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及《战争与和平》的相关知识,积累重要词语。
2、把握娜塔莎的形象特点,体会“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3、了解并学习课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文学常识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代表作有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 》、《 》和《 》和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正字音:
宅邸 花翎 憎恶 迸流 皱襞 搽粉
怯场 勋绶 请帖 绛紫 挑花
3、辨字形:
(1) shòu( )带 shòu( )予 (2) jiòng( )红 jiàng( )落
(3) pēng( )然 pēng( )击 (4) dān ( )搁 虎视dāndān( )
4、词语解释:
(1)宅邸: (2)勋绶:
(3)皱襞: (4)宽宏大量:
5、课文重点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娜塔莎?
(2)抓住人物在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的各方面表现,分析当时的娜塔莎分别处于怎样心理状态。
(3)你认为娜塔莎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三、课后巩固: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胸脯/果脯 蔷薇/樯橹 绛红/投降
B、请帖/字帖 迸流/拼搏 皱襞/巨擘
C、挑花/挑战 宅邸/诋毁 从容/丛书
D、花翎/羚羊 怦然/坪坝 憎恶/赠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辉煌 耽搁 驾临 多愁善感
B、绸缎 轻盈 纤细 宽宏大量
C、勋绶 保姆 温顺 有口皆碑
D、伯爵 怯场 原故 凭心而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 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
(2)安德来公爵……能够说出明天会议的可靠消息,关于这个,正有各种流言在 。
(3)萧老比我年长30岁,他无愧为我们的师长,每次相见,我都以晚辈、学生的身份向长者请教,带着几分
。
A、预定 散布 拘谨 B、预定 散发 拘束
C、预订 散布 拘束 D、预订 散发 拘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铺着红布的、灯火辉煌的大门口站着警察和宪兵,而且还有几十个警察局长和警官。
B、一个焦急的副官跑到罗斯托夫家的人面前,请他们再让开一点,尽管她们已经靠在墙边了。
C、一个舰队速度的快慢,决定于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
D、因此我们预料,普通民众的富裕和政府官员的廉洁,这将是十七大以后中共中央执政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B、“啊,索尼亚,啊,只要你知道我是多么幸福就好了!”娜塔莎说。“你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样的……”
C、“娜塔莎,我不了解你。你在说什么?想想父亲和尼考拉吧。”
D、当他换了一口气,放下她,停下步子,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
(二)阅读理解:
1、阅读第一部分,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理?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
2、阅读第二部分“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
3、下面这句话描写了娜塔莎见到安德来公爵时的心情,请分析其描写手法和人物特点。
“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
4、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文中有一段将娜塔莎与爱伦进行比较的文字,请同学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怎样一个娜塔莎呢?
5、你认为第三部分中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那么又如何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呢?作者这样安排合理吗?
6、阅读《娜塔莎》的片段(课文第53~54页,从“‘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到“但我不相信这个。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完成相应的题目。
(1)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了什么?
(2)索尼娅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
(3)“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该如何理解?
(4)索尼娅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
四、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玛菲尔的秘密
(1)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有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着一家大型采煤厂而忙得脱不开身。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他们:“采煤厂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时候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
(2)圣诞节即将来临。一天,同桌比索问玛菲尔希望得到什么礼物,一心牵挂着父亲的玛菲尔说:“希望父亲开着鲜红的跑车回来看我们!”比索听完她的愿望,睁大眼睛问:“什么?你父亲刑满释放还能从监狱里开一部跑车回来?”
(3)玛菲尔如遭雷击,泪水迅速涌上刚刚还阳光灿烂的脸庞,她低吼道:“你不能侮辱我的父亲!他在宾州拥有大工厂!”比索白了她一眼说:“不信去问你母亲,谁都知道你父亲在蹲监狱!”玛菲尔抓起书包狂奔出教室,她要拉母亲来跟比索证实:世上没有比父亲更正直的男人,他怎么会蹲监狱呢?
(4)远远地,玛菲尔就看见花园长凳上熟悉的背影,母亲一定是太累了,又在长凳上打起了盹。四年来,她一个人抚养着三个孩子,此时也一定和自己一样想念父亲了吧?玛菲尔放慢脚步,轻轻绕到母亲面前,她睡着了,唇角带着美丽的微笑,眼角有浅浅的泪痕。
(5)玛菲尔正要给母亲盖上毛毯,突然发现她怀里躺着一个浅灰色信封,“宾州第71监狱托比斯”,再熟悉不过的字体,却来自如此残酷的地方。毛毯从玛菲尔手中轻轻滑落,她几乎哭出声来,然后踮着脚尖离开了花园。
(6)玛菲尔背起书包,掩上铁门,回头看看玫瑰怒放的花园,看着孤独憔悴的母亲,她对父亲的鄙视突然减少了几分。善良的父母一定是想用这种方式,为他们撑起一片干净善良的爱的天空。
(7)玛菲尔跟比索道歉,并求他:“千万别告诉我弟弟,请你相信,我的父亲回来时,只会还给人们善良和真诚。”听到玛菲尔的话,比索羞愧难当,他说:“如果你父亲回来时需要一辆跑车,我想我父亲可能会借给他的。”比索的父亲埃德华先生,经营着一冢大型汽车租赁公司。
(9)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当憔悴苍老的托比斯走出监狱大门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埃德华迎面走过去说:“欢迎您回家,托比斯先生!许多人都跟我说,您是最棒的司机,我等了您四年。”托比斯狐疑地问:“为什么您会相信一个刚出狱的犯人?”埃德华笑着回答:“因为我们都是父亲。”[来^源:#中教%*网&]
(10)快到家时,埃德华将方向盘交给了托比斯,“这车以后由您掌握,行李箱里有四份礼物,回家和孩子们亲热完再来上班。”如坠梦中的托比斯打开行李箱,里面有四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还有崭新的西装和领带。他当然不会想到这些是女儿玛菲尔的“杰作”,他在心里对宽厚善良的埃德华充满了感激。
(11)妻儿早已等在门口,铁栅栏上用玫瑰花拼成的“欢迎回家”四个字异常醒目。两个小儿子欢呼着朝红色跑车狂奔过来,那微笑着流泪的姑娘是玛菲尔吗?
(12)如果玛菲尔的父母有一天知道:1l岁的女儿早就和他们一起以更宽容执著的决心来保护和捍卫爱的话,他们该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动……
1、读完全文,你认为玛菲尔为什么要保守秘密?
2、小说往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请结合第8段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说说玛菲尔有怎样的性格。
3、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试分析第4段和第11段中的画线句子,比较两处“微笑”与“泪”所表现的人物的不同感情。
母亲:
玛菲尔:
4、 小说是生活的教科书。《玛菲尔的秘密》一文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那样和谐?请结合文章内容,以“和谐来源于”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和谐来源于
(二)语言表达:
1、补全下面的对话,回答要得体、风趣。
有一次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您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地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笑说:“ 。”
2、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3个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我在法国老师卢梭、雨果、左拉、罗曼·罗兰,俄国老师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中国老师鲁迅那里学到的是把写作和生活融在一起。
①
②
③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
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也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蔽在形象深处。小说形象描写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因此,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说,典型人物形象是支撑小说情节的骨骼,而他们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则是小说艺术的灵魂。
五、知识链接:
1、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其中《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制,同情农民,为农民的苦难“饱经忧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由于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而与家庭产生冲突,离家出走,病逝途中。
2、《战争与和平》故事情节简介:
《战争与和平》以史诗般广阔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1820年之间的俄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3、追溯课文背景:
附参考答案:
二、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