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螳螂捕蝉》课件+习题(2课时)+朗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 螳螂捕蝉》课件+习题(2课时)+朗读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2 17:31:28

文档简介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习题
基础题
给下列的字注音
螳( )螂( ) 诸( )侯 禀( )报 乘( )虚而入
解释下列词语
毫不介意: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综合题
照样子写词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八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一下,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题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 ,不顾身后的隐患。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táng láng zhū bīn chéng
2.丝毫不往心里去。 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恍然大悟也作“豁然大悟”,为成语。可以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二、综合题
1.城门失火 - 殃及池鱼
2.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吴王明白了自己去攻打楚国,国内的兵力就会空虚。其他诸侯国就会乘虚而入,使自己又一次陷入绝境。这样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讲的那样,自己就是瓮中之鳖了。这样只会使其他诸侯国鹬蚌相争,鱼翁得利。 大臣们的“劝”时直言向劝,直截了当,从而触犯龙颜,难以奏效。而少年的“劝”是智劝,巧劝,十分委婉,都是让吴王主动提问,“劝”是不留痕迹,令吴王茅塞顿开。
三、提高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露水,螳螂, 蝉, 黄雀, 螳螂,少年拿着弹弓
3. 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4.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 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习题
基础题
辨析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曹(????)????蝉(????)????侍(????)????虚(????)
糟(????)????弹(????)????待(????)????虑(????)
综合题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A: 死:①失去生命??? ②不顾性命??? ③表示坚决裂?? ④不活动,不灵活
  1、吴王已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 )
  2、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
  3、这条沟多年没有人清理,曾经哗哗直流的水成了死水。?? (??? )
  4、战士们个个满腔热血,希望同对岸的敌人决一死战。?? (??? )
B: 转:①旋动、改换方向??? ②不直接地??? ③围绕中心旋动? ④量词、绕 圈
  1、这件衣物我不敢当面给她,请你帮我转达给好好吗???? (??? )
  2、瞧,这辆车的轮子转得可真快,我猜有时速120公里吧!? (??? )
  3、只见小张转身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真的生气了。???? (??? )
  4、是谁让你把这条绳子转那么多圈的?都快解不开了。??? (??? )
提高题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解释词句:
伐:
欲谏不敢:
三旦:
罢其兵:
螳螂捕蝉:
2.请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曹操 蝉粗 侍卫 虚弱
糟糕 弹弓 等待 考虑
二、综合题
A③①④②
B②③①④
三、提高题
1.讨伐、征伐
想劝阻又不敢说
三天早上
放弃了用兵大打算
螳螂想要捕蝉。比喻目光短浅,不知道潜在大危险。
2.这则寓言主要写的是吴王决定攻打楚国,有个年轻入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谏吴王不要
去打楚国。
课件20张PPT。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语就是其中的瑰宝。而不少成语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在以往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曾经读过很多成语故事,你们记得哪些?这些成语故事有的源自古代的神话,有的源自含义深刻的寓言,有的则来自于历史的典故。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3、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楚念头的原因。
4、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凭借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料袋 当时,周王室开始走向衰落,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而周初所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各占一方,这是秦国、这是齐国……他们个个虎视眈眈、你争我夺,一心想吞并其他诸侯国,相互之间的战争自然是常年不断。诸侯争霸就成了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吴国在当时是个实力并不算很强大的国家。有一年,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地图上标示),但是,他的这一决定却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大臣们纷纷进谏,想劝阻吴王。可是,吴王却十分固执,他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shè chǔ lù
舍 人 处 死 露 水
jǐng fù
延 颈 曲 附字词积累伐:讨伐。
荆:楚国的别称。
舍人:这里指国君左右亲近之官。
少孺子:年轻人。
欲:想。字词积累 自由读第一段,同桌之间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是什么? (3)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4)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学习提示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要“处死”来劝阻的人,可见吴王很主观、专横,真是令人生畏。这也为少年的出场做了铺垫。课文详解 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走来走去” “一连三天早晨”“全不在意” 突出表现了少年冒险劝阻吴王的决心和勇气,显示了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课文详解 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抓住蝉、螳螂各自的神态、动作,生动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的形象解释。少年巧用这个故事,把吴王的思维自然引向谈话的核心。课文详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吴王从少年的话中大彻大悟,明白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所以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讲得很好!”表明吴王对少年赞不绝口,叹号的使用更加突出了吴王的这种赞叹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赞赏。课文详解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理清层次图解结构 本文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文章旨在说明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放眼长远,否则会后患无穷。
概括主题  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作“呼应”。本文开篇就说“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而且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少孺子讲故事巧做铺垫。写法点拨有关利害关系的八字词语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焚林而畋,竭泽而渔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拓展提升   少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让我们知道了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的道理。心灵感悟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的经过。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表现了少年聪明机智,吴王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