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四章 土 壤(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四章 土 壤(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2-24 1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土 壤
【概念与规律】
一、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1、土壤的组成
⑴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的生物。
⑵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⑶砂粒较多的土壤称为砂土,粘粒较多的土壤称为粘土,砂粒、粘粒比例适中的土壤称为壤土。
2、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
⑴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土壤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⑵腐殖质是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粘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而形成的。腐殖质越多越厚,土壤越肥沃。
3、土壤的多种利用
⑴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自然土壤,能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这些植物是动物的天然食物源泉。
⑵人类利用各种土壤,通过栽种各种作物,获得粮食及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原料。
二、土壤与植物
1、土壤支持植物生长
⑴土壤必须保持一定的养分、水分和空气,才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
⑵沙土通气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很差;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透气性能差;两者都对植物生长不利。壤土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2、植物保护土壤
⑴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⑵土壤侵蚀主要有水力和风力侵蚀两种。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1、土壤污染的途径
污染物可以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式,通过灌溉、施肥、施用农药和降雨等途经进入土壤。
2、土壤污染的危害
进入土壤的各种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在生物体内,危害生物和人类健康。
3、防止土壤污染
防止土壤污染必须贯彻“预防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具体措施依实际情况而定。
4、保护土壤
土壤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重视保护珍贵的土壤资源。
【启迪与拓展】
例1、例举鉴别砂土、壤土和粘土的5种方法。
分析:
砂土、壤土和粘土是根据土壤中的颗粒物来分的。砂粒较多的为砂土;粘粒较多的是粘土;砂粒和粘土比例适中的土壤叫壤土。鉴别这三种物质可利用三种物质的各自表现出的特点进行解答。①可用手搓感知粘性的方法。②可把相同质量的土壤放入烧杯中进行沉降,看沉降的速度的快慢。③将相同质量的土壤在烧杯中反复搅拌后,自然沉降可看出颗粒的比例。④用相同质量的水缓慢加入,看水流出的速度。⑤栽种植物,植物生长最好的是壤土,缺水的砂土,容易烂根的是粘土。
例2、下列哪种土壤,最适合作物生长(   )
A、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差    B、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C、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差    D、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分析:
植物的根需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同时根部进行的新陈代谢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D是最适合的土壤。
例3、研究人员在某一湖泊中检测到水中的DDT含量为0.02μg/L,而水生浮游生物中的DDT含量为5.1μg/L,鱼贝中DDT的含量竟高达2500μg/L(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DDT为<5μg/L)。问湖泊周围的居民会受DDT的影响吗?
分析:
根据题中的意思,可以明白DDT能在生物体内富集,使生物体内的DDT质量分数越来越高。尽管湖泊中的水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可DDT仍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富集到一定质量分数而危害人体健康。
【思考与练习】
1、土壤由 、 、 和 组成。在土壤固体物质中,     的质量占95%左右,其余的是    。
2、土壤中矿物质是由     风化形成的。我们把砂粒较多的土壤称
为   土,粘粒较多的土壤称为   土,砂粒、粘粒比例适中的土壤称
为    土。
3、覆盖在陆地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和    过程才逐渐形成的。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粘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我们称它为      。
4、图中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图4.1
5、团粒结构土壤和不成团粒结构土壤在土壤的组成方面有哪些差异?
6、植物的生长依靠土壤,而土壤的形成和保护又依赖于植物。土壤与植物之间的是彼此    、相互    的。
7、下列属于粘土特点的是(   )
A、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差    B、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C、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差    D、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8、通过观察图4.2土壤性状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实验,我们可以知道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9、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等不合理利用土壤,均可导致    流失, 图4.2
甚至导致土壤沙漠化。
10、土壤侵蚀主要有 和 两种。
11、在土壤的组成中,哪一种成分越多,土壤越肥沃( )
A 、空气 B、腐殖质 C、水分 D、矿物质
12、下列关于腐殖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腐殖质是由死亡的动物残体分解而成
B、腐殖质是黑色的
C、矿物质粘在腐殖质的表面
D、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就越肥沃
13、下列环境中,沙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森林 B平原草地 C 平原裸地 D 梯田
14、在不同土壤的水分状况活动中,流出水速度最慢的是( )
A、砂土 B、壤土 C、粘土
15、塑料地膜等引起的“白色污染”,主要影响是( )
A、分解产生的物质有毒 B、植物吸收后,污染物会在植物体内累积
C、减少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D、破坏土壤的结构
16、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 B、禁止化学农药的使用
C、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D、加强污灌区的监测
17、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途径的是(   )
A、播种  B、灌溉    C、施肥   D、降雨
18、土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一旦被污染,治理就很困难。防治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控制和消除土壤的 。
19、进入土壤的各种污染物是通过 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的。
20、举例说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土壤污染,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健康。
【探索与实验】
示例、土壤里含有水分吗?
材料准备:
土壤样本、天平、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活动:
1.取土壤样本,用天平称出质量,并记录数据
2.把土壤倒入干燥清洁的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均匀烘烤(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久,你能看到的 现象。
3.倒出土壤,再用天平称出质量,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组别 烘烤前 烘烤后 含水量(%) 平均值
1 质量/g
2 质量/g
3 质量/g
课外实践1、植物生长需要土壤吗?
取三个花盆,按照下列要求试验:
在花盆①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在花盆②和花盆③中加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花盆②和③的一半浸入水中,让根的一部分接触水,另一部分进行呼吸作用。用细小的蔬菜种子播种,或把长势相近的同类物质植物移栽盆中。观察记录植物叶子的颜色和生长。③在观察期间我们每天给花盆①和②浇水,给花盆③浇相同体积的土壤浸出液。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表2
花盆 第一天 第五天 第十天 第十五天 第二十天 植物的生长情况



课外实践2、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调查
1.根据学生居住地区,将学生进行分组。
2.分组调查垃圾从我家到最后处理的各个环节。
3.调查本市主要垃圾来源,垃圾的分类处理,垃圾资源化,无垃圾化等情况。
4.由小组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作交流发言。
5.请学生小结并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出老师作归纳补充。
【科学撷萃】
中国的土地
中国的土地资源,按土壤类型可分为红壤、黄壤、棕壤、褐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漠土、盐碱土、沼泽土、高山土和各种隐域性土壤等。这些土壤类型是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地区差异显著,利用价值各异。
中国的土地资源按利用情况的不同,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①耕地约有9565万公顷(合14.3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人均的1/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中国耕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②草原有天然草类植被的土地约4亿公顷,其中大面积草原约3.19亿公顷,可利用草原约2.25亿公顷。草原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分布着许多畜牧业基地。
③森林约有1.34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人均的1/6,森林覆盖率约为13.92%,低于世界平均22%的水平。林地分布很不均匀。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④高寒荒漠约有1467万公顷。主要位于藏北高原,只有零星地块可放牧。
⑤永久积雪和冰川地区约有467万公顷。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是中国河流补给的重要水源。
⑥沙漠与戈壁沙漠约有6400万公顷,戈壁约有4600万公顷。此外,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还有4333万公顷岩石裸露的光山秃岭。
⑦除陆地外,中国还有包括沼泽、江河、湖泊、水库等约为3733万公顷的水面,其中有开垦前景的沼泽约1067万公顷。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长距离迁移性,这种危害是长期而复杂的,因此POPs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不懈努力,以促成对POPs物质采取全球的统一控制行动。经过长达四年的多轮政府间谈判, 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2001年5月23日签署了旨在严格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是继1997年达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社会为改善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这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滴滴涕、六氯代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这项公约,阐述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的立场。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反观我国关于POPs的研究现状,尽管在有毒化学品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有关POPs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重金属污染有何危害
重金属指密度大于4或5克/厘米3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如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烧碱制造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在经生物作用变成有机汞后造成的;又如痛痛病,是由炼锌工业和镉电镀工业所排放的镉所致。汽车尾气排放的铅经大气扩散等过程进入环境,造成目前地表铅的浓度已有显著提高,致使近代人体内铅的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了约100倍,损害了人体健康。
第四章
1、矿物质 腐殖质 空气 水 矿物质 腐殖质 2、岩石 砂 粘 壤 3、岩石风化 生物积累 腐殖质 4、有气泡出现,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土壤固态物质下沉,土壤固态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5、团粒结构土壤腐殖质多,水分和空气适中。不成团粒结构土壤,腐殖质少,水分和空气有的过多、有的过少。 6、依赖 影响 7、B 8、土壤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的土壤 9、水土 10、风力 水力 11、B 12、B 13、D 14、C 15、D 16、D 17、A 18、预防为主 污染源 19、食物链 20、略
第五章
1、头部 颈 躯干 四肢 2、平面上 两侧 开阔 捕获 逃避 3、 躯干 直立 4、运动 四肢 上肢 下肢 5、手 使用 6、B 7、C 8、A 9、D 10、翅 鳍状肢 11、C 12、C 13、眼 鼻 口 耳 头 14、B 15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16、C 17、保护 支持 18、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19、保护 控制物质 20、物质交换 21、A 22、B 23、C 24、球 携带遗传信息 遗传 25、细胞壁 26、细胞与其外界环境界面的影像 隔开 独立性 保护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7、收缩 舒张 传递信息 28、DNA RNA 29、核膜 30、C A 31、D B 32、流动 物质交换 33、C 34、功能 35、细胞 细胞 36、细胞的分裂 37、A 38、 B 39、气体交换
40、水 糖类 蛋白质 脂类 核酸 41、A 42、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43、C
44、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45、C D 46、B D 47、D 48、120 右 49、①不能用钞布,应用擦镜纸 ②不能放生理盐水, 放清水 ③放盖玻片时不能快速, 应缓慢放可避免产生气泡 ④应用左眼观察,右眼睁开 50、0、9%生理盐水 清水中 碘液 51、生理盐水 52、由许多形态相似 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53、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4、心脏是一个器官,心脏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组成的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