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5.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6.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播放:[录像]动画片“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以为月亮掉到井里去了于是去捞,猴子看到井里的月亮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这个月亮没有捞上来呢?学面镜成像之后,同学们就会作出一个科学的解释。
板书:平面镜成像
老师:(出示一面平面镜)大家看,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面的镜子,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镜子,大家对镜子应该是比较的熟悉的。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并且也有个别同学早上起梳理了不够,还带在身上,一有空时,拿出来照照。当然平时上课时照镜子是不允许的,那今天放宽政策,大家拿出来,照一照,自已的脸上有没有“花”,当然拿出来时,要小心,这些镜子的边没有进过处理,可能手要划开,一定要注意安全。
生:拿镜子对着自己照
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平时照镜子是看脸上有没有脏东西,今天要大家观察这个像有哪些特点?大家再观察一下,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1、等大(近大远小?) 2、左右对置 3、连线垂直 4、虚像
5、距离相等 6、正立、倒立
师: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答这些疑问。
板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介绍实验:
师:在棋布的正中间画一条线,线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线重合)作为平面镜,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只棋子, 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的棋子,移动棋子,直到刚好与玻璃板前棋子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
1、观察像与棋子的大小关系;
2、所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测量出像与棋子到镜面的距离是何关系;
4、像与烛焰间的连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
生:实验。
师:指导学生实验, 并提问像的大小是如何的?
生:平面镜成像特点
※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像
师:请问怎样得出这个结论,说明像是等大的呢?
生:回答
师:那么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什么像呢?又是如何说明的呢?
生:回答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师:还有两个问题不知大家探究得如何?我也请几位同学来说明一下?
生:回答
师: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你做了几次得出结论的?
生:多次
师:为什么呢?
师: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可能是一种偶然情况,不一定能反映出像和物体到镜面之间距离的真实关系。为了寻找像和物体到镜面之间距离真实的关系,我们应该多做几次。当然我们其它的也要多做几次实验,减小实验的误差。
※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的关系?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好,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实验还有简化的地方吗?是否一定要用刻度尺呢?
生:不一定,数一数纸上方格的块数也可以知道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师:好。根据刚才同学们探究的平面镜这些成像的特点,我接下来用光学原理来分析一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师:展示课件(逐步解说)
师:学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以对所成像进行作图分析。
(展示课件)
师:平面镜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生:讨论
师: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我们来学习这几种。(展示课件)
潜望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
成 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师:
想一想:
猴子捞不到的水中月亮原因是什么?
练一练:
※.舞蹈演员在练功时,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下面各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算一算:
※.人与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2m, 那么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m,若人向镜面移动0.5 m,人与镜面的距离为_____m,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为 _____m。
画一画:
小结:回顾平面镜成像特点
作业:作业本(A)视觉延伸(一)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