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在官场上屡受打击,曾被两代皇帝贬职。死后直到南宋时才追谥文忠。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他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的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1.赤壁有二。一在湖北嘉鱼东北江滨,三国时,吴将周瑜在这里大破曹兵,世人称之为“武赤壁”。 一在湖北黄冈城外,名赤鼻矶,苏轼据传说以为是周瑜破曹处,所以后人称之为“文赤壁”。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写于文赤壁。
2.风流人物: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的人。 3.故垒:旧的营垒。 4.周郎:周瑜字公瑾,助孙策平定江南,少年英雄,世人称为周郎。 5.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壁高入云宵。 6.雪:指浪花。 7.“江山”二句:由山水到人物,引起下片。 8.小乔:乔本作桥,桥玄女,周瑜妻,与姊大乔皆有美色,合称二乔。初嫁:泛言。乔嫁周瑜早在十年前。 9.英发:英气勃发。 10.羽扇纶巾:古代儒将装束,用以形容周瑜的雍容儒雅。 这是周的风采的另一面,与“雄姿英发”相统一。纶(音guān)巾:青丝带的头。 11.故国:故乡。神游。身不,神魂往游。苏轼因政治失意, 故有归故乡的念头。 12.多情:关心他的人。 13.早生:苏轼早在熙宁八年已言“鬓微霜”(《江城子》)。
浩荡的长江水啊,滚滚向东奔流不息。
大浪淘沙、淘尽千古,多少风云人物、多少辉煌业迹。
只见乱石穿空,有如崩裂的云霓,巨大的波涛,拍打着岸堤,卷起千万朵浪花如雪。江山雄伟娇娆如画,画中又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迎娶了江东最漂亮的小乔,英气勃发,雄姿健矫。头戴纶巾,羽扇手摇,挥洒谈笑,就将乱军强大的战舰烧掉。而我啊,功名未立而人已先老,孤独的魂灵,
在思念故土神游一遭,故友都笑我,白发生得太早。唉!人生万事皆如梦幻,还是举杯,用酒将那江上的明月祭扫。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满腹韬,才华横溢,曾用与“凤雏”庞统不谋而合,用连环计大破曹操几十万大军。但由于为人心胸狭窄,在赤壁之战后与刘备争夺荆州时,被诸葛亮“三气”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绝唱”。 重在写景
开头:词开首以大江起笔。“大江东去”,隐喻着岁月的匆匆流逝;“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谓多少风流人物的英名伟功都随着波涛逝去而再也无迹可寻:在滚滚东流的长江面前,风流人物的形象显得如此苍白。读着此句,我们不禁想象词人站在永恒的长江边,感叹着世事之无常,岁月之无情。这样,词的一开头,便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喟笼罩全篇,尤其是一个“尽”字,更是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历史虚无感。
“人道是…”:除了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之外,是否也暗含着同样的感叹?——连火烧赤壁这样著名的历史故事的演绎地点竟也无从确认了!
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重在抒情
词由“千古”收缩到“三国”,由“大江”收缩到“赤壁”,由“风流人物”收缩到“周瑜”,集中写赤壁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的儒将形象,一路行文下来,可谓是奇情壮采,高唱入云。不可否认,对赤壁和周瑜的歌颂,寄寓着词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但是,词人“故国神游”,将现实和历史、自己和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周瑜能不负如画江山,少年得志,创下了丰功伟绩;而自己呢,华发早生,却有志未遂,功名无望。念到此处,词人怎能不慨叹不已?至此,行文突然来了个急转弯:由奇情壮采,高唱入云一变而为自伤自叹,寂寞空虚。强烈的对比和急转弯,突出了词人怀古伤今感喟世事之情:岁月如流,江山依旧,而英雄不再,壮志难酬、这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当然,词人没有一味地悲叹,而是自笑“多情”。可以想见,面对政治的失败和人生的失意,词人的心中自然有几多酸苦,几多失落,但是他却付之一笑,这正是词人的旷达之处。 词的结尾是词人感情流程的终点。词人在自嘲自己的命运蹇乖之后,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这一声慨叹,与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相呼应,充溢着一种震撼人心的虚无感;这一声慨叹,更透露了词人此时此地的真实心境;看破红尘,超然物外;这一声慨叹,便成了词人自慰自劝的理由:既然功名成就皆过眼云烟,又何必孜孜以求呢?又何不对此江上明月,举杯酹江,借酒自适呢?“一樽还酹江月”,诵读着这诗句,眼前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词人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形象来。此时的词人,更像一个末路英雄,虽不失其英雄本色,但毕竟壮志难酬,豪情不再,于是在长江边上发一声浩叹,然后洒脱地转身,飘然而去……
词人怀古伤今,抒写郁积在胸的块垒。豪情壮志的失落,“多情应笑我”的自嘲,“人生如梦”的感慨,举杯洒江的自适,这一切组成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超然旷达。它与豪放风格所要求的宏伟气魄和昂扬感情相去甚远。虽然,单就江山景色和周瑜形象的描绘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如果说全词的情调就是昂奋豪放,那未免太过轻率。
我们应该看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淘尽”,而非“淘出”;周瑜作为词人自身的对比,其英雄业绩只会加深词人的失意和感伤;壮丽山河作为词人怀古伤今的背景,山河愈壮丽则愈引发词人的惆怅和慨叹。可以这样说,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是曾经的,是隐性的,只是作为一种对比和反衬,而超然旷达之情是现时的,是显性的,才是词的真正的主旋律。它们是一主一从的关系,而不是“迭相递转”,更不是简单组合。
总观全词《念奴娇》 与
赤壁名篇
念奴娇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泽东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时,都付笑言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急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怀古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制作人
甄启立
肖行思
汤昊
张哲豪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