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语文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语文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4 21: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高中语文·选修 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并存的。常常仰视人的人,在另一种场合,必定会居高临下,仗势欺人;常常俯视人的人,在另一些对象面前,也会仰人鼻息,摇尾乞怜。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赏读:信誉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丢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赏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特别讲操守气节,孟子认为,富贵不能使心惑乱,贫贱不能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意志屈服,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铸就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3.君了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赏读:庄子认为,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因为君子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而小人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赏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原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高效的学习贵在合作探究。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同源的素材会有不同的使用效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加工方式。材料的加工除了根据需要以适应中心外,我们还必须善于根据文体的需要对所选材料加以“改造”。一般来说,写记叙类的文章需要对素材进行补充扩展,充分展开想象,添加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之得以具体化、形象化。而写议论类的文章则需要压缩概括,剔除具体细节,概括出材料的最主要事实,总之,只要能够证明观点即可。此外,当所选材料不止一个时,还要注意根据详略的需要、正面侧面的需要加以“改造”,以突出重点,力避平均用力和面面俱到。对文章或语段进行压缩,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能把文章或语段读懂、读准、读透;二是要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二者缺一不可。读不懂,读不准,读不透,会导致压缩“走样”,失去了压缩的意义。语言表达不简洁明了,甚至病句连篇,同样会使压缩的内容“变味”。中学生学习压缩,无论是把比较复杂的事情压缩成议论文的论据,还是在读后感写作中对原文进行简明扼要的复述,都要在读懂、读准、读透的基础上或摘取关键词句,或提炼关键要素,进而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转化为自己文章的有机成分。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了出来,结果呢?只能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会让我们遗憾终生……
点评:这则转化用的就是摘要法,它摘选了“小海龟”“爬”“大海”“老鹰”等关键词,对事实进行概括并合理延伸,为下文观点的提出铺平了道路。泪共秋雨,滴到天明。落英之间,你哽咽着为凋零的美丽送行,一抔净土掩风流。愁绪三更,你终于泪尽而逝,潇湘馆的斑竹奏起了你生命的绝响……
花开易现落难寻,你的倩影在似水流年中散去,留下那一袭风华和令世人感动的爱恋……
点评:这个片段属于文化散文的范畴,作者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故事进行了压缩性改写,摘取了林黛玉的才华、性情、身世以及“葬花”“泪尽而逝”等关键要素和情节,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出了“刹那芳华亦令世人感动至今”的主旨,这种转化所运用的是“提要法”。
当然,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根据需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决定其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写作的需要。如上面的材料如果作为论据素材来论证“网络的双刃性”这一论题,那么第二段中“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则成了必要信息。二、扩展
扩展的常用方法也是两种,一是强化,一是阐释。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特定内容,增添语言的文采,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一刻,你的心绷得紧紧的,甚至屏住呼吸,你感觉胸口疼痛;那一刻,你的手紧握着担架,你的眼睛紧紧盯着药瓶的高度;那一刻,你费力地踩实每一步,你不松懈,你不顾及踩到了一堆荆棘坎坷。
——全国卷Ⅰ《这一刻,人性之花尽情绽放》
点评:这段文字选取了汶川地震中一群解放军战士抬担架营救伤员的材料,为了强化生死紧要关头解放军战士的人性的光辉,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把场面刻画得生动入微,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是材料扩展的典范。多少个风餐露宿的夜晚,多少个忙忙碌碌的早上,多少次失败接失败的研究,多少份饱含汗水的心血……纵然前面山重水复,别人已停下前行的脚步,而他仍坚信自己必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点评: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描述了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的坚强信念,从“勇敢挑战”、“孤独前行”、“脚踏实地”等几个方面对材料进行扩展,进而强化了“不能轻易说‘不’”的道理。
当火红染遍无际的海水,我徒然伸手欲留住一抹斜晖。一天的奔波已成泡影,一切只有从明天再开始追寻。暮色茫茫,一只小鸟扑棱着翅膀,投下爪中的树枝,发出“精卫,精卫”的娇啼。她飞来停在我宽阔的掌心,红爪丹喙,一身银色的羽毛。
“精卫,请你告诉我,这就是你的仇恨,你的报复?”我想起女娲淹死时的愤怒,难道她复仇的心亘古不变?
“我要填平大海,这不是我的报复,只是一种坚持。我希望后人没有波涛汹涌,不会重蹈死地,我只是希望后人能好好活着,活着享受一切美好。”
“海水是无止境的,我一路跋涉,看到无数条河流灌海不息,填海是你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那就让一种坚持对抗另一种坚持。也许大海不能被填平,但当人们看到我的坚持,便会回忆起海的无情。只要能提高他们的警惕,我就算达到了目的。我不在乎海,我只在乎生命!”
她振翅而去,我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直到天明。
——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点评:这段文字扩展了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原始素材以充实的时代内涵,精卫的填海动机,由复仇变成了警示,进而导向文章主旨。写作实践
一、(原题见教材P41“写作实践”一)二、(原题见教材P41“写作实践”二)
解析 这是一道扩展训练题。材料均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扩展时应结合语境,把握住人物的心理,发挥想象,借助描写或修辞,加以丰富。
参考答案 1.乐音似乎消失了,但又似乎充满了水天之间。江心那一轮秋月,惨白地映染在江上,这不也正是印刻在天涯沦落人的心中吗?她是如此,我亦是如此,世人谁又能逃过这清冷与孤寂的惆怅之感呢?多么静谧的夜啊!
2.什么?您竟然也有如此的坎坷,遭受如此的不幸?琵琶女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面容憔悴的长者,一脸的惊讶,一脸的凄苦,满腔的相知。满腹的哀怨化作酸楚的泪水,猛然间萌生了再为他弹奏一曲的想法。
三、(原题见教材P41“写作实践”三)
解析 写内容提要要区分必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提取原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
参考答案 1978年中科院考古人员发现的小长梁遗址把“中国石器时代”的上限前推了36万年。
上海考生的满分作文《非常艺术与非常眼光》就深谙此法。作者由材料之中的板桥书法联想到“非常艺术需要非常眼光”进而由此及彼得出“生活需要创新,科学需要探索,中国的艺术同样亟待注入新鲜血液。当代书法家在熟练永字八法后,迫切需要的便是对于艺术、人生、世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要有一股不媚俗的勇气”的结论。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艺术已很少能以非常的形态现于世人,而是由于缺乏非常的眼光而溃于芸芸众生之中。
当张晓刚的当代派画作以四千万的高价易主时,鲜花、掌声、闪光灯不绝于世;但当经济寒流侵袭世界之时,当代艺术家们纷纷落马,于是评论家们的奚落声、嘲笑声又铺天盖地而来。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评判欣赏艺术的尺度究竟是什么?对待这样的新兴当代艺术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我们看到,在这样一种非常艺术形式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时,人们称之为创新,而当其行情一落千丈时,人们称之为幼稚。我想判断艺术价值的标杆不应是行情,特别是这样一种非常态的艺术。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在临摹名家之作后,大胆地将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理解与对艺术的感悟融入其中,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其勇气可见一斑。无论这样的艺术是幼稚还是创新,是媚俗或深刻,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至少他们经历过,痛苦过,快乐过,伤感过,这不是用一句值钱或不值钱所能涵盖的。
这种非常艺术需要非常眼光,所谓独到眼光是不以守旧的眼光观艺术的行情。但有一些人却是以传统的艺术思维去思考当代艺术,没有看到当代的艺术中所有的发展与创新,或一味逐求商业利益,而使一些优秀的新形式艺术埋没世间。
如今,人们应该做的是不再以功利的方式看待非常艺术,而非常艺术则应以更成熟更严谨的状态面世,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不再让其他非艺术的因素左右我们的思想。艺术是独一的,同时又是有共性的。
生活需要创新,科学需要探索,中国的艺术同样亟待注入新鲜血液。当代书法家在熟练永字八法后,迫切需要的便是对于艺术、人生、世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要有一股不媚俗的勇气。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似乎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便深深镌刻在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一张一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有了记日记的情怀的年纪,便在日记本扉页写下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时光冲刷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而我也长成参天模样。不改的是倔强与固执,一如儿时记下那句话,心中却还惦记着向日葵的泪。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开始积淀内心,茁壮成长,以为自己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心中的轨迹发展延伸,就像向日葵的自然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约定了和爸爸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不见年少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的季节,下午的天是阴沉着的,有风吹过,不是浅吟低唱而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忙碌,车辆,人流,喧嚣,尘土,杂糅在一起。一滴两滴的雨就在这里开始肆意倾泻,慌乱中躲进了值班亭。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终于开始抱怨起来。
最后,当那个身影出现在街的对面,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着雨滴拍打他的身杆。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沾满了泥水。年轻时直立的发此时已服服帖帖趴在头顶,有些开始染上霜华。或许是我长得高挺了,总觉此时的他变得不再高大威武,再也没有儿时痛斥我的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亭,朝着他的方向迎去。时光渐渐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我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蒙蒙一片,将它翻转过来,叶脉清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叠加,记起的是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向日葵没有眼泪。而我,还是泪流满面站定,等待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爸爸,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将其带走,我依旧要你的宽容来教导,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一切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教我爱我的父亲。
2011年湖南卷的这篇满分作文《向日葵没有眼泪》,考生就非常细致地写了父亲对“我”自信力的培养,集中突出了父亲是如何教我爱我的。父亲乐观坚强与挚爱的形象,写得非常丰满。
山崩地裂的地震摧毁了汶川,数万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褪去了色彩,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呼唤亲人的声音,绝望在徘徊!但是绝望不属于这个民族,请记住那一对至死也不分开的母女,请记住那些用臂膀拒绝死神的老师,请记住那些在废墟下诠释着生命奇迹的人们。正是这些远去的人用他们最后凝固的姿势,化作了一座座感人的丰碑!
灾难面前,中国能否经受住考验?如今,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怀疑之论可以休矣!重灾之后,举国上下皆因感动而团结,四海之内都因团结而奋起。五千年的历史给了我们无数的灾难,五千年的历史更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回望历史,我们每每看到的是一副副铮铮铁骨,听到的是一句句千秋慷慨的名言,得到的是一次次的震撼,受到的是一次次的感动。带着感动,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我们出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司马迁;“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杜甫;“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的陆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的史可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哪一个不让我们欷叹不已?也正是因为后人带着前人的感动出发,才为这个民族锻造出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开凿出一眼眼不竭的精神源泉,更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战胜一切灾难打下了不可动摇的根基!在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挑战面前,我们带着感动出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一个又一个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带着感动出发,共赴国难一往无前。
带着感动,在祖国奋起中,在国家复兴中,我们出发!
作者开头把雪灾与地震中令人感动的场景压缩,语言凝练且内涵丰富。接着回顾历史,将屈原、司马迁、杜甫、陆游等人的素材压缩成一句话,有力地证明了前人的事迹感动着后人,后人也传承着这种感动而奋斗自强。文章内容丰满,见解深刻。两篇修改稿,在把握基本事件的同时,各有侧重,分别摘取或提取了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第一篇修改稿略去原因,直接从劝谏的僵局开始,触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劝说使赵太后选择了明智的爱,赵太后前后态度的转变,阐释了“不要让感情战胜理智”的观点。第二篇修改稿则开门见山表明对触龙的敬佩,接下来“不像”“而是”“先从”“进而”“终于”等一系列的词语,对原文作了巧妙地提炼,突出了触龙巧妙的劝说艺术,用意显豁。从语言到内容到行文思路,都符合提要的要求。
由此可知,扩写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借助高质量的特写镜头和有感召力的情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最终达到情景性强、阐释主题的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