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绸、抗”等14个生字,会写“立、记”等8个生字。积累“出使、荒漠”等词语。
2.熟读课文,说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练习用“终于”造句。
4.了解西域灿烂的文化,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了解西域灿烂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能自己说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一条贯通中西方的商路。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肯定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到“丝绸之路”上去看看了,好,那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去领略这“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吧!21教育网
2.板书课题,齐读。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3.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一读。
4.出示重点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抗kànɡ击荒huānɡ漠寡ɡuǎ不敌众忍rěn饥挨ái饿努nǔ力贯ɡuàn通
5.采取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轮读)
6.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荒漠:荒凉的沙漠或旷野。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苦苦度日。1.选择正确读音,画“√”。
继续(xùmài)
努力(lǔnǔ)
软禁(jìngjìn)2.形近字组词。
运()
远()苦()
枯()
记()
纪()虽()
虫()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顺。
2.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3.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你不理解?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4.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并且会认课文中的生字了,那你们能把这些生字宝宝写漂亮吗?
5.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说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二、熟读课文,探究理解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经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结果如何?
原因: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结果:被匈奴人发现,寡不敌众,有的被杀死,其余的都成了俘虏。
3.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那么他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了吗?他是怎样做的呢?(指名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抓住“马不停蹄”“忍饥挨饿”“吃尽了苦头”“终于”体会张骞所受的苦)21cnjy.com
(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师:在向西行进的过程中,张骞获得了什么信息?后来又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
2.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地区的人文和地理信息。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并先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3.朗读全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学完这篇课文,你对“丝绸之路”有了哪些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课外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板书]
丝绸之路第一次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
获得人文和地理信息
第二次到达三十多个国家
建立友好关系
开辟贯通中西方商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友好往来
[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一课主要描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课前,我先简单介绍了有关张骞和丝绸之路的资料,让学生有所感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在自读的过程中感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字词是低年级学生掌握的重点。教学时,我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发现很多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好,所以在第二课时中,我又进行了复习巩固,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