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各种各样的岩石十堰市实验小学 孙丽萍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
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
一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
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
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
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是起
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
充分的准备。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
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
各样的岩石标本以及有关岩石的信息。观察
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
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
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
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
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
特征。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
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
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
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
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
本理念。
学生分析:其实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
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
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是不容易产生关注,
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
的奥秘,这正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就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
学生收集岩石材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
本的数量。教学方式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属于探
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
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不适
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
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
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才
有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本课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
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科学
学习的主体,针对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
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使他们主动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设计理念: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
堂教学。因为科学要肩负的任务就是要善待
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引领他们运用观察、实
验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并能实事求
是地进行观察描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
学素养,并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所以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岩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当学
生在野外捡到一块岩石时,他再也不会随便
看过后就扔掉,而是会想起以前的岩石观察
活动,于是他会通过用手摸、用小刀刻等观
察方法对岩石进行研究,还会带回家把它分
类放好。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生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
活动后,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学生经
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
的愉悦情感。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是本册教材中“岩石
和矿物”教学单元的第一课,重点指导学生
尽可能多地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尽
可能地让他们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
为以后更深层次地研究岩石打下基础。因此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地
观察岩石的方法,充分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根据了解到的岩石特点对岩石
进行分类,并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论证自己“
分类方法”的正确性。教具和实验器材:
1、自制课件;
2、各类岩石标本若干;
3、放大镜、小锤子、水槽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问题:猜猜看你看到的是什么? 你想知道每块岩石背后的故事吗?
你想知道我们的地球都曾经历过什
么吗? (二)以活动展开,解决问题、
获得新知。
提问:你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从哪来的?你是怎样观察岩石的?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点?1、我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怎样分
类的?
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
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5、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问题:你还知道有关岩石的哪些知识?教学反思:因为本节课是以活动为主,所以
就需要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否则课堂整体
感觉就比较乱。特别是在让学生进行观察、
分类的时候显得有些混乱。而且在让学生研
究、体会的过程中,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
参与进来,而是在白白的浪费时间。所以在
下次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全员参与
进来,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培养,并切
实提高课堂实效性。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