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送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送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6 10: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 九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
课 题
九《送行》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
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
教材
分析
重点
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___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句,然后激疑:这些千古传诵的诗行写的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啊,然而可闻却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这样写真事吗?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精读课文。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1)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行对象分别是谁?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别场面、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7分钟)自探提示:
1. 找出文中刻画勒罗为人送行的细节的句子,体会勒罗为什么能成功?
2. 勒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深入品味文章主旨。
3.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删去?为什么?
4.学习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动声色。
二、解疑合探(15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展示
2
4
6
评价
1
3
5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引导点拨:1、(1)仔细阅读勒罗为人送行的段落,勾画出描写送行细节的句子。
(2)仔细品味这些句子,体会勒罗表达的是不是真情实感?
2、勒罗的成功,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冷漠,人们的内心世界都十分孤独,都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感情,渴望被别人理解。
主旨可结合课后作业第四题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铺垫的手法及作用。
4、点拨(1)通过语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认为幽默的语言加以体会。
  (2)除了语言,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幽默,说出来共同品味。
(3)试想:这种幽默的写法有什么效果?
幽默的写法使文章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质疑再探:( 10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问题:勒罗送行时流泪是真是假?为什么亲朋车站送别反而会成为一出滑稽戏、你怎么看待送行这件事?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1:我既然认为他所取得学费相当贵,为什么还要不吝惜这笔投资?
2、 学生体会幽默的内涵及表达效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幽默,并从中感悟生活哲理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四、运用拓展(5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问题: 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却能动真情,这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表现了人们渴望真实情感的愿望,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作业设计
做课后作业第三题
板书设计
送行
人物 送行对象 送行场面
我们 朋友 滑稽、尴尬
勒罗 陌生小姐 真情动人
作业布置
职业送行行业的兴起是出于市场的需求,而市场的需求也就是人的需求,出远
门的人害怕孤独,渴望温暖,渴望真情的沟通所以职业就应运而生。同学们想
一想我国有没有类似送行的职业?说说你的理解
教 学反 思
2016-2017学年度 九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
课 题
九《送行》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
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
教材
分析
重点
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___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句,然后激疑:这些千古传诵的诗行写的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啊,然而可闻却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这样写真事吗?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精读课文。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1)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行对象分别是谁?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别场面、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7分钟)自探提示:
1. 找出文中刻画勒罗为人送行的细节的句子,体会勒罗为什么能成功?
2. 勒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深入品味文章主旨。
3.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删去?为什么?
4.学习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动声色。
二、解疑合探(15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展示
2
4
6
评价
1
3
5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引导点拨:1、(1)仔细阅读勒罗为人送行的段落,勾画出描写送行细节的句子。
(2)仔细品味这些句子,体会勒罗表达的是不是真情实感?
2、勒罗的成功,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冷漠,人们的内心世界都十分孤独,都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感情,渴望被别人理解。
主旨可结合课后作业第四题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铺垫的手法及作用。
4、点拨(1)通过语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认为幽默的语言加以体会。
  (2)除了语言,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幽默,说出来共同品味。
(3)试想:这种幽默的写法有什么效果?
幽默的写法使文章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质疑再探:( 10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问题:勒罗送行时流泪是真是假?为什么亲朋车站送别反而会成为一出滑稽戏、你怎么看待送行这件事?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1:我既然认为他所取得学费相当贵,为什么还要不吝惜这笔投资?
2、 学生体会幽默的内涵及表达效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幽默,并从中感悟生活哲理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四、运用拓展(5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问题: 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却能动真情,这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表现了人们渴望真实情感的愿望,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作业设计
做课后作业第三题
板书设计
送行
人物 送行对象 送行场面
我们 朋友 滑稽、尴尬
勒罗 陌生小姐 真情动人
作业布置
职业送行行业的兴起是出于市场的需求,而市场的需求也就是人的需求,出远
门的人害怕孤独,渴望温暖,渴望真情的沟通所以职业就应运而生。同学们想
一想我国有没有类似送行的职业?说说你的理解
教 学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