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课题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具准备
课型
授新
教 学 活 动
教学环节补充
【复习引入】
⑴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⑵ 如何判断某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若不饱和,有几种方法使之转化为饱和溶液?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一、溶解性
实验:
【演示】
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溶于水,有些物质很难溶解,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碘易溶于汽油,而却很难溶于水中,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中,而油脂却很难溶解在水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性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怎样才能定量地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溶解度。
我们常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根据溶质的状态不同,溶解度可分为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我们先学习固体溶解度。
二、固体溶解度
⒈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①指明一定温度;
②溶剂为100 g;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g。
想一想:“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含义?
思考: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⒉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内因——溶质、溶剂性质。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与联系?
⒊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那么,温度对固体溶解度有怎样的影响,如何表示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呢?
4.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⑴ 表示方法:列表法,坐标法——溶解度曲线
⑵ 溶解度曲线
【练习】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根据图9—12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 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_____;②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③ ______℃时,NaNO3 与KNO3 的溶解度相同;④ 70℃时,KCl 的溶解度比NaCl 的______(选填“大”或“小”);⑤ 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② 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④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 。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a(OH)2 变成饱和溶液?
三、气体溶解度
1. 定义 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比较固体、气体溶解度概念;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2.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气体溶解度受压强,温度影响而变化的?
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
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1)溶解度。
⑵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
板书设计:
一、溶解性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二、固体溶解度
⒈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⒉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内因——溶质、溶剂性质。
⒊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4.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⑴ 表示方法:列表法,坐标法——溶解度曲线
⑵ 溶解度曲线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③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④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三、气体溶解度
1. 定义 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比较固体、气体溶解度概念;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2.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