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符号为H2O。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课件。
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景,提出疑问
观看视频后向学生提出你对水了解多少?想深入了解水的组成吗?
设计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后,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实验现象。
设计目的:教师先入为主,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验证实验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设计目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4、讲解总结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接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水蒸气呢(从实验分析这种情况不存在)?
水(H2O)氢气(H2)+氧气(O2)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设计目的: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拓展视野
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
教师向学生讲解氢气验纯的方法(观看投影)。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教师讲解氢气的爆炸极限。
既然氢气可以燃烧,那能不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呢?(观看投影)
设计目的:因新教材的要求对氢气的性质只作初步的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氢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讲解氢气验纯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归纳出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的结论,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6、升华提高
通过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带化学符号),让学生观察水、氢气、氧气它们的组成相不相同?(观看投影)启发学生从元素的角度考虑,最后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设计目的:因学生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所以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二是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属于单质和化合物。
对本节课的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 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五、练习(见投影)
六、板书设计(见投影)(共25张PPT)
水 的 组 成
水的组成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练习
说板书设计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符号为H2O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课件
投影仪
小试管
酒精灯
火柴
木条
电解用水
水电解器
直流电源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2.多种感官协同法
1、创设学习情景,提出疑问
设计目的:
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
设计目的:
教师先入为主,
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验证实验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与O2不同的气体叫氢气。为了方便记忆,我们谐音称之为负氢(父亲)。
设计目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4、讲解总结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接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水蒸气呢 (从实验分析这种情况不存在)
水(H2O) 氢气(H2)+ 氧气(O2)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设计目的: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拓展视野
水电解出来的新物质中有氧气和氢气,氧气我们已学过,那么氢气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该气体是无色的(与氧气相同),无味的(空气中无异味),不溶于水(在玻璃管中体积没变),这是物理性质;它可以燃烧(有浅蓝色火焰),是化学性质。
不纯氢气的燃烧
看完后,教师提出: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氢气燃烧才不会爆炸呢?
氢气验纯
只有经过验纯已经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出解释:
那是不可能。它有一个限度,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既然氢气可以平静地燃烧,那能不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呢?
设计目的:
因新教材对氢气性质的要求只作初步的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得出氢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讲解氢气验纯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归纳出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的结论,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6、升华提高
下面的纯净物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H2O H2 O2
H2O2 KClO3 KCl SO2 CO2 SO2
C Fe S
得出结论: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目的:因本节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故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二是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
本节课的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 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练 习
1、水不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2、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
A、2:1 B、1:2 C、8:1 D、1:8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是( )
A、无色 B、蓝紫色 C、蓝色 D、淡蓝色
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H2和O2 B、H2和空气 C、H2和N2 D、N2和O2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 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谢 谢!
制 作:陈 浩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景
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2、实验探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验证实验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4、讲解总结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 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氢气+氧气。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 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
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 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
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接着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结论
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
在能源逐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国科学家看好。 展示下列资料
新型燃料——氢气
现代世界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产生较多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寻找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氢气作为燃料行许多突出的优点:第一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第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第三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氢气被称作绿色能源。
据报道,1988年,前苏联采用液氢及天然气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进行了图—154喷气式客机的试飞。日本研制的氢引擎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的以氢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货车已经接近实用阶段,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10辆燃氢汽车,已试运行8万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辆用氢气和氧气作燃料动力的无污染出租汽车已在美国纽约街头亮相。这辆名为“千年出租车”的环保汽车几乎听不见任何嗓音,尾气排放量为零。
尽管氢能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这种绿色能源并没有被普通使用,这是由于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别的能源来制取,加之生产成本高,经济上也划不来,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学家们预汁,21世纪氢能将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造福,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将因此显著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将因此进一步提高。
可见。氢气真是未来世纪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并能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 氧气(O2) 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你能说出以下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
①铁(Fe) ②铜(Cu) ③过氧化氢(H2O2) ①高锰酸钾(KMnO4) ⑤四氧化三铁(Fe3O4)
答案:分别是①1种 ②1种 ③⑤两种 ①3种
对学生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二、验证实验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水(H2O)氢气(H2)+氧气(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