延伸阅读 他们俩第一次这样随随便便地谈话,第一次彼此凝视对方的眼睛。
“您真棒!一下子就把它打死了!”
此刻她的神态已经恢复正常,微笑着从船头跳动到船尾,高高兴兴地坐下了。当她害怕的那一瞬间,她是那样迷人,使他为之倾倒。现在他满怀柔情地想:是啊!她还完全是个小姑娘!于是,他作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小心地跨进小船,用桨撑在湖底的软泥上,把船调了个头,穿过缠在一起的密密实实的水草、像刷子般的欧莞、盛开的睡莲和被又厚实又圆的荷叶覆盖着的一片翠绿的湖面,终于把船划到湖心了,于是他坐在船中间的凳子上,左一桨右一桨地划着船。延伸阅读 品读 本文写了少女露霞与青年教师短暂的爱情。蒲宁的语言是一流的,尤其是对俄罗斯乡村环境的描摹,对少年冲撞心理的刻画,让人感觉那里隐隐含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秘密。俏皮的对话,幽美静谧的环境,无不写出了俄国人心灵的淳朴、情感的深挚。对大自然和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爱,这所有都寄托了流亡作家最深的乡情,以至他惟有将它们全都浓缩在一个个俄罗斯人爱情的永恒的瞬间,才能达到某种感情的深度,深到足以埋藏他对于远方故土的眷恋。延伸阅读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