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 九 年级 班 语文教案
课 题
八、享受生活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1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理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批注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作者震撼人心的精神。
情感态度
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材
分析
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难点
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力量与意志,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1___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海伦·凯勒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感受海伦·凯勒的人格美。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品味文章的写法。
感悟思想境界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驾驭(yù)膂力(lǚ)颠簸(bǒ)淙淙流水(cóng)亲吻(wěn)侏儒(zhū)消弭(mǐ)惟妙惟肖(xiào)
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 (1)挚友:亲密的朋友。 (2)淙淙:拟声词,流水声。
(3)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三、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丧失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她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成为全人类的精神楷模。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三)根据目标,提出问题
根据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四)出示自探提纲,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
自探提纲:
⑴文章用什么结构来写的?
⑵文章描写了作者的哪些乐趣?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3组
6组
9组
12组
评价
1组
4组
5组
10组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明确:
总—分—总
田野漫步-户外运动-观赏夜景-和朋友讲故事-下棋-编织-纸牌游戏-浏览博物馆和艺术馆-欣赏歌剧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答:忘我就是快乐。只有忘我的人,才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有忘我的人,才会把别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语言欣赏示范
画美、情真,来自于作者文笔的娟秀与细腻。文笔的娟秀与细腻,又来自于文句的选用与修辞的润色。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样子,来鉴赏作者的用笔之妙。
鉴赏:本文的语言尽管有的细腻形象,有的热切感人,但总体上的风格还是朴实的。与作者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文章多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语言显得朴素、真挚,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享受生活
海伦·凯勒
不向命运屈服,享受生活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
2、阅读《老人与海》
教 学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