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初中历史 人教版(2016新版)七年级下册《康熙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王翚画)《乾隆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盛世滋生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目标自学课本94—98页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
影响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三、人口增长的原因、概况、问题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2、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清朝初年,由于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各地多是“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图说历史顺治帝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招抚
流亡,鼓励垦荒。其一,宣布
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
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
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顺治
六年四,明确宣布:“无主荒
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
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
牛、种。 “如有主荒田,原主
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
种,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
主不得妄争”。顺治十四年
又宣布 “永为己业”。《耕织图册》局部清朝开荒执照清?京畿水利图卷局部清?黄河筑堤图册页双季稻当时在南方
很多地区
种植双季稻,
在河北有大
批旱地改为
水田种植,
粮食产量有
了很大提高推广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花生向日葵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也是高产的农作物。
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意义?1、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2、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3、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一、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对黄河、淮河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棉花 甘蔗 烟草 药材经济作物的种植清代的水果花卉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①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都有很大发展。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清代景德镇瓷器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清代粉彩瓷器清朝纺织工场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清朝手工工场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①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都有很大发展。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①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②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等)③。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清代节日集市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清 北京前门商业区前门街市图清 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南都繁会图(南京)
街市上店铺林立,“西北两口皮货发客”,“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东西清代晋商代表商铺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晋商代表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 “徽帮”,贾而好儒,富甲一方。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稠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胡雪岩,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史料分析材料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学习与
探究人口的增长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想一想?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人口的增长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人口的增长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1.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2.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引进高产作物 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