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3 18:03:15

内容文字预览

2016-2017学年度 八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
课 题
2.《白杨礼赞》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2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知识与技能
1.感知白杨树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情感态度
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材
分析
重点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难点
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2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燃烧的是奔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淌的是愁苦。
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走到黄土高原上,走进白杨树的生命世界。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4、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1.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 ( )的树”的句式表达。
2.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3.“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4.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
语句。
5.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贴切、生动、富于表现力。把他们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二、解疑合探(15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2
4
6
8
评价
1
3
5
7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教师点拨或精讲。
1. 明确: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2. 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3. 明确: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外部形象的不平凡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4. 明确: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5.红军战士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物资的困难,他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最终战胜困难
6.这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克服艰难环境,战胜困难,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质疑再探:( 3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
明确:1)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归纳写法特点: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四、运用拓展( 17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①、在你身边是否也有和白杨树一样的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的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白杨屹立依旧,白杨精神屹立依旧。课文中的白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的精神和意志,鞭策自己努力学习。)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作业设计

做课后习题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白 环境之美
杨 不平凡 形神之美
树 象征之美
教 学反 思
2016-2017学年度 八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
课 题
2.《白杨礼赞》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2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2017.1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品味本文优美、准确、富有感情的语言;
3.理解本文欲扬先抑、烘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教材
分析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难点
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
和音乐美。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_1_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白杨的生命世界,看到了怎样的白杨?我们用朗读、用联想、用歌声初步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和作者一起,用最真的情,最巧的形式,最美的语言礼赞白杨。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1.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2.《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3.思考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注意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4.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二、解疑合探(15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2
4
6
8
评价
1
3
5
7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教师点拨或精讲。
1.明确: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2.象征了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 明确:第1句是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第2—4句是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四句的意思逐层加深。
第1句明确白杨树不只是树,第2句指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3句由“农民”扩大到“守卫家乡的哨兵”,第4句则进一步指出白杨树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愈来愈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这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
4. 明确:(1)结尾写楠木是为了与白杨树对比,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2)以树喻人,将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相对比,突出其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质疑再探:( 3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浏览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划出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诵,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请你用这样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你的情感发现:
我从“ ”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这句话 (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我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这句话点明了礼赞的对象,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到领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学生能更感性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赏读中,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情感的脉络。同时,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体现语文教学的灵动、开放。
四、运用拓展( 17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①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妙手( )得 、无边无( )、恹恹( )睡 坦荡如( )、潜( )暗长 、纵横决( )
②、回到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依然在经受着重重考验,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吗?
那么,白杨树还在我们身边吗? 你能根据白杨精神,展开联想,完成以下填空吗?:“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 ? 因为他们 。”
(例如: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抗震救灾中坚强、团结、永不言弃的广大解放军战士?
因为他们最平凡,他们在灾难中只有一个名字——军人,然而他们最不平凡,暴雨不怕,余震不怕,泥石流不怕,他们用坚强、团结、永不言弃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③从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中任选其一为题,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写一篇百字左右的片段文。 热水瓶:
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会感到寒冷的时候,我们会用热水瓶来倒出一杯热水、喝下之后我们会感到全身都是暖烘烘的,仿佛在那瞬间,所有的寒冷都被驱散了,热水瓶它的表面是平凡的,但里面是炽热的,让我想到医务工作者,她们虽然表面上是平凡的,但是她们用炽热的心,每天医治一些病人,使病人好转,恢复健康是可贵的。④、积累描写树的诗句三句以上。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做课后习题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白 杨 质朴 坚强 不平凡 团结 力求上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抗日军民
教 学反 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