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4章 变化的地形(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4章 变化的地形(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1-25 14:01:00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火山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B.维苏威火山、富士山都是死活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2.关于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隆起,必须有一个地区下降
B.内力作用可以形成高山,外力作用则可以形成盆地
C.地壳的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同时进行
D.一般来说,外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3.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南北美洲的西部有一列靠近海岸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实际上也是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4.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5.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 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 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地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估计是以下哪种地形(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7.世界上最早发明地震仪的国家是(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日本
8.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地震学家已能通过地震仪准确地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民间也有许多预测地震的方法,下列征兆是在地震前发生的是( )
A.天气晴朗 B.马不进圈
C.狂风暴雨 D.气温骤降
9.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六大板块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0.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11.火山地震分布特别集中的是( )
A.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B.世界各地的海洋
C.板块的内部 D.赤道经过的地区
12.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3.石灰岩地区峰林、溶洞、石林等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岩层断裂 D.风力侵蚀作用
14.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带
D.处在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15.地壳变动的能量来源于(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和地球引力
B.重力能 D.宇宙中神秘的能量
16.我们可以在余姚龙泉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17.发生地震时,位于震中的人,其震感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二、填空题
18.火山喷出物中,气体物质主要是 ,还有氢气、二氧化碳等;液态物质主要是 ;固态物质主要是 等。
19.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 带和 带。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 、 而造成的。
20.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来自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 假说。他认为原来地球上只有 块大陆,以后逐渐 ,漂移到现今的位置,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22.岩石圈由 和 的上部共同组成,板块“漂浮”在 上。
23.下图中A、B、C为三幅等高线地形图,D、E、F为实际地形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山或高地),请用短线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
24.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都有一种 作用。岩石和土壤的颗粒会随着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慢慢 下来,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渐趋于 。
25.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 。在等高线 的地方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 的地方表示地形平坦。
26.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主要是因 (选填“外力作用” 或“内力作用”)而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莲池主要是因 (选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而形成的。(注:五大莲池是火山湖)
27.日本素有“火山国”之称,其境内有火山270多座,活火山80座左右,约占世界活火
山的10%,如富士山便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而且日本也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阿尔
及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是地震、火山频发地带。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
①日本、阿尔及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②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将采取怎样的防震措施: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米)
①写出C处的地形名称 ;
②试在地形图上标出山顶的位置;(用▲表示)
③A点和B点的高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一位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山顶,可以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请问从哪一点出发会省力些? 。
29.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公里。她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根据图回答:
①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
②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填选项号)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③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 。
30.探究:水流是如何侵蚀岩石的?
步骤:
①找两块相同牌子同样大小的肥皂;
②打开水龙头让水很缓慢地滴下来;
③把一块肥皂放在干燥的地方,另一块放在水龙头下面;
④让水龙头滴10分钟;
⑤关掉水龙头,观察两块肥皂,有哪些不同。
预测:
让水龙头继续滴10分钟,水龙头下的肥皂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水开的再大一点,1小时后,肥皂又会变得怎样?第2节 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青藏高原目前正不断抬升
B. 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是海洋
C. 在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 它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2.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哥白尼
C.魏格纳 D.哥伦布
3.在海洋底部绵延上万千米,高出海底数千米的地貌形态是( )
A.海沟      B.海岭
C.洋盆     D.大陆坡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大洋州板块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未来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距离将会(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陆地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B.地球上的陆地都在海洋上漂移
C.地球表面有近一半是陆地
D.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
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9.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外到里排列依次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幔---地壳---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10.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1.在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浅海,都生活着海牛,对此看法合理的是( )
A. 非洲的海牛和南美洲的海牛可以越海迁徙
B. 非洲的海牛是南美洲人带过来的
C. 两块陆地原来位置很近,后来逐渐移动分开了,海牛也随之分开了
D.完全是一种巧合
12.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属于火山岛
C.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处 D.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
13.你认为板块学说是( )
A.最完善的学说 B.要不断完善的学说
C.完全不科学的学说 D.没有事实依据的学说
二、填空题
14.德国地球物理学家 根据大西洋两岸 的吻合性, 的连续性, 的亲缘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 陆地,现今的海陆分布是 的结果。
15.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
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 板块,板块 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是火山、地震 的地带。
16.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 的地方。
17.科学考察表明,在南极洲的地层中有很多煤,同学们知道,煤是森林埋入地下形成的,森林的存在需要温暖的气候条件。分析一下,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为什么会有煤呢?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一、1.B 2.D 3.A 4.C 5.B 6.A 7.B 8.A 9.C 10.A 11.B 12.D
二、13.岩浆 火山灰 水汽烟雾 14.上下 左右 5 15.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16.①亚洲 太平 ②有气体喷出 有小型地震发生 ③田园、农村、城市会被熔岩流吞没 ④活火山多,活动频繁 ⑤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活动活跃 日本 菲律宾 ⑥地热
第二节
一、1.C 2.C 3.B 4.A 5.D 6.B 7.D 8.B 9.A 10.C 11.C 12.D 13.B
二、14.魏格纳 大陆轮廓 岩层 生物 一块 大陆漂移 15.板块 六大 漂浮 软流圈 最集中 16.美洲 非洲 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南极洲 稳定 活跃 17.以前,南极洲的位置并不是现在的位置。它处于温暖湿润的地区,曾经生长有茂盛的森林,这些森林有的被埋入地下,形成了煤。后来,由于南极大陆的向南漂移,温度逐渐变低,不再适于生物的生存了。所以,现在的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煤矿,是对漂移学说的有力见证。
第三节
一、1.B 2.D 3.B 4.A 5.A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二、13.风化 14.风 流水 15.1300米 700米 600米 16.①乙 ②甲 ③60 40 ④甲走过的路程比较短但路比较陡,乙走过的路比较平坦但路程比较长。
单元检测题
一、1.D 2.C 3.D 4.B 5.D 6.A 7.A 8.B 9.B 10.C 11.A 12.C 13.A 14.B 15.A 16.B 17.D
二、18.水蒸气 岩浆 火山灰 19.环太平洋地震火山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 断裂 移动 20.内部 外部 21.大陆漂移 一 分裂 22.地壳 地幔 软流圈 23.A-F B-D C-E 24.侵蚀 沉积 平坦 25.高度相同的点 等高线地形图 密集 稀疏 26.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27.①因为这些国家正处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张裂,地壳活动频繁,所以成为地震火山的多发区。 ②略 28.①悬崖 ②略③相同 ④A点 29.①B ②A ③等高线较疏 30.略第3节 地形的缓慢变化
一、选择题
1.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这主要是由于受到(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2.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 )
A.地震后马路裂开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C.板块的“漂移”运动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3.珠江三角洲是( )
A.搬运作用的产物   B.沉积作用的产物
C.风化作用的产物   D.地质构造的产物
4.我国著名的黄土高原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外力的作用有关( )
A.风 B.流水
C.海浪 D.冰川
5.《读者》杂志社倡议的“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
A.水流     B.风力
C.冰川    D.生物
6.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宁波东钱湖的形成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上海崇明岛不断地“长大”
7.下列有关等高线与所反映的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脊
C.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等高线上的数值向中间增加的地形是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谷
8.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差别在于( )
A.相对高度较小           B.相对高度较大
C.高低起伏不同           D.海拔不同 
9.下列一组等高线判读正确的是( )
A.山脊 B.山地
C.山峰 D.山谷
10.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m,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9148.43 m    B.8999.43 m
C.8689.43 m    D.8548.43 m
11.关于等高线地形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所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都相等
B.一般来说,等高线不能相交
C.断崖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合之处
D.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条等高线都必须注明相应的高度
12.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二、填空题
13.以下四幅图表示的是岩石的 过程。
14.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 ;而在湿润地区 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5. 如图所示,A的海拔是 ,B的海拔是 ,A、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16.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甲、乙两队准备登山。甲队从B出发,乙队从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则:
① 队走过的路程较长;
② 队攀登的山坡较陡;
③甲队攀登的高度为 米,乙队攀登的高度为 米;
④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
。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
第1节 火山与地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有活动、少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磺等有用矿物
2.下列岛屿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是( )
A.上海崇明岛            B.长江三角洲
C.舟山群岛              D.美国夏威夷岛
3.地中海上有一座火山,每隔两三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它喷发的红光,被誉为“地中海的灯塔”,此火山属于( )
A.活火山             B.休眠火山
C.死火山              D.都不是
4.火山喷发出的气态物质中最多的是( )
A.氢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5.2007年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对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造成了严重影响。下列属于台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
A.海啸、地震 B.狂风、暴雨
C.地震、火山 D.暴雨、沙尘暴
6.当你一个人在家,突然发生地震时,你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保持冷静,躲到床下或卫生间里
B.勇敢地从窗口往下跳
C.躲到窗台下
D.跑到阳台上
7.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
B.大部分地震我们能感知
C.3级以上的地震有震感,5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D.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8.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
A.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B.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
C.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方
D.地壳较薄处或厚薄交接的地方
9.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下列属于多地震的省是( )
A.浙江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安徽省
10.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是( )
A.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B.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印度洋地震火山带
C. 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喜马拉雅--大西洋地震火山带
D.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印度洋--大西洋地震火山带
11.发现“猫搬家,马乱蹦,鸡不进窝,狗乱叫”等动物异常现象,是下列哪种灾害的发生前兆( )
A. 泥石流 B. 地震
C. 水旱灾害 D. 台风
12.既位于我国地震带上又多火山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山区
C. 海南岛 D. 台湾岛
二、填空题
13.火山喷发物质主要有 、 和 。
14.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先感觉大地在 颠簸,然后 摇晃,破坏性地震在 级以上。
15. 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 和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8月31日,傍晚印尼的勒沃托比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岩浆和火山灰,当地居民被迫紧急撤离,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冲到2000米的高空,周围的村庄、农田迅速被淹没。
材料二:2006年5月13日,印尼爪哇的默拉皮火山有喷发的迹象。政府提醒当地居民紧急撤离,避免“怒火中烧”。
材料三: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是太平洋上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该地区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包括100多座活火山。
①印尼位于 洲,濒临 洋;
②结合材料一、二,猜测火山喷发有什么预兆: 、
;(两条即可)
③ “怒火中烧”是什么意思?

④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是 ;
⑤分析一下印尼为什么多火山,再列举两个多火山的国家;
⑥从能源角度分析一下,印尼是一个多 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