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教案(打包7套)(新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万载县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教案(打包7套)(新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2-24 08:38:25

文档简介

细 菌
课 题
课 型
细 菌
年级
日 期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2、掌握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重 点
1、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2、掌握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难 点
1、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2、掌握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一、检查预习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二、引入新课
通过流行病事件导致因素来引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1、细菌的形态:(1)个体十分微小(用显微镜观察),是单细胞生物;
(2)一般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例:球菌:肺炎双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螺旋菌:甲烷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菌 细胞质 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荚膜、芽孢等结构
拟核
3、细菌的营养方式
(1)大多数细菌是异养生物:大多数细菌没有叶绿素,不可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又可以分为:腐生:依靠分解动物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落叶等获得有机物;寄生:依靠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取有机养料的生活方式。(2)少数细菌是自养生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4、细菌的呼吸类型:(1)有氧呼吸:有些细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做好氧性细菌。如:枯草杆菌等(2)无氧呼吸:有些细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做厌氧性细菌。如:乳酸菌、甲烷菌等
5、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大多数细菌是人类的朋友;(2)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当堂练练习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运动的基础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病 毒
课 题
课 型
病 毒
年级
日 期
初二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病毒的结构;2举例说明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重 点
1、掌握病毒的结构;2举例说明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难 点
1、掌握病毒的结构;2举例说明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一、检查预习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通过非典型肺炎事例引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1、病毒的特征 小
2、病毒的形态 (1)杆型 (2)球形 (3)蝌蚪型
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 (1)蛋白质外壳;(2)核酸。
病毒的营养方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毒的生殖方式:病毒在寄主细胞里进行复制增殖,它在自身的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结构和原料,制造出新的病毒。
Q:病毒离开活细胞是否就意味着死亡呢?R:病毒离开活细胞 结晶体
病毒侵入活细胞
病毒的种类:
根据寄主的不同:(1)植物病毒(2)动物病毒(3)细菌病毒(噬菌体)
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DNA病毒;RNA病毒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些对人类有害:使动物、植物、人患病。例: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等;
有些对人类有益: ①利用病毒,制成疫苗,进行预防接种;②利用噬菌体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③利用昆虫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④ “以菌治虫”;⑤用于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基因治疗。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书本99页的当堂练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病毒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酵母菌和霉菌
课 题
课 型
酵母菌和霉菌
年级
日 期
初二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1、掌握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2、掌握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3、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重 点
1、掌握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2、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难 点
1、掌握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2、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一、检查预习
酵母菌的形态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通过酿酒,早餐上的常见的食物,霉豆腐等图片来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呈卵形。
2、酵母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酵母菌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4、酵母菌的呼吸类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
5、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条件适宜出芽生殖;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
(二)霉菌 1、霉菌的形态结构:青霉和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菌丝都有横隔。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青霉和曲霉的菌丝包括: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
2、霉菌的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3、霉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4、青霉和曲霉的区别:青霉的气生菌丝的顶端呈扫帚状,曲霉呈球状
课堂小结: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构成多为孢子生殖,腐生生活。
巩固练习 当堂练练习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酵母菌和霉菌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食用真菌
课 题
课 型
食用真菌
年级
日 期
初二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和能说出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2、认识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3、能够鉴别有毒的蘑菇。
重 点
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和能说出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能够鉴别有毒的蘑菇。
难 点
1、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和能说出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2、认识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检查预习
蘑菇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由图片引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1、蘑菇的结构:(1)子实体:菌盖(菌褶,菌褶里含有孢子)、菌柄(2)地下菌丝
2、蘑菇的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蘑菇通过地下菌丝吸收腐殖质或土壤里的水分和有机养料,进行腐生生活。
蘑菇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当蘑菇的孢子成熟了后会散落下来,一旦孢子落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出菌丝,然后从菌丝上长出子实体。
蘑菇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
我国已经发现的食用真菌有800多种,其中常见的食用真菌:香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灵芝,木耳等。
食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真菌不仅味道鲜美,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铁,钙,镁等矿物质。
有些食用真菌还具有药用价值。如:灵芝,冬虫夏草,马勃,茯苓等都是名贵的药材。
7、毒蘑菇的特征:一般颜色鲜艳,不生虫蛆,菌盖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菌柄上有菌环,受伤后易变色,有辛、辣、苦、臭等特殊气味。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书本111页的当堂练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食用真菌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发酵食品的制作
课 题
课 型
发酵食品的制作
年级
日 期
初二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掌握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牛奶。
重 点
1. 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3.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牛奶。
难 点
1. 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3.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牛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一、检查预习
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
二、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来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
原理主要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或酒精等的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
鲜奶加糖--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密封——发酵
(加糖的目的:为乳酸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加热的目的:消除牛奶中的微生物;冷却:为了确保乳酸菌的存活;密封: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惊醒呼吸产生乳酸)
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发酵的时间一般有长有短,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
发酵技术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新型、理想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例:面包,馒头,酒是酵母菌发酵形成的;醋是醋酸杆菌发酵;味精是棒状杆菌;酱油面酱是曲霉发酵;酸奶,泡菜,奶酪是乳酸菌发酵而来的等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当堂练练习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发酵食品的制作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食品保存技术
课 题
课 型
食品保存技术
年级
日 期
初二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2、掌握食品保存的原理;3、熟悉食品保存的方法。
重 点
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2、掌握食品保存的原理;3、熟悉食品保存的方法。
难 点
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2、掌握食品保存的原理;3、熟悉食品保存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检查预习
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由图片引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1、食品腐败的原因探究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食品保存的方法
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
温度 高温可以杀死微生物;低温可以减缓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速度。
水分 微生物的细胞需要水环境
氧气 大部分微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的
周围溶液的浓度
食品的保存方法:
加热 将食品加热,达到高温灭菌的目的。例:巴氏消毒。
腌制 用醋,盐,糖,酒腌制;
冷冻、冷藏 减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但不同的食物,对温度的耐受能力不同。
添加防腐剂 添加量在国家要求范围内对人体无害,超量添加是有害的。
真空包装 大部分腐生微生物都是进行有氧呼吸,隔绝空气达到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目的。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书本119页的当堂练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食品保存技术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 题
课 型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年级
日 期
初二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简述微生物定义;
2、列举常见微生物类型;
3、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 点
1、简述微生物定义;2、列举常见微生物类型;3、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 点
1、简述微生物定义;2、列举常见微生物类型;3、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一、检查预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些?
引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一)腐生微生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能促使动植物遗体、粪便逐渐腐烂分解,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原料。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1、微生物的营养方式类型:大部分是异养生活:分为腐生生活和寄生生活。
共生关系:有些细菌或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利用,不能分离。
3、农家肥里含有复杂的有机物,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必须进行堆沤,利用腐生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喝无机盐等。
4、建设沼气池发酵罐: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开发农村新能源。沼气发酵的沼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是庄稼的好肥料。
5、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人们还常采用豆粮间作、瓜豆轮作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6、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净化污水,改善环境。
7、塑料瓶、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难以被腐生微生物分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四、课堂小结
腐生微生物是生物圈中沟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界的桥梁。
五、巩固练习
当堂练练习书本123页
六、布置作业
创新练习: 基础夯实
学生自主完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习题
检查预习情况为新课作准备
讲授分析,了解运动的基础
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