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版 四年级下 同学们,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在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他的名字叫(黄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 黄河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在峡谷中流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流经黄土高原,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河床中,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增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 有关黄河的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不到黄河心不甘。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 听读课文,学会生字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
注意:“侵”是一声,不要读成 qǐn;“营(yíng)不要读成“yín”。 3、开火车反复朗读多音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祸 营 垦 侵
蚀 乃 扣 亩kěnhuò听读课文,学会生字yíngqīnkòushínaǐmǔ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摇篮:
生息繁衍:
流域:指发源地。课文中指黄河流域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存,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居住下来,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里采用的是比喻说明方法。听读课文,学会生字生活、养育后代。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所有地区。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河床:
悬河:
水土流失: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半空中,故称悬河。沉积:指河流流速减慢时,水中所挟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沉淀下来,淤积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听读课文,学会生字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听读课文,学会生字5、开火车反复组词,看谁组的最准确。
祸 ( ) 营 ( ) 垦( ) 侵 ( )
蚀 ( ) 乃 ( ) 扣( ) 亩 ( )灾祸经营开垦侵略侵蚀乃是扣除田亩 积极活动,理解自然之道今天,我们组织多种有趣的学习活动,将根据同学们参与活动情况、答题情况,评选出学习小名星。 大声朗读,整体理解故事内容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
1、说一说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内容?
点拨: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声朗读,整体理解故事内容2、我会根据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点拨: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大声朗读,整体理解故事内容3、我能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点拨: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齐声朗读,了解黄河的祸患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理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们一直怎样称呼黄河?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点拨: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无比热爱。 齐声朗读,了解黄河的祸患2、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是怎样的?
点拨: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齐声朗读,了解黄河的祸患3、“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
点拨:“大吃一惊”是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这个地方表现了人们对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的震惊,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形成鲜明的对比。 齐声朗读,了解黄河的祸患4、说一说“1500多次”“26次”改为许多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不好,因为“1500多次”“26次”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500多次”“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感情朗读,理解民族的摇篮同学们,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这两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下面问题。 感情朗读,理解民族的摇篮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句话是反问句,用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黄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时,引出下文对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的说明。 感情朗读,理解民族的摇篮2、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好是在什么时间?
点拨: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 感情朗读,理解民族的摇篮3、作者描写黄河流域的时候,为什么提到江淮流域?
点拨:是将黄河流域和现代的江淮流域做类比,突出黄河流域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是很好的。 感情朗读,理解民族的摇篮4、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选择在黄河流域生息繁衍?
点拨:因为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同学们,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会变成多灾多难的祸河呢?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第4~6自然段,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后来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
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凶猛暴烈,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忧患 2、黄河的河水有什么重要的特点?
点拨: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3、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黄河的泥沙大,其中有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4、黄河的主要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点拨:黄河的主要问题出现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悬河: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5、黄河的这些悬河有什么危害?
点拨: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6、小组合作讨论,黄河发生变化有哪两方面的原因?
点拨:一是自然原因: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类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7、想象一下,无限制地开垦放牧是怎样的情形?
点拨:为了自己的利益,牧民养殖很多的牛羊,无节制的在草原上放牧,任意牛羊啃食草原,没有计划的放牧,使草原地表裸露。农民无节制的放火烧山,开垦荒地,使大量的山林消失,逐渐变成土地,使沙土裸露。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怎样的?
点拨: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9、黄河发生变化的两方面的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点拨: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10、你能理解“越来越”是什么意思吗?在这几个“越来越”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点拨:“越来越”是用来比较人或事物的数量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或变化。
这几个“越来越”体现出人们开垦荒地和水土流失之间的这种恶性循环,表现出人们的目光短浅,愚昧无知。圈点批注,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大声齐读,得到生活启发同学们,面对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如何治理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治理好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点拨: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大声齐读,得到生活启发2、你大胆想一想,应该如何不让泥沙随心所欲流进黄河呢?
点拨:保护草地和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大声齐读,得到生活启发3、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点拨: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大声齐读,得到生活启发4、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点拨:因为破坏了森林,就会造成森林的水土流失,就会让泥沙流进黄河,慢慢的使黄河的河床提高,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所以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大声齐读,得到生活启发5、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点拨: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做事的时候要有前瞻性,不能目光短浅,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大声齐读,得到生活启发根据答题情况,评选出学习小明星。当堂练习、及时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n shí kāi kěn jīnɡ yínɡ
( ) ( ) ( )
xiàn zhì bù zhé bú kòu
( ) ( )侵蚀开垦晶莹限制不折不扣当堂练习、及时巩固2、我会正确读下面的词语。
摇篮 深重 流域 媲美 繁衍
忧患 堤坝 限制 显著 关键当堂练习、及时巩固3、黄河发生变化有哪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原因: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类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堂练习、及时巩固4、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做事的时候要有前瞻性,不能目光短浅,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同学们,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 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希望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