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竹图题诗》课件+学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 墨竹图题诗》课件+学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3 16:57:07

文档简介

《墨竹图题诗》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生词,了解古诗大意。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操。
三、导学问题
被人称为“四君子”的植物是哪些?
解释词语“劳顿”、“思绪”、“岿然不动”的意思。
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参考资料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墨竹图题诗》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的方法,感受中国书画及诗歌语言的魅力。
2.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3.体会和感悟竹的象征意义及郑燮的人品。
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手法及表达效
2.难点:理解,品味,诵读诗歌,体会和感悟竹的象征意义及郑燮的人品。
三、导学问题

1.“梅兰竹菊”代表的精神内涵分别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
四、参考资料
郑燮故居周围多种青竹,夏日新篁初放,郑燮多乘凉于竹阴下,秋冬之际,常对着掩映在窗纸上的扶疏竹影凝思,以至临摹描画起来。   除师法自然外,郑燮也重视继承传统。他从唐代墨竹画的开创者箫锐到清初石涛,都作了研究,苏轼、文同、徐渭等,都是他敬仰的大师。后来,他到仪征毛家桥读书,毛家桥多竹,又为他画竹提供了条件,并与竹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无竹不居”,竹成了他绘画最重要的题材。他爱画竹,更爱竹的品格,竹的傲岸不屈、劲节虚心,也就成了郑燮人格的写照。   康熙五十一年春,郑燮回到兴化,从陆震学填词。陆指导他先学婉约派柳永、秦观,再学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认为诗与词不同,以婉丽为正格,以豪宕为变格,练习时要千斟万酌以求一是。从后来郑燮的词作看,二者兼有。   康熙五十四年,郑燮与徐氏女结婚。生一男名犉,早夭,又生两女。为养家糊口,他被迫到仪征江村设塾授徒。但没有功名,不被人看重,且人不敷出,因思作画卖画。当时的扬州扼南北漕运咽喉,大批盐商聚集,为其繁荣和文人墨客施展才华提供了条件。于是郑燮又到扬州,边读书作画卖画,以等待进身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