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同步课时练习: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同步课时练习: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2-26 16: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1·c·n·j·y
2、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 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 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 ,如 等。
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 和一定 时,气体溶解在 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21·世纪*教育网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 ,压强减小而 。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 ,温度降低而 。
二、合作探究
(1)夏天鱼常浮头,而冬天则少见,说明了什么?
(2)雷阵雨前鱼常浮头,说明了什么?
三、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3,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30g
2.打开汽水瓶塞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
A.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3.60℃时,50g水中溶解10.48gM恰好达到饱和,则M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
5.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X,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Y,则X、Y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www.21-cn-jy.com
A.X<Y B.X>Y C.X=Y D.无法比较
6.25℃时,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然后分别都蒸发掉10g水,再冷却到25℃。现烧杯中析出m1g KNO3晶体,乙烧杯中析出m2g KNO3晶体。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 )www-2-1-cnjy-com
A.m1=m2 B.m1>m2 C.m1<m2 D.m1=2m2
7.“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它表示( )
A.20℃时100g KClO3饱和溶液中含KClO37.4g
B.20℃时,KClO3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最多溶解7.4g KClO3
D.20℃时,100g水溶解7.4g KClO3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8.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饱和食盐溶液的质量为( )2-1-c-n-j-y
A.70g B.69g C.68g D.67g
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21*cnjy*com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来源: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提示:A中没有指明温度,B中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中没有指明是否饱和。
2.B 提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D 提示:物质的溶解性是以20℃时溶解度大小来确定的。
4.B 提示:A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D 提示:不是在相同温度下,无法比较。
6.A 提示:蒸发的水分都是10g。
7.D 提示:A中不是100g水,B中没指明多少克水,C中没指明温度。
8.C 提示:20℃时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8g食盐。
9.(1)S(A)=S(B)>S(C);(2)A,B,C;(3)36g。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同步课时练习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1.下列措施能改变某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 B.增加溶质
C.加热 D.把溶质研细
2.20 ℃时,50 g水中溶解18 g食盐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8 B.18 g C.36 D.36 g
3.(2017·雅安)高氯酸钾( 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将 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肯定有晶体析出
4.将2.5 g硼酸在20 ℃时溶于5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21·cn·jy·com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5.(贺州中考)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压强 B.温度 C.汽水瓶 D.光照
6.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7.(长沙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8.(2017山东省)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B. 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 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 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9.(甘南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搅拌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
10.(河南中考)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温度/ ℃
20
30
40
50
KCl
34.0 g
37.0 g
40.0 g
42.6 g
KNO3
31.6 g
45.8 g
63.9 g
85.5 g
A.20 ℃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
C.40 ℃时,5 g KCl加10 g水可得到33.3%溶液
D.50 ℃时,10 g KNO3中加20 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 ℃,有KNO3固体析出
11.(滨州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 ℃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至t1 ℃,所得溶液的浓度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12.(山西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_。
(3)t2 ℃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序号)。21cnjy.com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13.(2017·锦州)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
(2)t3℃时,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溶液质量为170g的  物质。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分别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关系是:甲  乙(填“大于”、“等于”、“小于”)。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A 6.B 7.A 8. A 9.A 10.C 11.C 
12.(1)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加入溶质 
(4)A 
13. (1)升高温度
(2)甲
(3)降温结晶
(4)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