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5 10: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法)任务: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要求: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慷慨(kānɡ k?i) 干涸(hé)
废墟(xū) 坍(tān)塌
酬(chóu)劳 刨(páo)根问底 沉默寡(ɡu?)言 山毛榉(jǔ) 白桦(huà)树 薰(xūn)衣草 薄(bò)荷 戳(chuō)穿掌握字音字形干涸:干枯,没有水。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作动词,长出草木。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掌握词语意思任务: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圈出关键词句,尽可能简洁地复述故事。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 这篇文章讲述了“我”所遇到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上种树的故事,四十年过去,见证了他把荒原变成了沃土。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沿着山路种橡树。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太阳快把人烤焦了。狂风呼啸,像野兽吼叫。牧羊人还活着,身体硬朗。他不再放羊,改养蜜蜂。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种树。
向远处望去,看到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铺在高原上,那一大片像树也长得很茂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水的地方,看到了溪水。那年,他已经87岁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任务:找出文中描写牧羊人的句子,思考牧羊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要求用以下格式回答:“......句中,作者运用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的人。”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运用细节描写,向我们侧面展示了牧羊人生活得井井有条,与荒原的无序和混乱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点一点”“干干净净”等叠词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自制力强,细致,一丝不苟的人。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比喻新颖,写出了瓦片的整齐,也突出了此时风声宜人。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运用动作描写详细地展示了牧羊人挑橡子的场景,“拿、倒、挑、数、捡”等词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认真仔细、不爱言谈的人。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他种树时的举动,同时,并不在意土地的归属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不为名利,敢于奉献的人。1.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和效果?文章的首尾两段是否可以删去?
小组讨论 不能删去。荒漠的毫无生机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植树老人的伟大和崇高。植树的牧羊人时间顺序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1、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作为一个见证人,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2、用环境描写(比喻、拟人)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比如用牧羊人小屋的描写来反映出老人的自信、平和的性格;再比如用山毛榉树的高和橡树林的茂盛来烘托老人的坚强。3、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整体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阿尔卑斯山地区前后的变化,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植树老人的伟大和崇高。2.牧羊人的形象有怎样的意义?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1)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保护自然、改变自然的思想,呼吁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种树,辛勤耕耘,一定会收获幸福。 (2)牧羊人即使在最绝望的荒漠,面对战争的破坏,依然不动摇,不怀疑,不放弃自己的目标。只要坚持不懈,目标一定会实现。寄托理想: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不求名利、默默奉献,并且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可以创造奇迹!就可以“种植”希望、爱与幸福! 《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为美国一本杂志策划的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最难忘的人是谁”而写下的。杂志社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得知作者笔下的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不曾有过一个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便把稿子退了回去。然而,这篇文章第二年在美国的另一本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刊上刊登,感动了很多人。背景资料1.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2·举例: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2.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好书记杨善洲的故事。请仿照他的颁奖词为植树牧羊人写一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