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语文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节《联想与想象》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语文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节《联想与想象》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3 22: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0张PPT。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二节 联想与想象高中语文·选修 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常常迷惘,为什么人类可以登上月球,但却难以走进一个人的心;可以征服太空,却征服不了一个人的内心;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感受到的幸福却越来越少了;美食越来越多了,但失去健康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我们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可是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恋爱自由了,但是离婚的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人们明白了“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欲得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或许这些纠结和迷惘,也就不言而喻了。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赏读:人的素质,外在言行和内在涵养都很重要。一个人的品质很好,但不善于表达,就未免有些粗野;一个人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才称得上大雅君子。君子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赏读:团结是为了共建和谐,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而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同样是团结,境界和目的截然不同。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赏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
4.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赏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性,做人是这样,做事是这样,治国也是这样。联想的层次和分类:2.想象的分类
再如,一篇关于“自信”的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自信,不是心灵空虚者的狂妄,不是冒险家孤注一掷的投机,更不是赌徒押宝时所下的最后决心。自信,是演奏家手中的竖琴,是国画大师泼向宣纸的水墨,是探险家勇敢地迈向生命禁区的脚步,是饱学之士胸中的万卷诗书。”这样把抽象的东西用具体事物来阐释的方式,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活泼自由、耐人寻味。
山野间,那些扭曲的树枝慢慢展开了身躯,慢慢抒发蕴藏一冬的嫩绿情感:树上的每片叶子都像燕子拍打的翅膀,伸展着春天的绵绵思绪,而春天的风声将没有说出的心语和没有唱完的甜歌,全都融入这个季节的色彩中。
一群远来的燕子,悄悄地栖息在长长的电线上,组成了五线谱,那呢喃,那絮语,倾吐出对春的爱恋,对春的向往。
推开春天的门,春天是一章最精彩的配乐散文诗,春天的问候挂在每一扇轻启的心灵的窗台上!
推开春天的门,春天是一处最美妙的人生细节,春天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在秋天兑现果实!
推开春天的门,我们在欢腾和祝福中,将大片的希望同时播下!
当你努力跨越了这一道槛后,你才会笑着抹去额头的汗水,回眸已落在你身后的它。懂得欣赏门之景的人胸中有丘壑、是富有艺术情趣的;善于把握自己心灵之门又能叩开他人心门的人是睿智的,其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而一生始终为自己寻找一道道门,努力越过一道道槛的人,是真正热爱生活,生活得充实、辉煌的人。二、(原题见教材P12“写作实践”二)还想到了一位投河遇救的友人看到了陌生人家的灯光,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由绝望、悲观,变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以上两种灯光的相似点,就是灯光能给人以温暖、光明、力量和希望。无论是生活中的灯光,还是人生意义上的灯光,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种联想在文章中运用得比较普遍。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类似联想,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把文章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更深邃,意境更广阔。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了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更明亮、更温暖吧。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
“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湖南一考生的作文,就很好地运用了对比联想,深刻地阐述了“有一种高贵叫做低姿态”的观点,令人叫绝。高贵的头颅也许是你豪迈意气的标志,但脚下你不曾留心的石块也许会绊住你的脚,漂浮的思想若没了根系,不肯低头俯身,便会感到空虚与渺茫。俯身,也许生命的风景就在路旁,待你去发现。
你可听说过,弘一法师圆寂之时再三叮嘱弟子在身体旁放置一碗清水,只为使嗅味而上的蚁虫在焚烧之时能有个安身之所。人人景仰的弘一法师将姿态放低,放在尘埃里,注意到了世界的蚁虫,如此的低姿态,令人何等动容!他俯身在淤泥里开出的花,洁白、硕大,缀成一片,点亮了他人生的风景,铺排出了他生命的意境,渺远而奇绝、凛然而热切。我注意到你目光中的惊讶与首肯了。你为弘一法师的低姿态而动容。那么,再听我说一说。
你可知道中国画史上最著名的画、书、印“三绝”的齐白石亦是一位低姿态的谦谦君子。文人相轻是同行的通病,而他却永怀谦卑之心,以低姿态视之。张大千办画展时,他第一个去捧场,他崇拜同行的三位画家,以诗明志,“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如此低姿态,令人佩服,令人感动,更令人肃然起敬。大师的风范并不在于他强势的外表与斐然的成绩,而在于他成熟的外表下,有一颗饱满充盈的种子,圆润晶莹,能够在人间深处的土壤中深深扎根、生根发芽,开出饱满的花来,骄傲地绽放着人生全部的光荣与信仰,繁荣与梦想。你的眼神中开始有了神采。你的脑海中勾勒着一代画师的形象,我听见心中在说,放低姿态,俯下身,也是一种高贵,一种高雅。
是的,你受到了震动,你内心的波澜透过目光传到我心底,但,我还有话要与你说。
温总理在下飞机后对一对等待多时的母子轻声说了声“对不起”,感动了世人;林志玲在一次商业演出中与人拍照,因身高太高,她弯腰与人齐平,七十多位影迷排队,她弯了七十多次,将自己从遥远的星辰中摘下来,送到人间,无数的星光点缀成高贵的海洋,贯日长虹,骀荡春风。
你可知,轻狂不是罪过,意气不是犯错。倘若你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不去做那漂浮不定的浮云,你的生命将诗意盎然,截取一段便可成诗成画。
我看见你眼中的豁然开朗了,你嘴角上扬,眼光中有神采在飞扬。
你呢?你问我。
我将放低姿态,俯身闻得一地芳香。我答。
山东命题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有考生就很好地运用了因果联想法,写得视野辽阔,立意高远,境界不同凡响。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
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誊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藏着深深爱着的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的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你是个“坏孩子”,独自承受这变化,因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我们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的世界仿佛是世界末日。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你“潜伏”网络,保持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调谱写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遥远的地方,为我们鼓掌,却不被所谓的“正统”接受。你“破冰而出”,签约海碟,空降全国,签售专辑,走上荧屏,锻炼自己,我们终于看到了你这道靓丽的风景。我寻你千百度,你在那灯火阑珊处。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你的音乐才华令人叹服,你的低调让人佩服,这个高调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温。
你说,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你说,该在的会在,该走的会走。我希望你是我们的珍贵,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们的世界。
《眸子》,由“圆”想到圆形的眼眸,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眸子比喻成“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宝石”“黑夜中的一粒珍珠”“纹理分明”的墨玉,把睫毛想象成“柔美的柳丝”,“投影”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联想、想象丰富而富有创意。
《露珠》,是取其形似,由“圆”联想到荷叶上圆润晶莹的露珠,格调清新。用拟人手法,写得鲜活生动,营造了幸福甜蜜的意境。
《家乡的石拱桥》,这则联想富有诗情画意,又有浓郁的人情味儿。让石拱桥的“半圆”和倒影构成一个整圆,再通过相关联想,用丽日、蓝天、白云、洗衣姑娘组合成一个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从“神似”展开联想。“神似联想法”就是依据事物相互间的情调、神态和气质等方面的相似点去联想。例如:朱自清由春天的“一切都新鲜”想到了“刚落地的娃娃”;由春天的“一切都美丽”想到了“小姑娘”;由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想到了“健壮的青年”。这就是运用了神似联想法。“春”,本来无形可状,但由于作者依据事物相互间的神似点展开了想象,不仅把它写得生动形象,表现出无限生机,而且使热烈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3.从“质似”展开联想。即“质同联想法”。所谓“质同联想法”,就是撇开事物相互间的形、神不管,只依据其本质相同这一点去联想。这种联想的最著名例子就是鲁迅对《文学和出汗》的构思。文学和出汗有什么相似点?乍看风马牛不相及。但鲁迅联想到它们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质的特点——阶级性。于是,就抓住这一点展开论述大做文章。从而使这篇杂文像匕首,似投枪。质同联想,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文章主旨的深刻表达。
材料作文是提供既定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方式。就一则材料可利用事、物、理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甚至相对性进行多角度联想,即可以挖掘出蕴涵其中的多种观点、道理。发散性思维的利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材料,得出多种观点,悟出多种道理。换言之,只要我们对材料作发散性思考,作文就不会在题材上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写出来的也应该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这,到底是阿文的过错,还是人类自己的过错?小说结尾更是耐人寻味:阿文,只是一只蚊子,可当它知道自己叮人就会致人死亡后,宁愿选择绝食。这悲壮的行为,不知能否唤醒人类沉睡的良知。文章是利用大胆奇特的想象来预测人类的未来,进而给人类敲响警钟。文章寓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简洁,是环保题材类文章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尤其是童话、科幻故事、想象作文,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但是,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
(2)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进行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扩展法的过程是:展开想象,让所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接着,选词炼句,用最恰当的语言对“浮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平时说的“添枝加叶”,就是扩展想象。添加的“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
(3)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例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杨朔《荔枝蜜》)这里借助梦境表达了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用梦幻法描绘的某些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人不可能变成小蜜蜂。正因为如此,梦幻法才给作者提供了运笔的广阔天地,才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并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