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苏幕遮-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苏幕遮-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7 09: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5课 苏幕遮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燎原(liáo)   禅让(shàn)   湍急(tuān)    歃血(shà)
B.追溯(sù)    溽暑(rǔ)    混淆(xiáo)    垂涎(xián)
C.绦虫(tāo)   赡养(shàn)    偷窥(kuī)    吮吸(shǔn)
D.吁叹(xū)    乳臭(xiù)    徇私(xùn)    舟楫(jí)
【答案】B
【解析】“溽”应读r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   溽暑   拖沓  袒护
B.请贴   厮杀   宿舍  燎原
C.曲解   欠收   诬告  忤逆
D.销脏   元霄   臆造  圆润
【答案】A
【解析】B项,“请贴”应为“请帖”。C项,“欠收”应为“歉收”。D项,“销脏”应为“销赃”,“元霄”应为“元宵”。
3.下列对《苏幕遮》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寄居长安时因思乡而作的。
B.这首词以写荷花为焦点,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呈现在读者面前。
C.这首词下阕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
D.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钱塘风色的荷花,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燎沉香,消溽暑     溽:湿润、潮湿
B.侵晓窥檐语       侵晓:快天亮之时
C.一一风荷举       举:举起
D.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芙蓉镇的水
【答案】D
【解析】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5.下面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最喜欢哪一种?请说说理由,不超过60字。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示例一 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
示例二 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荷花,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
示例三 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出一种美好的希望。
6.请根据周邦彦《苏幕遮》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句子描绘一个场景。要求:
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60个字。
【答案】示例 一夜小雨,清晨初霁,满满一池塘的荷亭亭玉立,擎着圆圆的伞盖;雨珠儿映着晨光随风流转,悄然滴落,奏出曼妙的旋律。
【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扩展题,属于语意丰富型扩写。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对核心事物的描写,务必做到语意连贯,完整,有意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幕遮》一词中,侧面刻画荷花风采的三句是“   ,   ,   ”。
(2)《苏幕遮》一词中,词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以虚构之情景来抒怀的三句是“   ?   ,   ”。
【答案】(1)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2)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题,默写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如“侧面刻画荷花风采”,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下片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手法。“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或“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乡,用虚写的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写起)。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作答本题时,只要明确“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写的是实际情况,“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虚写,即可得出答案。
2.“呼”“窥”“举”三字生动传神,请分别赏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答案】“呼”字非常有神采,写出了小鸟叫声的欢快,写得活泼灵动。“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呼晴”“窥檐语”写鸟儿们非常欢乐,好像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充分表现出闷热潮湿的天气终于过去后词人的欣喜、愉悦。“举”字把荷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从上下两片的首句看,这首词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此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上片首句“秋阴时晴渐向暝”说的是天气时阴时晴,天色渐渐接近黄昏。下片首句中的“更深”指半夜以后,即夜深。上下两片的首句描写了从白天到黄昏,再到夜深的时光流转的过程。
【解析】本题相对较简单,题干中已经指出了分析的重点,即“上下两片的首句”“顺序”,在作答时,只要能抓住上下两片首句中的关键词,如“暝”“更深”,即可得出答案。
2.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不同点: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画面,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不同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①红莲②,花市光相射。桂华③流瓦。纤云散,耿耿④素娥⑤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⑥。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⑦。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⑧归来,从舞休歌罢。
【注】①浥:湿润。②莲:莲花形状的花灯。③桂华:月光。④耿耿:明亮。⑤素娥:嫦娥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⑥都城放夜: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唐代起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⑦游冶:出游寻乐。⑧飞盖:驱车。
1.简要分析周邦彦词中的“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和柳永词中的“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①语言风格:周词委婉含蓄,十分内敛;柳词朴实坦率,直言不隐。②情感表达:周词是回顾当年少男少女的朦胧情怀,反衬出年华老去的无奈;柳词客观描述上元节景色,表现了对上元节的喜爱。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两位词人在描写上元夜时选取的不同内容和在表达感情时的写法。语言上,柳永的词句是客观的描写,用语平实、质朴,表达的是对上元节的喜爱;而周邦彦的词句,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表达的是年华老去的悲凉之情等。
2.结合全词,说说“从舞休歌罢”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答案】①任凭人们纵情歌舞,尽欢而散,而词人自己已经没有了这等闲情逸致。②人们纵使高兴到极点,歌舞也有结束的时候。与其最后灯阑人散,扫兴而归,还不如早点离开热闹场合,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给自己去想象。
灯火还盛时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念想等。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燕: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
D.“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E.“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黄芦苦竹”“九江船”等典故不是柳宗元,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所用;E项,“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文无据。末句暗示作者愁思不已,唯有借醉眠以了的无奈。
2.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答案】手法:比喻。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大意为: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显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社燕自比,社燕每年春社时来,秋社时去,从漠北瀚海飘流来此,于人家屋椽之间暂时栖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宦情如逆旅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①。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辘轳牵金井:辘轳,指往井里汲水时辘轳转动的声音。金井,指用黄铜等装饰护栏的井。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叙事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这首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景叙事的。②“月皎”“乌栖”表明是在夜里,“更漏将残”表明夜将尽,“辘轳牵金井”(人到井边汲水)和“鸡相应”则表明天已渐亮。
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的贯穿,充分地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
2.上阕中的“冷”字有何妙处?下阕中的“难听”又该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用“冷”来形容睡了一晚的红枕,巧妙揭示出人物哭之悲和哭之久,以致泪水把枕芯都浸湿变冷了;另外,“冷”字也为下文写离别的到来奠定了凄冷悲伤的感情基调。②“难听”并非指离别时说的话不好听,相反,离别时叮咛嘱咐的话很缠绵动情,很中听,只是因离愁满怀,不忍细听,生动地写出了人物之间情深意重、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炼字题,一般先解释该字在文中的意思,看是否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否词类活用;再看该字的使用,表达了什么意境,展开联想,代入原句中描绘景象;最后看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同课章节目录