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2-27 02:24:28

文档简介

自然资源与农业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资源与农业》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景观等自然
环境方面的特征。
运用图片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内部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
理解气候湿热的红土地的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预习感知
(一)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__和_____。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___________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_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________。
3.气候:南方地区纬度_____,最热月平均气温为_______,最冷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____。受季风影响,降水_______,年平均降水量在_______以上,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气候,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可以简单概括____(两个字)。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
4、南方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是______,这里不仅称为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而且还盛产多种____________,物产极为富饶。喀斯特地形发育典型的_________高原。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_____条件优越,耕地多为_____;平原地区,地势______,河湖密布,_____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的水田零散分布在_____和_____。
2.农作物①主要粮食作物:_____
②经济作物:_____、棉花、_____、茶、_____、橡胶、竹
③水果:_____、香蕉、菠萝等_____、_____水果。
四、合作探究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主要包括广西和云、贵、川、湘、琼等省,人口较多,少数民族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2、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以平原丘陵为主
明确南方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差异西边以高原盆地为主,东边以平原丘陵为主,找出主要地形区。
3、气候和植被:大部分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广东台湾海南有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亳米以上,光热水充足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雷洲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都是常绿阔叶林带。青藏高原则是高原气候。
4、土壤:红土地、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1、讨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分析: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成因及气候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活动46页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解释3题的现象
4、讨论红土地的成因。
(二)、重要的水田作业区
由于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和土壤的特征,水田在南方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这里的人们,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试着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条件。平原地区丘陵山区排水良好的丘陵区热带农业
适宜发展水田农业的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热充足;西部地
区的盆地也具备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
交流讨论:
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食材
分布地区
主要原因
莲藕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塘密布水域广阔
椰子
海南岛
热带海岛气候湿润多风适宜生长
竹笋
东南丘陵
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适宜竹林生长
五、检查反馈:
1. 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两至三熟 B.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一熟
C.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
D.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主
答案: A 解析:长三角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一年两至三熟,故本题选A。 考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答案: D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所以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形特征。
3. 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C 解析:我国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所以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4. 南方地区湿热环境下的土壤多为
A.黑土地 B.黄土地 C.紫色土 D.红土地
答案: D 解析: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黄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南方由于气温高、降水充沛,地表经氧化作用而变成暗红色或赤红色的铁锰氧化物,因而形成了所谓红土地,所以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土壤的分布。
5. 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墙体厚、窗户较小
B.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答案: D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所以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陡,有利于排水,A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代表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北方地区传统体育活动是摔跤、滑冰是指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C错;本地区水热组合状况好农作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故本题选D。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6. 生活在江苏、上海、无锡等地的人们饮食习惯偏喜( )口味。
A.辣 B.酸 C.咸 D.甜
答案: D. 解析: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故生活在江苏、上海、无锡等地的人们饮食习惯偏喜甜,故本题选D.。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7. 外地客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大致应提供?( )
A.柑桔、香蕉、荔枝 B.苹果、杏、梨、桃等
C.西瓜、葡萄、石榴等 D.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答案: A. 解析: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水果有柑橘、香蕉、菠萝、荔枝、榴莲等,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水果有苹果、梨、桃等,无花果、哈密瓜和葡萄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水果,故本题选A.。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8.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在于( )
A.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B.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C.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 B.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降水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故本题选A.。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9. 《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市场
答案: C 解析: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南淮北的温度、湿度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0. 关于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渤海和东海。
B.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D.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
答案: A 解析: 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与西面分别濒临东海与南海,A错;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在这样的条件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故本题选A。 ?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二、 综合题
11. 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 ?一线。 (2)山脉A是 ?, B是 省的行政中心福州,C省的简称是 ??。 (3)下图中最能反映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是 ?(字母)。江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
六、感悟成功 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三、预习感知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_______游地区,濒临_______海和_______海。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市、_______南部和_______北部地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_______,河网_______,河湖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__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____城市。
7.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______________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8.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9.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0.周庄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 1 江海交汇之地
1.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 部地区。
2.自然环境 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 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
3.优越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知识点 2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城市分布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这里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一一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上海的重要性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
知识点 3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水乡的文化特色
(1)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
(2) 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2.发达的旅游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五、检查反馈:
1.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耕地减少 D.土地盐碱化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与此问题成因无关的是(  )
A.上游毁林开荒 B.中海围湖造田 C.中下游酸雨污染 D.夏季降水集中
3. 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 不正确 的是 ??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
C.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东海和南海。
4. 下列地区中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东北平原
5. 下列矿产地位于长江沿江地带的是
A.鞍山铁矿 B.金昌镍矿 C.攀枝花铁矿 D.大同煤矿
6.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
A.东北老工业基地 B.华北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7. 长江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的经济格局是 ??( ) A“前店后厂” B“H”型经济格局C 出口导向型经济D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8. 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城市”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倡导公交优先 B.严格保护湿地 C.整治污染企业D.中心城市发展工业
9.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
10. 下列称号不是指长江三角洲的是(??)
A.“水乡” B.“鱼米之乡” C.“丝绸之乡” D.“天府之国”
11.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二、 综合题
12. 读下图,试分析回答。 (l)图示区域北部地区主要以 ?? 地形为主,南部地区主要以 地形为主。 (2)该区域地处沿海,R河口以南海岸线比以北海岸线 ?? ,A岛所在的地区有我国最大 ? 渔场。 (3)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 。 (4)试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 。 (5)举例说明甲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哪些?
六、感悟成功 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二、学习重难点:
1、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2、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间合作模式的转变。
三、预习感知
1.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
A.中国地区 B.日本 C.美国 D.中国台湾 
2.位于南海之滨的国际金融中心,素有“购物天堂”之称的城市是(  )
A.高雄 B.澳门 C.基隆 D.香港 
3.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中,香港、澳门属于(  )
A.省 B.自治区 C.特别行政区 D.直辖市 
4.下列有关香港经济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
A.博彩旅游业发达 B.为中国内地提供资源
C.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D.目前重点发展加工工业
5.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  )
A.工业 B.转口贸易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运输业
6.关于港澳与祖国内地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社会制度的不同,港澳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不大
B.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优越的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C.祖国内地主要是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D.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7.解决香港人多地狭的措施是(  )
A.前店后厂 B.计划生育 C.移民大陆 D.“上天””下海”
8.澳门特别行政区由哪些地方组成(  )
A.澳门半岛、九龙、氹仔岛 B.澳门半岛、新界、路环岛
C.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D.氹仔岛、九龙、新界 
9.关于香港和澳门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祖国大陆的社会制度相同
B.背靠广东,面向南海
C.城市用地保留了大片的绿地,这是因为港澳地广人稀
D.港澳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工业、旅游业是经济的三大支柱
四、合作探究
探究1:1、认识香港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读图7.31,对照图7.28,香港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2)读图7.32和图7.33,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是“上天”—___________。“下海”— _____________。谈谈你对着两种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的看法。
(3)读图7.34,寸土寸金的香港在开发的土地中为什么还保留大片绿地?
2、香港和澳门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_________”。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_。位于香港的______________港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
3、香港和澳门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认识祖国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
(1)读图7.36,港澳为祖国内地提供______________,祖国内地为港澳提供_______________,经济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7.37和P64“前店后厂”资料,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_____为基本模式,香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这种合作模式对双方各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P64活动题2的资料和图7.38,说说目前的粤港合作模式与“前店后厂“模式的主要差异。
(4)从“前店后厂”到粤港模式,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五、检查反馈:
(一)选择题
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粤 B.桂 C.云 D闽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6.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粤 B.桂 C.云 D闽
7.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8.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9.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10.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二)、综合题
11.(14分)读图,回答问题。甲、乙两图是我国两个著名的三角洲,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是______三角洲,乙是______三角洲。
(2)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该地区是我国____工业基地;乙地区最大的城市是______,该地区是以______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集中分布在我国______和______两个经济特区。
(3)A、B、C三条铁路线均通往北京,A 为______线,B为______线,C 为______线。
(4)港澳地区与乙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互补关系,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其中扮演“前店”的角色的是 。在下列影响工业生产的要素中,港澳地区占优势的是______(填字母两个),乙地区占优势的是______(填字母两个)。
A、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金;
D、价格相对低廉的土地资源。
六、感悟成功 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
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
经济特色。
3.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图法,谈话法,发散思维,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三、预习感知
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省的居民中,______族约占97%,它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______、______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读图7.41,回答问题:
(1)范围:台湾省包括______岛以及附近的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位置:①台湾岛北临______海,南临______海,东临______洋,西隔______海峡与______省相望。基隆到福州的实地距离是______千米,高雄到厦门的实地距离是______千米。②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______部位,台湾岛属于______、______(温度带)。
(3)台湾面积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00万(2010年),人口密度为______人/平方千米。读图7.42,可以看出台湾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阅读课文自学后交流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A.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
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B.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C.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2.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
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阅读P67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7.46,分析、交流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
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1.读图7.47思考: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2.请大家根据预习搜集到的材料回答。
A.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B.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C.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五、检查反馈: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台湾岛主要农产品分布,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台湾岛盛产的糖料作物是 A.甜菜????B.甘蔗????C.茶叶????D.香蕉 2.台湾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3.台湾岛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岛上树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B.河流水量大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农业技术水平高
如图为“台湾省示意图”,回答下列4-5题。
4.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是广东省?B.台湾岛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台湾的经济类型与日本类似????D.台湾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5.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湾省的地形西部是平原,中部是山地,东部是丘陵 B.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C.台湾省的河流长度较长,流量大,水流急 D.台湾省的香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读“台湾省简图”,回答下列6-7题
6.从台湾旅游回来的小红向同学介绍见闻,你认为与台湾实际相符的是 A.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地形以平原为主 B.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C.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D.台湾的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了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出口产品有 A.水果、樟脑???????????B.服饰、玩具 C.铁矿、机械???????????D.软件、集成电路板
8.台湾省著名的物产有: A.橡胶、菠萝?B.香蕉、菠萝?C.橡胶、香蕉?D.樟脑,甘蔗
9.下列关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内地??B.台湾的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C.澳门博彩业的比重不断上升????D.港台澳地区旅游业都很发达
10.关于台湾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岛多港口???????????B.吸收外国资本 C.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D.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台湾省和高雄、郑州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问题。
(1)写出A地的地理坐标为?????????????,B地位于A地的方向为???????????????????。
(2)台北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带,此城市??????????(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3)图中的圆点代表城市,台湾主要城市的海拔高度范围是????????????,台湾大多数河流的流向为?????????????????????????????。
(4)高雄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5)台湾的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汛期集中的季节为???????????。
(6)高雄位于???????????????????(东、西)半球。
(7)台湾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感悟成功 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